近日,华南地区连续多日出现暴雨雷电天气。记者从广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获悉,6-9月份是雷暴活动的活跃期。一天中,下午3-5时是雷暴活动的频繁时段,也是雷电事故高发的时间。一次雷电放电能量平均为3万安培,电位在1000万伏以上。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导致人员伤亡。然而,人们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却十分薄弱,雷击死伤人事件不断。
这雷,怎么才能不让它“雷”倒呢?记者特别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市民分析支招。
雷击3大致命伤害
“雷击是由雷雨云产生的一种强烈放电现象,电流达几万安培,同时还放出大量热能,瞬间温度可达1万摄氏度以上。其能量可摧毁高楼大厦,能劈开大树。击伤人畜。”南方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东升告诉新快报记者,近几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被雷电击伤的人仍以旷野露天作业者居多。他说,一旦被雷击中,会对人体造成三种致命伤害:
一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强大的闪电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会心脏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
二是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
三是雷电冲击波造成的内伤。这部分患者遭雷击后,可能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有的人送来医院的时候看外表好好的,但过两三天就死了”。陈东升说。
被雷劈这样救
求助120并没有错,但如果你在等待的时间里什么都没有做,那就大错特错了。“雷电伤人是经常发生的,被雷击中者通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的现象,这可能是一种雷击‘假死’的现象,要立即做现场抢救。”陈东升告诉记者,几年前,一名遭雷击的中年女性从别的医院转来南方医院急诊科时,心脏骤停已6分钟,但医生坚持急救100分钟后,她活了过来。“她能活过来关键在于,从家属发现的第一时间,直至送到医院,一直坚持心肺复苏按压急救。遭雷击患者的心肺按压时间一定要比其他患者长一点。就算半个小时还没救活,仍要坚持做下去。”
需要提醒的是,抢救雷击伤员时,应首先救治近乎死亡者。施救的人首先注意安全,事发地有遭雷因素,应转移到安全环境后,第一时间做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边做边打120送医院,坚持到救护人员到来。有些人错误认为,被雷击中的人体内还有电,而不敢去触摸他,导致抢救时间被拖延。
此外,要注意给伤者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雷击还可能使伤者的衣服着火,如果伤者衣服着火,马上让他躺下,使火焰不致烧及面部。也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再用干净布块包扎,送医院治疗。
“雷电冲击波对人体的伤害是迟发性的。遭雷击后,就算自我感觉没事,也最好去医院做下检查,确认是否有内脏、骨骼损伤。”陈东升建议。
小知识
油性皮肤、发烧、精神压抑者更招雷
记者:会不会有些人天生比较招雷?陈东升:有这个说法。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生物电阻也不同。有研究显示,皮肤油腻、身体潮湿(人正常几千欧姆的电阻,淋湿洗澡后就变成几百欧姆)、皮肤温度过高过低、精神压抑者,体内电阻较小,这部分人更容易招雷,根据“电流=电压÷电阻”,这部分人一旦遭雷击,通过身体的电流量也相对较大,更容易重伤毙命。
记者:同样遭雷击,为什么有些人一击毙命,有些人只是受伤?
