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天资聪明、顽皮可爱。1岁半时开始认字,3岁就可以独立看幼儿读物,4岁开始学习书法,5岁书法作品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书法大赛获儿童组优秀奖,并获得一枚银质奖章。一时间儿子不仅成了幼儿园里的“童星”,更成了家里的“宠星”。
可是,不知何时起,儿子有了一种强烈的报复行为。顺心的时候,他百依百顺,可是一旦惹着他,不管是人或物,他都要进行报复,直到情绪得到宣泄才能罢休。
最初的一次,是儿子在吃东西时不小心咬破了舌头,他知道这事怨不着别人,又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于是他边哭边用手不停地打自己的牙齿,还反复地说:“我打它!我打它!”当时,我和妻子既没在意也没制止,反倒被儿子的这种顽皮举动逗得哈哈大笑。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在儿子的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祸根。
从那以后,只要谁惹着他,他便不顾一切地进行报复。比如,积木玩具没有插接好,他便又咬又摔积木块儿;玩耍时,不小心碰到了什么就报复什么。有一次,儿子低头拣玩具时,一不留神撞上了木椅子,他便起身对着椅子背咬下去,硬是咬劈了一块木头下来才善罢甘休。在幼儿园遇到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他时,他竟敢搬起小椅子追着对方打,幸好被老师及时制止。还有一次,儿子因为受到妈妈的批评,心里很不服气,便报复性地把他妈妈的钱包藏了起来。对于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虽然采取多种办法加以纠正,但总是时好时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至最终酿成大祸。
一天,儿子自己在户外敞开的窗子下面玩儿,在直腰起身时,头撞到了窗框上,也许这下撞得不轻,他被激怒了,抬起拳头对着玻璃窗就是一拳,手被破碎的玻璃划伤了,流血如注,他尖叫大哭,妻子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最长的一道伤口竟缝了7针。好在处理得比较及时,才没有留下后患,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件事对我和妻子的触动很大,促使我们下决心一定要彻底纠正儿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于是采取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改善环境
孩子报复性行为的形成,大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关。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自出生以后就受到百倍的呵护和关爱,过分的娇宠无意间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小而听之任之,或者一味地妥协、迁就,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做法一定要一致,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要不然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立足于早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报复倾向和行为时,要及时予以纠正。因为初次的问题纠正起来比较容易,一旦错过这个时机,以后解决起来相当麻烦,有时甚至于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解决好。
挫折教育
过分优越的环境,使孩子的心理十分脆弱。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挫折教育,以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点,一般结合游戏的效果比较好。例如,儿子特别喜欢玩一种“唐老鸭”游戏棋,起初是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就发脾气,甚至于把棋子都扔了。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就事先给他“约法三章”:赢了不许骄傲,输了不许哭,尤其不能跺脚、发脾气等。待他答应了条件并保证说话算数再陪他玩儿。如果不答应条件就不陪他玩儿,而且绝不让步。在具体玩儿的时候,先输给孩子一次,然后向他表示祝贺,接着假装不服气的样子,一定要努力赢他。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将以你的行为为榜样。当孩子又要发脾气时,先用“约法”制约,如说:“刚才我们可是讲好了不发脾气的啊!你看爸爸输的时候还向你祝贺呢,如果爸爸也发脾气,你还愿意和爸爸玩儿吗?”然后,再因势利导反复赢他几次,几次下来,虽然他心里还是不高兴,但也开始大度地向你表示祝贺,重要的是,这时他已经不再发脾气了。
●文/徐秉君 责任编辑:三 宅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