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儿科及精神科医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国际研讨会”上,著名儿童精神卫生专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王玉凤呼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消除对患儿的歧视,并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本次研讨会是由卫生部疾控司、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承办,美国礼来公司协办的。国际和国内多名ADHD研究专家和精神科专家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集中注意困难、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以及学习困难等。ADHD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危险度很高,常见的有ADHD伴品行障碍、伴抑郁障碍、伴情绪障碍、伴学习困难等。而且该症是低学业和低职业成就的高危人群。据王玉凤教授介绍,由于患者人数多、损害严重、预后差、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等原因,ADHD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中国,针对我国7项调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学龄儿童中其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1979万。ADHD的预后不佳,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持续终身;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高;成年期物质依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10倍。患者是学业和职业成就低的高危人群,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
目前,ADH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治疗、电脑生物反馈治疗、感统训练及食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是最为传统、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但治疗依从性差,是国家严格控制使用的药物。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如托莫西汀类药物已被广泛采用。它属于非中枢神经兴奋剂类药物,可长期用药,并可用于治疗ADHD共患者和抽动症患者。(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