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脐疝尽早保守治疗促愈合

  如果宝宝满两周岁后,脐疝的直径仍超过2.0厘米,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婴幼儿啼哭、站立或咳嗽用劲时,腹部压力一增加,如果肚脐鼓胀出包块来,很可能是脐疝。”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外科主任罗真东提醒说,虽然多数脐疝无特别的不适症状,有一部分还可以自愈,但有不少孩子仍需治疗才能较好促进愈合,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临床上医生发现有不少家长不够重视,有的拖到孩子两岁后症状仍然严重才带到医院就诊,错过了保守治疗促愈合的时机,不得不手术治疗。

  据罗真东介绍,脐疝是小儿常见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出生时脐部筋膜环未能关闭或脐环过于薄弱,啼哭、站立或咳嗽用劲时,肚脐顶部膨胀出一个小包块,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顶端有小瘢痕。家长通常是在为孩子洗澡或换衣服时无意中发现的。

  而当宝宝安静下来,家长用手按压肚脐顶部,肿物往往会缩小或回纳入其腹腔中,局部留有松弛的皮肤皱褶,但又没其他特别症状,所以不少家长认为不碍事、不用治疗。对此,罗真东指出,确实有一部分脐疝可以自愈,但仍有不少孩子需要尽早干预治疗,比如当肿物较大,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皮肤发亮显得较薄时,更要密切观察,考虑用腹带加压封脐助固定。目前,在中国及日本有相关研究指出保守治疗能促进脐疝的愈合。

  罗真东指出,目前临床上对于婴幼儿脐疝的治疗有观察随访、腹带加压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多种方案,因程度轻重而定,暂时没有统一的观点。

  保守治疗:一般是用腹带加压,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将疝囊回纳后,用软瓶塞、硬纸板、硬币、纽扣等盖在脐疝上,以胶带粘贴、绷带缠绕、弹力腹带等方法加压固定,但是由于固定不稳固,婴儿活动易移位松脱,封脐效果不理想。广州市儿童医院则采用“+”字封脐新方法治疗脐疝。自1998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共治疗2800余例脐疝患儿,治愈率达到97%。

  手术治疗:如果宝宝满两周岁后,脐疝的直径仍超过2.0厘米,则可考虑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而当脐疝出现嵌顿,甚至有绞窄疝、疝囊破裂时,则需急诊手术。(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周密、易灵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