陈工:在一块雷云下面,雷击其实会有一定的范围。在此范围内,雷击包括雷电接地点位置(放电主通道)的伤亡和接地点附近受强电流影响的伤亡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个人身高、体内电阻的细小差异,对雷电作用影响不大。雷击伤亡程度往往取决于所处的位置离放电主通道远不远。处于雷电接地点位置的人,往往一击毙命;而在接地点附近的区域,在跨步电压作用下的受雷击者,大多数只是受伤,但雷击当时两脚分开距离越大,造成跨步电压越大,伤势越重。
电闪雷鸣身处8大凶地雷你没商量
广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陈工博士告诉新快报记者,从近年高发的雷击伤亡事故分析发现,最常见的雷击事发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NO.1
人在旷野活动作业
案例:2009年6月13日,5名游客在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附近爬箭扣长城时被雷电击中,其中一对夫妻坠下断崖身亡。事发地位于箭扣长城最高最险处,名叫“鹰飞倒仰”。据游客回忆,当时天空下起了暴雨,很多人躲进了烽火台内避雨。但事故中的5人仍朝“鹰飞倒仰”地段爬去。随着一声响雷,一道闪电在5人中末尾的两人中间炸出一道红光,两人掉到了30多米高的断崖下,另3人也被炸倒在地。
分析:人在田地、郊外等空旷地带好比“引雷针”,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而且,雷电“喜爱”在物体尖端放电,在近雷暴天气条件下,在空旷场地,不仅高举雨伞容易遭雷击,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增加雷击的危险。
NO.2
躲入无防雷设施建筑物避雨
案例:2011年7月17日下午5时多,在白云区竹料镇大罗村的菜地里,一对23岁的小夫妻躲在菜地里的一间小茅棚避雨,猛然一个响雷击下,两人被劈中倒地。半个小时后,丈夫谢伟平苏醒过来,发现妻子已经停止了呼吸。
分析:躲入没有防雷设施的建筑,如工棚、岗亭避雨,特别是身体和地面潮湿的情况下,反而更易招雷。
NO.3
湖面游泳钓鱼
案例:2011年7月11日下午,安庆市一名雷姓男子和朋友相约在春光苑游泳,哪知天色突变,下起了雷阵雨,朋友们相继上岸避雨。自认为泳技较高的雷某却仍然待在水里。“当时我们就看见一道紫红色闪电突然打在老雷旁边,然后就看不见他了”,雷某的一位朋友向民警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分析:水陆交界处是土壤电阻与水的电阻交汇处,容易形成一个电阻率变化较大的界面,闪电先导容易趋向这些地方。因此,河湖、游泳池及其岸边等都是危险之地。船上垂钓,也容易让自己成为水面突出物而招雷。
NO.4
高楼阳台收衣服
案例:2005年7月20日,重庆市万盛区普降大雨。下午3时许,万东镇莲池村小湾社村民赵梅(化名)在大雨停歇的时候上自家屋顶阁楼上收衣服时遭到雷击,衣服被烧焦,当场昏厥过去。
分析:现在的城市建筑楼比较高,身处高楼阳台,人往往成为最高点。雷电喜欢击打的,正是高的、突出的物体。
NO.5
浴室淋浴和接触金属物品
案例:2010年7月24日晚9时许,住天门城区城南天岳桥边的李爹爹打开热水器龙头开始淋浴,不料天空一声炸雷响,他感觉浑身突然一麻,瞬间跌倒在卫生间里,他吓得赶紧关龙头停止洗澡。
分析:自来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建筑物被雷电直击时,特别是连接太阳能热水器的浴室,巨大的雷电流有可能沿着金属管和水流传导下来,导致淋浴者伤亡。因此,打雷闪电时最好远离金属水管,暂时别淋浴。
NO.6
靠近窗户外墙
案例:2008年7月4日下午1时许,天空突降大雨,胶州马店镇大杜戈庄小学五年级4名学生趴在窗户上向外看风景,被雷电当场击中。
分析:建筑物一般会沿着外墙柱子,利用柱子内的钢筋作为雷电引向线。人体靠近外墙有可能会被电到,设备离外墙太近,有可能损坏。在雷雨天气,最好与外墙、柱子保持一两米距离。打雷时尽量不要使用家电,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流设备,也不要靠近外墙。
NO.7
大树底下藏杀机
案例:6月6日13时20分许,在石家庄裕华西路与苑东街交口附近一棵白杨树下,正在躲雨的14岁男孩小波突遭不幸,一个“大火球”从天而降,小波应声倒地。
分析:每年,大树底下遭雷击的伤亡人数约占伤亡总数的15%。站立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人会因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着电压差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首先,在户外无法躲入建筑物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
NO.8
雨中骑车狂奔
案例:6月14日晚,娄底市娄星区石林村一夫妇外出吃晚饭,骑车回家途中突遇大雨,摩托车行驶到某加油站附近时遭遇雷击,夫妇俩当场身亡。
分析:闪电在未到达地面时,有很多分叉,在寻找到最佳放电点后集中打击。当人骑车或在运动时,等于主动适应雷电放电的需要,相当招雷。如正在驾驶汽车,应留在车内。汽车的金属外壳正好建立起一个保护屏蔽,闪电进不到里面,只会“导入”地下。但要注意不能高速行驶,这是因为雷击通过汽车轮胎,极易爆胎,造成危险。
家居防雷六项注意
“防雷比避雨更重要。”陈工指出,雷电交加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四处乱跑,一般来说,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二是设法使自己及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成为雷击“目标”。
家居
加装避雷器远离外墙拔掉所有插头
如何才能确保家用电器和人员的安全呢?
