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生育风险评估

  生育的风险到底有多高?风险评估究竟怎么做?如何才能降低生育风险?其实,早在二胎政策放开伊始,便有妇产科专家呼吁普及生育风险评估意识,建立和健全生育风险评估体系。然而,无论是在孕前、孕中、分娩时还是围产期,在对新生儿的无限期待中,风险评估往往成了被忽视的重要一环。

  生育风险评估怎么做?

  第一步:

  孕前评测

  李慧敏指出,在怀孕之前,最好先进行一下自我评测。评测的参考依据为:一是夫妻双方的疾病、生活、家族、生育等历史;二是规范孕前体检、针对性医学检测或基因筛查的检验结果;三是周边环境、不良生活习惯、致畸因素接触等。根据自我评测的结果,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属于生育的风险人群,然后再结合自己的风险等级,确定是否怀孕或者什么时间怀孕,以及需要进行采取哪些医学干预措施,降低生育风险。

  第二步:

  孕期风险评估 建议分为四个阶段

  李慧敏指出,对于已经怀孕的准妈妈而言,孕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对于这些风险,准妈妈必须先有一个认知,再结合相关的孕期检查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医学干预措施来补救或者直接中止妊娠。

  孕早期(1-3个月):最大的风险是异位妊娠和感染及流产。这期间,除了要到妇产医院建立妊娠期保健手册,还要做常规的检查,并让医生帮忙评估自己妊娠期的高危因素。排除宫外孕。如果曾经有过不明原因的流产史,那么流产的风险可能更高,除了日常起居多注意,还可采取适当的保胎措施。

  孕中期(3-6个月):这个时候最大的风险是胎儿畸形和早产。对于孕妈妈而言,此时必须意识到这些风险,并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检查胎儿的染色体,明确胎儿是否存在畸形风险。如果有着很高的畸形风险,应果断中止妊娠,以将风险和对自身的身体损害降到最低。

  孕晚期(6-9个月):这个时候,要到医院进行第四次常规孕检,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定向筛查。如果医生评估是早产高危者,最好再做一个宫颈要到分泌物的fFN检测。这个期间,羊水异常、脐带异常所引发的死胎,也必须要准妈妈们提高警惕。再多的检查,也不能完全预防诸如脐带绕颈这样的紧急情况,最好的风险评估参考物便是孩子的胎动。如果胎动异常,次数突然增多或者减少,都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除此之外,如果情绪低落,最好再做一个肝功能、血清胆汁酸监测,以预防抑郁症。

  分娩前(9个月-临产):这个时候要防范可能出现的难产风险,必须要进行腹围、骨骼、胎位、宫颈以及N ST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合适的分娩方式。

  分娩时,可能会出现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子痫前期和各类妊娠合并症,对于置身产床的产妇而言,很多情况都是无法预料的。唯一降低风险的方法,就是到大医院去生产。

  生育风险知多少

  生育风险包括宫外孕和不安全流产

  医学如此昌明,为何还会有女性因生育而死?面对突如其来的三起“羊水栓塞”新闻,不少人都难以接受。其实,即便是发达国家,目前孕产妇的死亡率也在万分之一左右。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产科主任李慧敏指出,所谓的孕产妇死亡率,是指每10万活产中,同怀孕、孕期分娩期间、孕期终止后42天内护理有关或因此而加重的任何原因,而导致的死亡妇女人数。2013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为23.2/10万。虽然比率并不高,但是落到每一个家庭头上都是灭顶之灾。

  在李慧敏看来,就生育的风险而言,其实远不是单纯的死亡率所能体现的。它包括孕初期的宫外孕和孕早期的不安全流产。到了孕中期的时候,孕妇有可能会罹患一系列妊娠特有疾病或者出现其他孕期合并症,比如说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肝内胆汁淤积症,并可能会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孕晚期的时候,有可能会遭遇死胎、羊水异常、脐带异常等;分娩时,孕产妇有可能会遭遇到包括羊水栓塞、大出血等在内的各种突发病症;即便是到了围产期,感染的风险也无处不在。

  “都说女人生孩子,像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一样。其实,这其中并不单纯指生孩子时的巨痛,而是整个孕育过程中女性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李慧敏强调,关注风险是因为敬畏生命,评估风险则是为了防范和降低风险。因此,对于育龄期的女性而言,必须要树立起生育风险评估意识,并且最好找专业的医疗机构,做全程系统的生育风险评估和生育风险干预,以最大可能地降低生育风险。

  小贴士

  生二胎,其实风险更高

  年纪偏大的二胎妈妈,总以为自己生孩子有经验,殊不知,二胎的生育风险要比一胎的风险高得多。由于生二胎的女性,大多年龄偏大,容易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胎儿的畸形率也比较高。再加上,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得妊高症和糖尿病,有的地方还出现过个别高龄产妇产后大出血,重度昏迷成“植物人”的先例。因此,二胎妈妈更应该增强生育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识。

  采写:南都记者 米春艳

文章关键词: 生育风险评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