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鸭步态、剪刀步”或是疾病信号

  新民晚报

  当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为人父母者无尽喜悦的同时,常会担心孩子走路样子是否正常。只要幼儿没有钙、磷等微量元素缺乏,也没有体重超标、肥胖或其它疾病存在,下肢的“异常”大都会自然痊愈。但如果孩子在自己能独立行走后,常出现步态不稳或“鸭步态”、“剪刀步”等步态异常情况,就要引起重视,或许这就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蹒跚学步,因此宝宝下肢发育异常,往往到学步时才引起家长注意。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孩子走路样子和别人不同,常常不能正确判断儿童步态是否正常。新华医院小儿骨科著名专家赵黎教授分析说,正常情况下,孩子长到1至1岁半时就可以从扶物行走逐渐发展到独立平稳行走。幼儿在行走过程中为防止跌跤,走路时常常会两脚分开,使重心下移,保持稳定,这种现象大约持续到3岁左右便可消失。家长最常注意到的是,幼儿初学走路时,易有膝内翻,俗称“O形腿”,长大一点,膝部就开始往外翻,俗称“X形腿”。幼儿双下肢由膝内翻到膝外翻,最终到正常形态,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临床上有一些常见异常步态:鸭步态、剪刀步、踮足步、跟行步等不少见。鸭步常见于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走路跛行或“鸭步态”。年龄越大,跛行越明显,成年后易产生疼痛,形成骨性关节炎,甚至影响股骨头血液循环,导致股骨头坏死。当发现异常时,应早期做B超或拍片检查;剪刀步态主要见于脑性瘫痪的小儿,患儿多有早产史、缺氧抢救史或高热、抽痉史;踮足步态常见于马蹄内翻足患儿,有些患儿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些患儿是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脑性瘫痪、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

  其实,步态是一种复杂的技巧,步态不稳是幼儿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步态不稳的因素有许多,常见的包括:骨骼病变、肌肉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新华医院小儿骨科范清医生表示,儿童步态异常的诊治牵涉到儿童内科、儿童保健科、儿童骨科、神经科和康复科等多个科室,如果无法在早期对将要产生或已产生的腿部和脚部畸形及早干预,幼儿可能会一直存在足部困扰,甚至随时间推移加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