首先,建筑物应按防雷设计规范,装设直击雷防护设施,如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
其次,引入住宅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信号线,均应屏蔽接地引入,这样部分雷电流又会泄入地下。为确保安全,还可以在相应的线路上安装家用电器避雷器。对一般家庭而言,需要3个避雷器:第一个是单相电源避雷器,第二个是电视机馈线避雷器,第三具是电话机避雷器。避雷器的作用是对从线路上入侵的雷电电磁脉冲进行分流限压,从而实现被避雷器保护的家用电器的安全。“避雷器一定要购买质量好的,而且要请专业人士来安装!”陈工说。
家用电器的安装位置应尽量离外墙或柱子远一点。还要注意经常定期检查家用电器所共同使用的接地线。如果这条接地线松脱或断开,家用电器的外壳就可能带电,避雷器也无法正常工作。
当然,最主要还要依靠建筑物本身的防雷设施。条件不允许时,拔掉所有插头也不失为一种应急措施。
此外,雷雨天还要注意远离天台、建筑物外墙;避开长的金属物如栏杆、水管等,禁用太阳能热水器淋浴;电器电子设备尽可能关闭,固话少用。“打手机引雷”的说法还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专家认为,远离雷暴时可以打,近雷暴时安全起见最好避免打。
户外
高楼外快步入室,在高山上快下山,
在水中游泳快上岸
1.首先要做的是判断雷暴离自己近不近。闪电一亮,开始数数,一秒数一次(声音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如雷声响起时有10秒钟,说明雷云离自己还有一定距离,尽量找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避险。但雷云走得很快,如果离自己很近,应就地找低洼地方蹲下,双腿并拢,等待雷暴过去。驾汽车者躲在车里最安全。
2.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拿掉身上的金属物件。
3.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4.在高楼外快步入室,在高山上快下山,在水中游泳快上岸。
5.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6.不要手拉手,万一有人招雷,拉手者同时中招。
特别提醒
“造人”应避开雷雨天
梅雨季节多在夏季,这时常出现雷电交加、气压较低的天气,人因此也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这时候是不宜同房的。若此时坚持性生活,很可能引发阳痿、早泄,甚至一蹶不振,不仅影响今后的夫妻生活,还会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道:“交会者当避大风、大雨、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
据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性科周少虎副教授介绍,恶劣天气不但会影响夫妻双方的情绪,而且此时行房,还可能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耗损精气,使邪气乘虚而入,从而诱发疾病。孙思邈先生提到的大风、大雨、雷电霹雳等恶劣天气,还可能对男性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若夫妻双方水乳交融之际,突然窗外雷声大作,很容易对男性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使一些人突发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ED)。说通俗些,就是一下子被“吓回去了”。这种惊吓导致的恶劣影响,有时是一过性的,有时却需要通过治疗才能恢复。
不仅如此,夏天雷雨天气较多,雷电会产生极强的射线,致使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畸变导致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最好避免在恶劣的天气里受孕“造人”。■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 通讯员 吴剑鹏
专访专家:广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陈工博士南方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