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荑白芷苍耳子,泡脚清肺热止鼻血

  《中医传世老偏方:宝宝疾病一扫光》

  辛荑白芷苍耳子,泡脚就能清肺热、止鼻血

  症状:小孩经常出鼻血  (肺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1、白芷、苍耳子各10克加1000毫升水先烧煮10分钟,然后放入捣碎的并用纱布包好的辛荑15克,再烧煮20分钟。用所烧水放温后泡脚。每日1次。

  2、人参5克,大枣5颗,粳米50克,一同放入煮粥给孩子喝,每日1次。

  妍妍今年五岁,妈妈说最近孩子经常流鼻血,今天早上醒来后,又把枕巾都染红了!不知道这孩子最近是怎么了!妈妈说估计是上火了,我拉过孩子一看,孩子嘴殷红,眼睛有点红血丝,妈妈说有几天没上厕所大便了!我告诉妍妍妈妈,孩子流鼻血确实是上火引起的。

  现在很多小孩在小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流过鼻血,有时候孩子感冒了,稍微用手抠鼻子就出血了,大多数妈妈看到孩子流鼻血就很着急心疼,其实妈妈们不要过于慌乱担心,这个时候妈妈最好用消毒棉把鼻子堵住,用凉水拍拍后颈,敷前额或者用凉水敷鼻背部,一般很快就可以止血,但棉球不宜堵鼻子太久,只要止血了就立即取下来。中医认为,流鼻血是由于人的气血上逆导致的,鼻属于肺窍,鼻子出现的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有很大关系。当人的气血上升,特别是肺热时,很容易引起鼻腔干燥,这个时候毛细血管很容易破裂,小孩就流鼻血了!像妍妍这样眼睛里出现红血丝,这也是肺热的一种表现。

  肺热导致出鼻血时,我不建议给孩子过多的用清热药,否则不但不能消除肺热,反而会伤到肺。妍妍妈邹着眉头说,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看到冰冰妈的愁容告诉她不要慌,因为还是有一些更温和、更安全的办法的,我给她提供了一个偏方,白芷、苍耳子各10克加1000毫升水先烧煮10分钟,然后放入捣碎的并用纱布包好的辛荑15克,再烧煮20分钟。用所烧水放温后泡脚。每日1次。苍耳子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再加另外两位中药泡脚,可以疏风清热,芳香通窍,对鼻子都是很有好处的,需要注意的是辛夷最好是捣碎用纱布包好再煎,这是最规范的操作方法,因为捣碎可以更好发挥药效,而用纱布包裹主要是为了防止辛夷上特有的一层绒毛对皮肤的刺激。在这个药水当中也可以适当的加薄荷和黄岑。很多被流鼻血困扰的小孩和家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泡脚后,都反映孩子流鼻血的情况已经缓解和控制了。当妍妍妈给孩子试过这个办法一个礼拜后,她也连说有效果,说现在孩子已经好多了,眼睛里的红血丝也消失了!

  对于肺热引起的流鼻血父母还可以用食疗的方法,用雪梨、藕节、猪肉炖汤给孩子喝,雪梨不用多说,我们都知道它有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的作用,藕节是两节藕中间的连接处,平时做菜时很多人都弃之不用,但在中医当中,藕节却是一味著名的止血良药,最后再加上滋阴润燥的猪肉,这三者炖汤给肺热型的孩子喝是非常有效的。

  泻肺热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用消毒完的棉签沾上医用的生理盐水,给孩子擦拭鼻孔,三五次都可以。不要擦的太深,以免伤到孩子。这个小方法可以和上面的偏方和食疗配合使用。并且在饮食上父母应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并且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在平时,多让孩子做一些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因为很多时候,感冒是流鼻血的一个导火线,减少感冒的机会,就能减少流鼻血的次数。

  虽然大多数孩子流鼻血都跟肺热有关,但却也不能一概而论,冰冰是老家的亲戚,跟同龄的孩子相比身材显得矮小,而且脸色苍白,经常流鼻血,从表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冰冰的流鼻血和肺热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冰冰妈说孩子身体素质一直不怎么好,隔三岔五的流鼻血,通常搞得大人手忙脚乱的,举手、仰头、塞棉花球等方法齐上阵,偶尔发生一次倒也没什么,但冰冰经常这样就搞得家长忧心忡忡的,总担心孩子有什么毛病,妈妈还说,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很明显的看的出他蔫蔫的,也没别的孩子活泼好动。她叹气的跟我说,以后上学了就更跟不上别的孩子了!

  从冰冰表现的症状来看,他是属于虚弱型的出血,虚弱主要是指的脾气虚弱,应该以补气为主,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的生化之源,而气为血帅,统摄这血液的运行,当脾气虚弱时,就很容易出现鼻出血,建议用食疗,取人参5克,加入大枣5颗,粳米50克,(小孩子适合用人参吗?)煮成粥给孩子喝,每日一次,可以在早上当成早餐给孩子食用。这个方法补气血的效果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参和大枣一定要把握一个量,循序渐进的补才是最好的。冰冰妈妈说她全都记下了!后来我过年探亲又碰到了她,眼前的孩子脸色红润,已经恢复了正常,冰冰妈妈满脸幸福的说,明年他就开始进入小学了,有了好身体就没那么担心他了!

  有些不明原因的流鼻血,对小孩的危害都是很大的,会导致如鼻黏膜萎缩、贫血、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父母需要探明原因积极应对。如果采用以上方法仍不管用,父母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看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疾病,因为流鼻血有的时候也是其他疾病的一些征兆,比如血液病等,虽然我们之前一再强调过,在孩子生病时父母不必过度紧张,但也同样不能疏忽大意,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