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身高每高出2.5厘米,工资会相对平均提高2.6%,因为身材高的人,往往显得更为自信。可见,孩子的身高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家长在喂养中,千万不要犯以下这些错误:
“拔苗助长”
聪聪父母都不高,因此,自打聪聪一出世,夫妻俩就按科学育儿丛书的指导——先是母乳喂养,接着逐步增加辅食和断奶后的饮食调整,每天不是牛奶、肉、蛋,就是鱼、虾、鳝、鳖,蔬菜、水果也不敢短少,有些甚至比书本上的标准还要高出30%。按道理,聪聪一定会长得很高了。可是,他与同龄孩子相比,还是矮了一截。聪聪爸带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出生、饮食、生活习惯等情况后,为孩子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最后认为孩子没什么毛病,不长个与营养过剩有关。
“粗心大意”
小强10岁了,身高却只有120厘米,与同龄的小伙伴站在一起,矮了一个头。小强妈想带他去医院检查,小强爸却不以为然:“我们这么高,儿子能矮得了吗?再说、男孩子都有‘后劲’,再过一两年,就开始猛长个子了,不用着急。”小强妈想想也有道理,那就等两年再看吧。可是,转眼到了17岁,小明的个子也只有135厘米,完全没有长成爸爸妈妈所期待的大个子。小强爸妈紧张起来,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小强患了一种叫做“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这种病,不仅使小强的身高低于正常水平,而且其他各项外观指标也低于正常。小强的家长追悔莫及:都是自己粗心大意,给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个小心翼翼,一个麻痹大意,他们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反而苦了孩子。那么,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怎样尽早知道孩子还能不能再长高呢?
一个规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成年期的最终身高取决于遗传、营养及内分泌激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至3岁时,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对于家长来说,掌握孩子身高增长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以便早些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
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
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约20~25厘米;
1~3岁:平均每年增长约8~10厘米,至一岁时身高约为75厘米,2岁时约为85厘米,3岁时约为95厘米;
3岁后:增长速度逐渐递减,每年约增长5~7厘米;
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30厘米,女孩子长15~25厘米;
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细心的家长可以对照以上规律,或者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若发现明显异常,或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就应及时去医院(最好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咨询相关专家。
温馨提示:孩子长高的五大法宝
合理的营养
专家认为各种环境因素中,充足、合理的营养是最重要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要给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磷等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瘦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给孩子适时地添加适量的鱼肝油及钙质,对长个子是有好处的。
适宜的运动
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加强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骺软骨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骺生长旺盛,孩子自然也就长高了。为此,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发性的活动项目,如游泳、舞蹈、体操、羽毛球、排球、篮球等。不宜长期、过量地做负重及消耗体力较大的项目,如举重、举哑铃、拉拉力器、摔跤、长跑等。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据研究,孩子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民间也有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的说法,为此, 必须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他睡得香甜。
充足的阳光
日照长短,对孩子身高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四川成都青少年平均身高较矮,就是因为这个地区每年日照时间只有1239.2小时,日照率只有28%。日照短,可利用紫外线太少,会影响骨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婴幼儿的佝偻病也较多。因此,要给孩子适当地晒晒太阳,尤其在冬春季节。
愉快的心情
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长高。如果父母经常打骂、训斥或吓唬孩子,会使孩子精神受到挫伤,造成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家长必须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快。(文/ 洪 玉 责任编辑:蓉 子)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