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惊风又称高热抽搐、高热惊厥等,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一般在3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如果小儿急惊风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脑细胞损伤,影响小儿智力的发育。
一大早,梁香香就带着未满两周岁的儿子白白, 从老家搭便车往大港探亲。预计经过一天的车程,就可以见到已经外出打工一年的儿子他爹。香香一面紧紧抱着儿子,一面小心翼翼地保护那一小瓮家中自酿的,儿子他爹特爱喝的米酒。突然,香香感到白白热成一团火,而且全身在抽动!白白面色发青,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唇阵阵抽动,叫不应,拧不哭,好像都没了呼吸,只有歇一阵叹息一下。
香香吓得高声大叫:“停车!往回走送卫生院!送卫生院!”香香记得约在半个多小时之前,汽车行经一个圩镇,那里必定有卫生院。司机立即掉转车头,香香也赶紧把车窗关上,避免孩子再吹风……
小儿容易发生“急惊风”
白白到底是怎么了?
梁香香从清风习习的家乡出发时为白白穿的衣服一定比较多,到了山外天气变得炎热,正午的太阳和发动机的热气更使车内的温度升高,加上香香还把白白紧紧搂在怀中,白白不“热成一团火”才怪。白白在这么热的情况下突然全身抽搐,面色发青,双眼上翻,牙关紧闭,面部肌肉和口唇阵阵抽动,叫不应、拧不哭,出现叹息样不规则呼吸。很明显,不足两周岁的白白发生了“急惊风”。
急惊风又称高烧抽风、高热惊厥、高热抽搐等,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小儿因身体发育还不完善,发高烧(一般指超过39摄氏度)时容易引起大脑功能紊乱而发生意识不清、全身抽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抽搐发作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脑细胞的损伤,影响小儿智力的发育。
这种在发高烧时出现抽搐的情况,一般在3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新生儿、婴儿发生抽搐和呼吸不规则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而5周岁以上的小孩,单纯的高热引起的抽搐比较少见。
小儿急惊风 迅速进行物理降温是首要的措施
急惊风的现场急救措施以迅速进行物理降温为第一。对于急惊风而言,只要把体温降了下来,控制在39摄氏度以下,绝大多数患儿都不再发生抽搐(个别小儿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仍有可能发生抽搐,那是与小孩个体的因素如缺钙等有关)。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例如:用冷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放置在枕后、颈部两侧(如没有现成的冰袋,可用塑料薄膜袋装碎冰或冰棍来代替);用30~40摄氏度的温水擦身至皮肤微红;用40%左右的酒精擦身,尤其是腹股沟、腋下、腘窝、手心、脚心等部位;把患儿放在空气流通、新鲜的地方,必要时可用扇子或用电风扇在周围吹,以加速空气流通,达到降温的目的。
服药、打针、补液、灌肠等药物降温的办法,对现场急救来说并非上策。一来现场一般难以找到现成的药物和设备;二来在没有确诊之前应用药物降温有可能掩盖病情,影响正确诊断;三来药物有可能带来其他副作用;四来大部分急惊风能被物理降温所控制。因此,急惊风的现场急救还是迅速进行物理降温为好。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一次高热惊厥超过15分钟,大脑细胞将发生水肿,需要脱水和吸氧治疗。如能及时应用物理降温,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脑细胞受损伤,避免给孩子留下后遗症。
在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应注意:①家人要保持镇静,切勿大呼小叫,也不要试图大声呼唤孩子的名字来叫醒他;②应让小孩安静平卧在较凉爽通风的地方,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内分泌物或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内,并小心照管,防止抽搐发作时碰伤、坠床、咬伤舌头(可用小毛巾卷实成条放置于上下大牙之间);③用拇指甲按压小儿鼻唇沟中部上方的人中穴,有可能止住抽搐;④在送往医院过程中要继续做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应做人工呼吸。
从梁香香的“错”吸取经验教训
梁香香的做法有如下几点需要纠正:一是带幼小的孩子出远门不知寒热变化,没有及时增减衣服;二是途中对孩子关心不够,直到“热成一团火”、“全身抽动”才发现有问题,出了问题便吓得高声大叫,没有冷静处理;三是急着把孩子送往须行车半个小时的卫生院,会耽误急救时间,增加大脑细胞受损伤的机会;四是把车窗关上使车内更热,也没有为孩子除去衣服,不利于孩子体温发散;五是随身带着的一小瓮米酒,是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的极好代用品,而梁香香不懂得马上利用它来擦拭孩子的身体,以便达到迅速降低体温、止住抽搐的效果。
如果梁香香不发生上述错误,她的孩子白白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急惊风;就算白白发生了急惊风,也能及时得到物理降温而把抽搐止住,防止或减少脑细胞的损害。希望梁香香的经验教训,及本文的关于小儿急惊风疾病护理知识能使广大网友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