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怒就咬自己的胳膊
班会上,老师表扬了几个同学守纪律,并请这几位同学来到讲台领取小红花。小超是其中之一。正当小超兴高采烈地接过小红花时,下面一位同学说:“小超昨天还和同学打架呢。”其他同学也说,他不配得小红花。老师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见小超面红耳赤,双手紧紧握住小红花,大吼一声:“是他先打我的!”说完径直奔向自己的座位,双手紧握拳头,牙齿一下咬住了自己的胳膊,把老师吓得赶快过去阻止。当小超情绪稳定下来后,老师问小超:“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你为什么发那么大脾气,还咬自己呢?”小超半天不吭声,最后勉强说:“我恨我自己。”
大扫除时,琪琪拿着扫把满教室跑,突然,她举起扫把向小尘的头上劈里啪啦猛打。其他同学上前制止,并把她带到老师处。老师批评了她,她眼泪汪汪地看着老师,边听边用左手使劲掐自己的右手,刚开始老师没发现,等发现时,右手已被掐青了。
钉钉子与拔钉子
这两个案例从表面看都属于自虐行为,是一种长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压抑,反映了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保护性,也是抑郁情绪的发泄。
情绪是指有机体在受到刺激时,生物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和较为剧烈的态度和体验,包括愉快、悲哀、愤怒、恐惧、忧愁、赞叹等不同形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7情。人们遇到表扬会高兴,遇到不如意的事会苦恼,这些情绪变化在正常范围以内,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疾病。如果一下子受到的刺激太大,超过了正常限度,或者长期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就容易引起疾病。
小学生与幼儿的情绪表现有所不同。以恐惧心理为例,幼儿的恐惧心理主要涉及到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虽然也同样害怕“鬼怪”,害怕动物,害怕黑暗,害怕生病,害怕被车辆撞伤等,不过相比之下,更多的是对学校以及与学校有关事物的恐惧,例如:害怕学业不佳,害怕家长斥责,害怕教师批评,害怕被同学耻笑,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失去朋友,等等。孩子的情绪体验已经开始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联系起来,同时也与一定的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联系在一起。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的两个重要生活环境,这两个环境的心理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一个从小就在温馨愉快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学校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这种良好的生活氛围必然会使他产生安定、沉着、自信的积极情绪。相反,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里感受到的是冲突、恐惧和紧张,这种生活氛围给孩子带来的只能是消极情绪,造成孩子“情绪饥饿”。
一个聪明的父亲有个爱发脾气的男孩,父亲给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来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在篱笆上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父亲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篱笆上的钉子洞,将永远不可恢复。就像你和别人吵了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无论如何道歉,伤口还在那里,永远难以愈合。”
这位父亲的教育充满了智慧和耐心,让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尊重他人,也学会了尊重自己。
解 析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情绪饥饿?
●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
●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常常被孤立,同学远离他。
●家长意识到将来社会压力大,自己也有急迫感,就把压力转加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行为的扭曲。
前面案例里小超的妈妈常常感到紧张、压力,是造成小超人格不统一、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小超的妈妈曾说:
有一次,电视上讲孩子因为一点不顺心的事而离家出走。我问小超会不会有一天也出走?他说,他永远都不会。我说,是不是因为害怕,不敢一个人面对事情。他说,他觉得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我永远都爱你们。
这件事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有点担心,他会不会依赖性太强,不敢独自面对困难。
小超的妈妈太担心孩子会离家出走,问出了不合适的话:“会不会有一天也出走?” 当孩子说出家是温暖的,永远爱他们,小超的妈妈却怀疑孩子胆小、依赖性太强。其实小超的妈妈内心就是充满矛盾的,这让孩子的心理又怎么能健康呢?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表现的经验,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欲望,各种不良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地爆发出来。
情绪饥饿的通常表现
—情绪不稳定 刚才还是欢天喜地,突然就变得怒不可遏;或者痛哭流涕的时候突然又破涕为笑,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情绪抑郁 通常心境悲观,待人冷漠,经常给人以悲伤、沮丧乃至孤苦伶仃的感觉。
—容易被激怒 受到并不强烈的一般刺激(如上面讲的小谷),也会引起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
—高焦虑 是指孩子在意识到将要发生不利事件的时候所产生的夸大了的恐惧、紧张以及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对于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孩子认知能力下降,思维能力出现阻滞现象,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温馨提示: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父母每天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听他说话,一起画图,看故事书,逛街等。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可以适当地忽略孩子的哭闹行为。不要因他的这种行为而心疼、哄劝、妥协,避免今后他一旦犯错就以伤害自己来赢得别人同情的失常行为。
●教孩子宽容待人的同时,也宽容自己的心灵,不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愤怒释放出来:找父母、老师、知心朋友说说自己的苦恼;或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高声喊叫;或把要说的话写在日记里。
●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或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可先放一放再解决。可以参加一会儿体育锻炼,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这些活动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
●创设安静的休息环境,学会放松:在安静的环境下,深深吸气,缓缓呼出,反复5次。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经常对孩子说:“这事还能坏到什么地步?”“坏事结束了,该来好事了。”“他们嘲笑你,别生气,你可以做得更好,让他们看看。”
●培养孩子幽默感:看幽默画、小品,听相声,说一说笑话、趣事,使孩子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张晓东 责任编辑:三 宅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