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当宝宝发热,并口舌生疮、咳嗽痰黄,伴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时,表明身体有肺胃实热,可服用小儿咽扁冲剂。
包装:每袋为8g
用法:1-2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5岁每次服用4g,每天3次。
6-14岁每次服用8g,每天2-3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当宝宝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痰粘痰多,或患流行性感冒时,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
包装:每袋为12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6g,每天2次。
3岁每次服用6-12 g,每天2次。
4-7岁每次服用12-18g,每天2次。
8-14岁每次服用24g,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当宝宝发热,并伴咳嗽、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时,可服用清宣止咳颗粒。
包装:每袋10g
用法:1-3岁每次服用半包,每日3次。
4-6岁每次服用3/4包,每日3次。
7-14岁每次服用1包,每日3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用。
*当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包装:每粒0.3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小提示:要用白水送服,或溶解于牛奶、果汁内服用。
*当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包装:每瓶0.3g
用法: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当宝宝出现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包装:每袋2克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
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
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
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当宝宝因肺炎、支气管炎引起面红身热、咳嗽气喘、痰多粘稠并经久不愈时,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5ml,每天2次。
1-3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4-6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2次。
7岁以上每次服用10-15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感冒后,引起发热汗出、身寒怕冷、咳嗽痰黄、气喘鼻煽、口干而渴、大便秘结等症时,可服用肺热咳喘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1-3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 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4次。
8-12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包装:每袋4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
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冲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1.5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当宝宝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并心烦口喝、尿黄、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导赤丸。
包装:每丸3g
用法: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小提示:大便次数多的宝宝忌用。
*当宝宝干咳不止,或喉中出现鸡鸣声,伴气喘难以平卧、呼吸困难时,可服用肺力露。
包装:每瓶100ml
用法:小于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7-1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
包装:每瓶150ml
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文/王素梅(儿科主任医师)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