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痛不等于牙齿健康

  牙齿不痛≠牙齿健康

  中华口腔医学会新出炉的《城市居民饮食与口腔护理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对牙病的预防意识普遍薄弱,60.9%的居民表示只有牙齿出问题了才会去检查,而13.4%的受访者甚至牙齿有问题也拖而不治。此外,家长预防意识的缺失对孩子也有直接影响,62.8%的儿童在牙齿有问题后才会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检查。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林正梅教授告诉记者,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误区:“我的牙齿既没烂又不痛,何必检查?”正因此,人们通常在牙痛难以忍受或牙龈经常出血的情况下才到医院就诊,殊不知,此时的牙病已进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

  林正梅教授解释,牙齿“外表”坚强(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内心”脆弱(牙神经)。很多牙病在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比如龋齿,初期只能在牙医镜下看到牙釉质表面出现缺损;中期出现肉眼可见的龋洞,但此时患者依然没有牙痛,可能只会在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出现牙齿酸软敏感的现象;龋齿继续进展,伤及牙髓和牙神经才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所以说,牙齿不痛≠牙齿健康。很多人突然牙痛去看医生时,才发现牙齿已烂得很深,甚至无法补救了”。

  牙周炎也一样,早期牙龈发炎仅表现为口臭、刷牙偶有出血;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后期牙周炎发展到深部,会出现牙肉肿痛,牙齿的“土壤”(牙齿周围的组织)已悄无声息地流失。当牙齿完全松动,此时再治疗为时已晚。

  因此,牙齿同样要“防未病”。林正梅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牙齿,成年人每年至少到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儿童每年至少检查两次,这样才利于把牙病消灭在萌芽阶段。但如果牙齿已出现牙周炎等问题,检查次数则要按医生要求有所增加。

  吃喝频繁,牙齿压力大增

  您是否习惯早上10点饮杯咖啡加上两块点心?下午三四点吃个水果或喝瓶酸奶?或在晚上临睡前吃夜宵?仔细数数,您在一天里进食了多少次?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的饮食已进入“多餐时代”。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城市中,超过七成居民每天在三餐之外会摄入零食或饮料。广州是美食天堂,广州人也最“贪吃”,三餐之外进食的人数比例在四大城市中最高,达78.5%,但近六成市民没有餐后及时清洁口腔的习惯。

  林正梅介绍说,吃喝频繁不会直接导致口腔疾病,但吃喝频繁又不注意及时清洁口腔,就容易使食物残渣停留,增加口腔酸性,对牙齿造成侵蚀,令口腔患病风险大增。我国5岁儿童的龋齿率达66%,平均每人有4颗龋齿;12岁儿童的龋齿率为29%,其中90%的龋齿发生在“六龄牙”;90%以上的成年人有牙龈问题。“当我们进食后,牙齿表面和牙缝中会残留的食物残渣,即使分量不多,也足以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对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非常重要,但这往往被人们忽视”。

  其实,若进食后不方便随时刷牙,有两种便捷的办法保护牙齿:一是用清水漱口;二是利用无糖口香糖清洁牙齿并促进唾液分泌,从而有效保护牙齿。漱口这个小小的步骤能除去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部分软垢,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数量,对于保持口腔清洁和预防牙齿疾病大有益处。当然,如果饭后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就更完美了,既能去除嵌在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同时可清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

  Tips

  小心“可乐齿”

  林正梅教授指出,很多人都不知道,经常喝饮料也会给牙齿带来伤害,尤其是喝碳酸饮料(如可乐)。然而,碳酸饮料会加大口腔中的酸性,长期大量饮用又不注意清洁的话,容易导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被分解和腐蚀,一般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小洞,然后是脆化,牙齿会出现酸蚀症,变得脆弱和敏感。为了防范“可乐齿”的出现,建议尽量少喝可乐,多饮用白开水;若饮用碳酸类饮料,最好用吸管,避免饮料与牙齿接触,又或者喝完以后及时用清水漱口。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 林正梅教授

  文/ 羊城晚报记者 胡菁

文章关键词: 牙齿 龋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