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孩子的行为是管还是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09:32  《学前教育-家教版》 

  是管还是放?

  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一个孩子却游离于集体之外,在教室的一角玩着游戏。您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个孩子?是管还是不管呢?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家长朋友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难题,集中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是管还是不管?

  管与放的度

  大多数人认为,对孩子既要“管”,又要“放”。不过,许多人要问:管和放怎样把握?

  对孩子管与放的度,不像秤盘上的刻度那么清楚,不可能刻板地计量,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条件不同,幼儿园里,一位老师要同时照顾许多孩子,一般管得比家长多一些。因为在集体生活里,一个孩子的活动,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而家里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可以放开一点。所以,“管多少?放多少?”,很难给出准确答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

  培养目标

  管与放的度,首先来自明确的培养目标 ——孩子的良好发展,同时,来自对管与放的理性认识。

  儿童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比如,孩子天性爱活动。妈妈们都会记得,小婴儿整天被包在襁褓里,每次给他打开包换尿布的时候,孩子立即手舞足蹈,高兴极了。幼儿长时间坐着,就感到难受,听说要出门,都会兴奋起来。因此,家长在教子时必须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多活动,孩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管与放不是绝对对立的,管是为了孩子发展得更好。幼儿园老师的管,往往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让孩子们学会在集体中生活、交往等等。管中可以有放,放中也可以有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封面故事里的老师,让那个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也是在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帮助孩子发展。

  管与放的结合

  渐进式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那个孩子已经习惯了游离于集体之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习惯并非短期养成的。假如强求他立即遵守集体规则,他是不能马上适应的。强制的管,只会引起他的逆反行动,同时影响其他小朋友的学习。如果不妨碍别人,就可以让他自由活动。他可能会逐渐对集体活动的内容产生兴趣,有时会停下来,凝神听老师讲。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使他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好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个长过程。改正不良习惯,需要更加耐心、更加旷日持久的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管与放的结合。在采取每一个教育行动时,教育者都要自觉意识到具体的教育目标。

  “管与放”中的误区

  在管与放中,要时刻防止陷入误区,如——

  大人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去管。在管孩子的时候,难免发生大人与孩子的冲突。这时,大人如果不冷静,不够理智,就会偏离教育目标,变成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管。有些事情,本来可以用迂回的、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目标,可是,大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而去逼迫孩子立即服从自己的命令。

  小孩子认死理,大人也去认死理。由于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所限,容易认死理。大人如果也较真,不肯让步,就成了与孩子一般见识。这种情况如果经常发生,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可能养成孩子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以为孩子故意和自己作对。孩子的有些行为是年龄特点使然。比如孩子走路一蹦一跳,见到小石头便踢,大人多次禁止,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大人不理解,认为他在故意与自己作对。

  只顾孩子眼前开心,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听之任之,忽视了孩子眼前行为与日后发展的关系。如,孩子爱吃的食品,别人都不吃,让他独食;孩子想打谁,成人就迎上去任他打,全家还都笑呵呵的。家长没有考虑到,无原则的“放”,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不良习惯。

  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大人都替他做了,是“放”方面的误区。正确的办法:凡是孩子目前能够做到的,尽量让他自己做。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也就是,努一把力就可以做到的,就要鼓励他或者帮助他去完成。

  文/陈帼眉 摄影/丁柏明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教育  行为问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