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岁的女儿每晚非要摸着妈妈的乳房才能入睡,这到底是她习以为常,还是另有隐情?
一转眼,女儿玲玲已五岁多了。晓丽和老公都是“白领一族”,平常上班格外忙,还不时要加班,根本无暇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夫妻俩一合计,就将女儿送到一所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幼儿园就读。他们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女儿改掉睡觉前的一个“怪毛病”。
开学第一天的晚上9点多,晓丽就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你女儿玲玲这么大了,还要我陪着她睡觉,而且她的小手还非要摸着我的……”老师说到这,欲言又止。
尽管老师的话没有说完,但晓丽已经知道老师下面要说什么了。
原来,在女儿玲玲十个月大时,每晚睡前总喜欢在床上爬来爬去,和晓丽嬉笑玩耍。为了让女儿早点睡觉,晓丽就给她喂奶。女儿一边吃奶,一边用她那 胖嘟嘟的小手抚摸着妈妈的乳房,吃着吃着,女儿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晓丽就将她放到小床上睡。满周岁后,虽然断了奶,但女儿睡觉前,小手依然喜欢摸着妈妈柔 软的乳房,只有这样才能睡得着,睡得香。刚开始,晓丽只是对女儿的这种行为感到好奇,可没多久她就烦了。为了宝贝女儿睡得安稳,晓丽每晚也只得顺着她。老 公常常宽慰晓丽:“等玲玲大些,自然会好的。”
“可一晃女儿就该上小学了,离开了我这个当妈的,怎么还是‘断不了奶’呢?”晓丽内心充满了疑惑。
其实,充满疑惑的不只是晓丽一个人,像她一样为孩子睡前的“怪毛病”感到疑惑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睡前行为表现各有 不同:有的孩子要妈妈轻拍、抚摸才能入睡;有的孩子非要吮吸自己的大拇指才睡得着;有的孩子则喜欢抱着毛巾被(或布娃娃)睡觉;有的孩子则会像玲玲一样, 出现一些更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如摸着妈妈的乳房、揪着父母的耳朵(或头发)、搂着父母的脖子、摸着妈妈的肚皮,甚至啃着父母的肩膀等,这样才能睡得着。 许多年轻的父母长期为孩子睡前的这些“怪毛病”所累,但又苦于找不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睡前的上述种种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而对某物产生的依赖。
众所周知,孩子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受到羊水的轻抚,有绝对的安全感。孩子出生后,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失去了子 宫和羊水的保护,也就失去了安全感,孩子本能地会产生需要搂抱、抚摸等需求。这种需求在婴幼儿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医学上称之为“皮肤饥饿”。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的搂抱、抚摸等亲昵行为,能减少或解除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紧张感,给孩子的心理 提供良好刺激;同时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力提高。但婴幼儿皮肤饥饿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就会变得胆怯、抑郁和躁动不安,身体和智力的发 育较同龄孩子的落后,常常会出现一些 匪夷所思的睡前怪毛病。
因此,年轻的父母应正视孩子皮肤渴望被触摸的心理需求,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要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孩子。对较小的婴幼儿,每天抱抱他、亲 亲他,定时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部、颈部、背部及四肢。对于较大的孩子(三岁以上),则可以和他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如相互搂抱、嬉戏等;还可多为孩子创造接 触外界的机会,带他到大自然走走,认识更多事物,不要让他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的成长,活动范围的扩大,一些游戏和活动会逐渐取代孩 子的皮肤饥饿行为。
如果孩子到了三岁以上,仍然存在上述皮肤饥饿行为,则应看做是孩子的退缩性表现,其原因可能是父母在养育孩 子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主 动性”和“自主感”所致。每当孩子睡觉前要抚摸着妈妈的乳房(或其他部位)才肯入睡时,妈妈应该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手,同时给孩子讲故事以转移他的注意 力,再慢慢挪开孩子的手。绝对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一把将孩子的手打掉,或斥责孩子,这样不仅无助于孩子改掉这种行为,反而起了负面强化的效果,而且容易 引起孩子的焦虑、抑郁、性格孤僻等心理障碍,给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阴影。
另外,做父母的不要一味心疼孩子,要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长期陪孩子睡觉只会让他们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改掉不良的睡眠习惯。可以给孩子一个布娃娃作为转折期的依恋物。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