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有:
(1)上行感染:多见于女孩,与尿道短有关;
(2)血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于上感、脓皮病、肺炎、败血症等病程中;
(3)直接感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等可直接侵犯泌尿道;
(4)淋巴感染:肠道与肾、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肠道感染时可致泌尿系感染,但较少见。膀胱镜、导尿管,结石、尿路外伤、顽固性便秘及过度憋尿等均可成为感染诱因。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易反复感染及复发,以女孩为多见。根据病原体侵犯的部位,可分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尿路感染(肾盂及肾实质受累)。
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消灭病原菌,消除诱发因素和防止复发。急性尿路感染时应卧床休息,体温正常,症状减轻后可下床活动,避免劳累;宜清淡饮食,多饮水,勤排尿,促进细菌及炎性渗出物的排出;高热用退热剂,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输液;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1~2周,重症可两种药物联合用,疗程2~3周。
本病中医病名为淋证的范畴,临床常分以下五型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型 恶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腰酸,苔黄或白腻,脉濡数。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
2.肝胆郁热型 寒热往来,烦躁不安,胸胁胀痛,食欲减退,口苦呕吐,苔黄白相兼,脉弦数。治宜清利肝胆,和解少阳。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胃肠湿热型 持续壮热,汗出而不解,口气秽浊,口渴欲饮,腹痛便秘,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热通腑,利水通淋。方用导赤承气汤加减。
4.肾阴不足型 湿热留恋,低热盗汗,头晕腰酸,咽干唇燥,尿少色黄,或有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宜补益肾阴,渗湿利水。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5.脾肾阳虚型 湿热未清,尿频,尿急,尿痛等症反复发作,神疲乏力,面浮肢肿,肢冷腰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补肾。方用四君子汤和知柏地黄汤加减。 (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 宋春霞 崔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