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儿妈:(关于孩子与妈妈睡觉的问题)
主题:谁说西方人都让孩子独谁拉
翩妈,同意你的观点。
其实西方人也在改变他们的让孩子独睡的观念呢。
William Sears博士在他的《夜间育儿》一书中讲到,
亲子式育儿法包括:
1,进行母乳喂养,根据孩子的需要断奶
2,对孩子的哭叫迅速作出反应
3,与孩子一起睡
4,一家三口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去旅行
亲子式育儿法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它尊重孩子的个性禀赋。孩子生来就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和表达这些需求的暗示能力。
----孩子应当睡在哪里
"让孩子睡在我们的床上合适吗"
回答是"凡是你们3人(父、母、孩子)睡得最好的地方,凡是使你们3人都感到舒服的事情就是对你们这个家庭最好的睡眠安排"。
同睡指的是让孩子睡在父母的大床上,或是让孩子的童床放在父母的床边的那种摩托车边斗式的安排。与孩子同睡不仅是一种对孩子睡在哪里的决定,它还反映了一种态度,即承认孩子是一个有很大需求的小人儿。你的孩子相信,你们,他的父母,在晚上就像在白天一样,都随时在他身边。
----与孩子同睡的好处
对孩子
1,与一个熟悉的、知道是谁的人一起睡能使孩子从一种睡眠状态到另一种的过渡顺利些,能减少孩子的担心。当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敏感期间部分地醒来时,依偎在旁边的那个人能使他重新安定下来,而不是完全清醒过来。
2,同睡增加接触。不可否认,接触刺激对孩子的各方面都有利。由于与父母亲同睡而增加的额外接触肯定对孩子的发育有利,跟母亲睡的孩子会长的更好。
3,较大的孩子与父母一起睡并不是不正常的或是少见的,只不过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符合某种文化习惯"罢了。欢迎(而不仅仅是允许)你的孩子上家庭大床仿佛对孩子说"你是一个特殊人物,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同样关心你"。因此,与孩子同睡促使孩子的心里产生一种一切正常的感觉。当一个孩子内心感到一切正常时,他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也很可能是正常的。
4,与孩子同睡教会孩子在与别人接触时感到舒服,不让东西来代替人。如果童年时代缺乏亲昵,这种缺陷感将永远不会完全消除,而且在以后的年代里还会重现。心理学家说,许多成年人的恐惧和睡眠问题都可上溯到童年时的睡眠障碍没有得到纠正。
关于依赖性
我们很多人都听见过"但孩子会喜欢上这样,他会变得有依赖性,再也不肯离开你的床"。
当然,孩子会喜欢跟父母一起睡。在父母--孩子的契约中有哪一条规定你的孩子不应该喜欢他睡的地方?暂时看上去孩子有依赖性,但这是一切正常感的自然反应。如果你和你的爱人非常亲密而且你感觉很好,为什么要放弃呢?
与孩子同睡并不会使孩子滋长依赖性。父母是在对一种需要作出反应,并且教育孩子有信任感。依照Sears医生的经验,小时候被允许随意睡到家庭大床上去的孩子从长远观点看会变得更有信心,更有独立性。当他们做好准备后,他们就会进入独立阶段。
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可靠的环境,让孩子拥有一种一切正常的感觉,从而让孩子自然地培养出独立性。
睡在父母近旁或是与父母一起睡是从母亲的子宫到母亲的乳房到母亲的床这样一个连续过程的一部分。在孩子还没做好准备之前就让孩子离开这些安全地带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冒过早"断奶"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攻击性行为、容易激怒、发脾气、抑郁和否定一切的态度等)。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在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合适的条件下成熟,而不要去遵循某些外面的儿童保育机构预先设定的时间表。
"那么什么时候孩子才能离开我们的床呢?"不要给这种美好的关系规定时限。主要问题不在于孩子什么时候离开,而在于他怎么离开。
Sears医生的体会是,在一出生被接纳到家庭大床上的大多数孩子大约在1-3岁时就会自愿离开。他们可能会在紧张或高度需要时断断续续的回来。要记住,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消失。这种需求延续的时间可能要比我们预期的稍微长一些,但最终会过去。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它只可能梢稍改变方向,但却不会消失,也不可能完全被忘掉,以后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爆发出来。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