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别给孩子吃重样了

  进入冬季,患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又开始多起来,于是,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自然就成了主角。由于这类药物大多属于非处方药,大家一直认为它们安全性比较高。可是近来很多报道又宣称这类药物,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毒副作用,使家长很是担忧。其实,再安全的药,使用不当也会出现意外情况。

  诊室场景回放镜头

  两岁的晴晴最近感冒了,白天流鼻涕,晚上鼻塞,而且还发烧,这种情况已经持续3天了。这几天孩子不仅胃口差,而且夜间睡眠不好,情绪也非常急躁。妈妈已经给孩子服用了“泰诺林”和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可是孩子的情况没有明显见好。着急的妈妈在朋友的推荐下,又给晴晴服用了治疗感冒的“泰诺感冒糖浆”。服药后1小时,晴晴就开始睡觉。起初妈妈认为是药物起作用了。可是过了五六个小时,晴晴还在睡觉,而且睡得很沉,很难叫醒她。这时妈妈有些害怕了,越紧带着孩子到诊室检查。

  大夫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严重问题。但经过与妈妈的交谈,了解到妈妈给晴晴服用过退热的泰诺林、治疗感冒的泰诺和小儿克咳以及白加黑,还有一些感冒冲剂等。据此,大夫给晴晴做了抽血检查,结果发现血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血液浓度增高,说明孩子的睡眠是药物过量引起的。

  虽然经过治疗,孩子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可是妈妈却感到很困惑:每种药物都是按照说明书上标明的剂量给孩子服用的,怎么会出现过量服用的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不是很安全的药吗?以后怎么给孩子服用才能保证安全?

  药名不同≠成分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是用于治疗发热和感冒的常用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又称为扑热息痛、醋氨酚、退热净等。由于这种药物非常安全,所以很多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中都含有这种成分。比如经常给孩子使用的泰诺林、泰诺感冒糖浆的主要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除这两种药外,许多复方制剂中也含有这种成分,比如:白加黑、帕尔克、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感冒灵、去痛片、散利痛、扑感宁、儿童退热片等等,每种药物中所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不同,约120~500毫克不等。

  由于这些药物都属于非处方药物,不仅是治疗常见疾病的,而且使用起来非常安全。因此大家都认为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相对较小,使用时就放松了警惕,没有特别注意其中所含的成分,埋下了服药的隐患。

  吃药太杂,容易过量

  由于目前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多以复合药物为主,每种药物的复合成分和比例不同,加上各个生产厂家不同,所以每种药物的商品名称也是多种多样。家长在给孩子或自行选择非处方药时,往往只记药物的商品名,却忽略了其中所含药物的成分。上面诊室中提到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妈妈给孩子吃药时,每种药物都是按说明书介绍的剂量服用的,但是由于她选择的那几种药物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药物的“过量”中毒现象。

  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中毒的报道,以后的许多资料进一步证实,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这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会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同时使用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或咖啡因时,更容易损伤肾脏。另外,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也会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有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孩子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导致嗜睡、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等。

  Tips:

  对乙酰氨基酚的推荐剂量为:成人1 g,每4小时1次,最大量为4 g/天;儿童和青少年15 mg/千克;每4小时1次;最大量为60 mg/千克/天(7~12岁儿童最大剂量为2 g/天)。

  小结:

  ◆给孩子使用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时,不仅要关心每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更要关注每种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特别是在给孩子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剂时,必须事先详细阅读说明书,弄清剂量再服。

  ◆避免同时服用两三种对乙酰氨基酚复合制剂,以防服用过量。

  ◆尽管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时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肾等功能损伤,但只要不超量、不久服,它仍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药物。

  ◆家长不必因此而过于谨慎,以免孩子得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文/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资深儿科医学及儿童健康教育专家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