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年轻父母经常抱怨:你一拿起电话听筒,小家伙就会魔术般地出现在你身边,向你要这要那。宝宝的目的只有一个——控制你的电话,把你的时间和注意力转向他。
许多年轻父母认为最理想的是,宝宝能学乖点,在打电话的时候,不给自己一点干扰。其实,最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年轻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调节自己适应孩子。
将心比心,假如你到别人家做客,主人一直在接电话,你是否会坐立不安呢?当你打电话时,宝宝也同样承受等待的“煎熬”。而且,宝宝缺乏等待的耐心!
给你支一招
*打电话的时候,如果孩子在你身边打转,那么你最好将通话时间最小化。
*假如没有人照料宝宝,你可千万不能煲电话粥,否则很容易出现意外。
*如果有电话要接,你可以给宝宝找点事情打发他(她)的时间:一堆积木,或者一本书等。
*跟朋友或者家人在电话上简单说明一下,等小家伙睡了再给他们打电话。
*在你接电话几分钟之后,如果小家伙很不耐烦的话,那么最好暂停通话,跟宝宝做个解释:“我知道宝宝不喜欢妈咪打电话,可有时候妈咪不得不打电话呀。妈咪很快就来陪宝宝。”这番话实际上也给接电话的另一方一个信号--你得尽快收线。
*来电显示和免提等电话是蹒跚学步孩子妈咪的好帮手,你可以有选择地接电话。
与“控制电话线”异曲同工的“插嘴”现象
2岁左右的宝宝总认为全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爸爸妈妈)都是为他而存在的。不仅如此,小家伙的短时记忆能力尚未发育成熟。这意味着孩子们会在遗忘之前尽快将心里想到的事情说出来。因此,小家伙丝毫不能理解“插嘴”这一概念。
从宝宝的观念出发,任何将你的视线和注意力从他身上引开的事物和人,自然都对他构成了威胁。
每次和朋友聊天或者商量事宜的时候,宝宝一准要不止一次打断你。这肯定让你肝火大动。然而,如果你能牢记宝宝的心理特点,就会明白,宝宝插嘴让你恼怒并不是有目的的,也不是故意“破坏”。
你也不必为此焦虑和担忧:怎么无法让宝宝建立良好的规矩。宝宝到了3、4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明白“插嘴”是不良习惯。此时,小家伙的短时记忆能力也进一步发育,完全能够将他的某些想法保持记忆一两分钟。
从宝宝的干扰中解脱出来
防止宝宝干扰你打电话和插嘴的最佳策略是,尽量减少宝宝可能搅和你谈话的机会,转移其注意力:
★选择合适的场所。你可以选择一个“孩子可以玩耍、大人可以聊天”的地方和朋友会面。如,有沙箱的公园及后院等。
★两人一组。如果你们夫妇和另一对带孩子的夫妇两家“聚会”的话,防止孩子干扰说话的最好办法是两个大人分一组,一组照看孩子,另一组安心交谈。半小时后“换岗”。
★雇个计时保姆。为了和朋友安静地一起喝喝咖啡谈谈心,你不妨将宝宝交给计时保姆。这听起来可能太奢侈了一点,但是的确是个好主意。
★读书与教子。向宝宝灌输礼貌行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给他们读相关的图书。
★列个电话时间表。与其在打电话的时候与宝宝周旋,倒不如接到电话后与对方约好时间,等宝宝午睡或晚上上床后再打电话。
★电视、录像与影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打电话的时间选择为孩子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播放时间,或者让孩子观看最喜爱的录像或影碟。
★玩具抽屉。如果你不喜欢电视,那么可以准备一个玩具抽屉或玩具盒。其中的玩具只在你打电话的时候让孩子使用。注意,这些玩具得经常更新。
★灌水游戏。宝宝总是爱水的,玩水对他来说总是乐此不疲。你在必须打电话时,可以给宝宝一只塑料杯,让他(她)将水槽中的水灌满塑料瓶或脸盆。不过,你应尽可能缩短通话时间,以免水漫金山或宝宝成了个“水人”。这个方法适用于夏季。
★玩具电话。你可以给孩子一只玩具电话,让他(她)和一个假想的朋友说话,同时还可以请他(她)向对方说声“Hello!”,加入大人的通话。
★无绳电话。如果使用无绳电话或者手机,你就可以到更安静一点的房间打电话,但同时得将房门敞开,注意孩子的活动。晴朗的日子,你可以将电话和孩子同时带到后院,孩子有玩的,你也可以尽情地享受片刻的安宁。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怎么好动或者非常安静的话,那么你可以边打电话边搂着孩子。一个“搂”字足以使宝宝确信他(她)对你来说很重要,即使你的注意力在别的地方也没关系。
★做好行为示范。初学走路的孩子模仿他人的热情最高。年轻的父母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当好孩子的行为楷模。如果你和伴侣说话时都喜欢抢话题的话,那么该改变这种习惯了。同时与宝宝说话的时候也不要随意打断他(她)。假如打断了孩子的说话,那么就必须立即停止并向孩子道歉:“对不起!我打断你说话了。请继续。”孩子不仅学到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而且也意识到主动认错的可贵。
★贵在坚持。如果你开始采取的办法并没能改变宝宝,必须懂得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当你和好友谈兴正浓的时候,宝宝第四次打断你的说话;当你正在接听一个重要电话时,宝宝拿着玩具卡车,在你面前摇来晃去,要你和他一起玩,你一定很气馁。但是千万不要放弃!
在顺应宝宝的行为特点的同时,也要让宝宝从小学会文明的社交礼仪,而你的行为规范就是最好的教材,让孩子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做到这一点并非一日之功。(文/徐澄)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