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军军的爸爸妈妈最近在为他的偏食习惯发愁——军军现在越来越爱吃肉,却不怎么吃青菜了。昨天晚饭只有一个肉菜——炖鸡块,军军不仅吃了很多,还捂着盘子不让别人碰,要留到下一顿吃。最疼他的爷爷看了笑呵呵,说:“我们的小馋猫一定会长得很壮。”可是军军的爸爸妈妈却犯了愁,因为军军的体重已经比正常值高出3公斤了,“壮”也不能“壮”成小胖墩呀!军军现在还时常便秘,长此以往可怎么办呢?
有家长曾经诉苦说:“我的孩子吃饭就像吃药一样难。每当我累了一天回到家,匆匆忙忙做好了饭,叫她来吃的时候,她总是皱着眉头坐在那儿。要不然就是看到她不喜欢吃的青菜和胡萝卜时,马上噘起嘴要哭。就算你做了她喜欢吃的饭菜,吃饭的时候,也是边吃边玩,边吃边跑,我只好在后面追,见缝插针地喂一口,一顿饭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口干舌燥。”
6岁的女孩楠楠,一年多来一直在和妈妈学节食,每天只吃蔬菜和鸡蛋,其他什么也不吃,连原来最喜欢喝的牛奶、椰汁都不喝了,结果脸色菜青,身体日渐消瘦。妈妈说她,她反而说:“学妈妈难道有错吗?”
4岁的牛牛以前是喜欢吃茄子的,可是有一次他听到爸爸对妈妈说:“这次茄子烧得太甜了,不好吃。”结果牛牛以后就再也不吃烧茄子了,甚至凡是跟茄子有关的菜肴和食物,都会让牛牛觉得不好吃。
5岁的小男孩钢钢从一次在很饿的情况下吃了涮肉之后,便不想再吃别的东西了,每天吵着要吃涮肉,家长每餐也只好为他单独涮一些肉,借此哄他少吃些其他食物。
当研究人员问5岁半的丽丽为什么只喜欢吃黑芝麻汤圆而不肯吃黑芝麻糕时,她回答:“黑芝麻糕看上去一块一块黑乎乎的,而汤圆是包在白皮里的,圆乎乎的多可爱呀!汤圆吃起来滑滑的、甜甜的,还可以一口吃一个,很容易吃。”
【理论分析】
上面故事里讲到的偏食以及不良就餐习惯问题,是幼儿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偏食也并不仅仅体现在肉菜和蔬菜的选择上,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偏食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都是不利的。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极为必要的。比如在新鲜蔬菜中,存在着大脑正常发育所需的大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如果幼儿偏重于一种或少量几种食物,是难以获得全面而又均衡的营养的。
非常严重的偏食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是非常有害的。上面故事里学妈妈节食的小女孩楠楠就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并直接影响了其后的青春期发育,不仅瘦小虚弱,而且没有明显的第二性征出现,有可能影响以后的生育。小男孩钢钢则因为长期食用较烫的涮肉,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经常腹泻,并险些导致严重的胃溃疡。
专家认为,很多原因造成了幼儿的偏食,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
生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幼儿体内有寄生虫,患有鼻炎、咽炎、口腔炎症,这些病症直接导致幼儿胃口不好,幼儿往往只挑外观新颖、味道易提起食欲和便于食入的食物,如各式各样松软的奶油蛋糕、酥脆的曲奇等,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在生理炎症康复之后也总喜欢吃这些食物,久而久之形成偏食。
心理方面的原因则更多,总的来说有四方面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问题。当孩子任性、不想吃或只想吃某种食物的时候,很多家长往往会出于疼爱而迁就他们,隔辈人(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则更是这样,如此一来,幼儿便找到了“救命稻草”,经常通过哭闹、绝食等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形成偏食。
二是家长对幼儿的影响。3~6岁的幼儿将爸爸妈妈视为权威,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仔细观察和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在成人的视角看来,甚至是走极端的。因此,爸爸妈妈对饮食的态度或者只是通常的交谈,都会给幼儿极大的影响。幼儿会因为妈妈节食而节食,也会因为爸爸对某次菜肴的评价而厌恶全部的相关菜肴,楠楠学妈妈节食、牛牛不再吃茄子的故事,正是这样的例子。
三是幼儿在某一时刻,如饥饿状态下形成的对某种食物的极度喜好。其实这是人们正常心理活动的表现,不仅是幼儿,成人也一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后,非常回味年轻时乞丐给他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要求御厨给他做。其实“珍珠翡翠白玉汤”只是用捡来的菜叶子和豆腐熬的汤,但是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又怎么不是佳肴呢?而且,当时的滋味和填饱肚子的快感会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只不过成人的自制力较强,不会像钢钢这样非常极端地只吃涮肉。
四是幼儿自身选择食物的原则。幼儿挑选食物的时候,首先往往并不是了解食物本身的好坏,而只是关注食物的外观是否好看或吃起来是否方便。丽丽选择汤圆而不选择芝麻糕就是这样。
【专家建议】
使孩子改掉偏食的坏习惯,家长应首先结合以上提到的理论分析,进一步反思幼儿偏食的形成原因,并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对于家长过于溺爱和迁就所造成的偏食,家长应当明白正确的亲情表达方式,理智地对待幼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当幼儿哭闹、摔东西甚至绝食的时候,要“狠”下心来把幼儿的饭食收走饿一顿,等幼儿不再哭闹的时候给他们讲道理或者在餐桌旁做出津津有味的表情,馋一馋幼儿,看看情况再作下一步打算。
这一方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凶”的尺度,过于“凶”或者不够“凶”都起不到良好效果;二是家长一定要保持一致,特别是隔辈人,一定不要充当“保护伞”,否则会使幼儿的父母棘手,幼儿的偏食习惯也很难改掉。
家长对于食物的喜好会影响到孩子对于食物的态度,有时无意的一句话就会使幼儿对某种食物产生反感,因此家长在这些方面应该多多注意。对于学妈妈节食的楠楠,爸爸妈妈可以解释,大人的肠胃消化功能不好,需要节食(善意的谎言也是需要的),小孩子的消化很好,不需要节食。若幼儿像楠楠一样已经出现了不良症状,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幼儿去医院就诊,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而牛牛的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向牛牛解释:“上次爸爸说的话不是指茄子不好吃,而是说上次做的味道不好,其实茄子很有营养的,妈妈以后也会做得很好吃,再试一下吧。”
对于幼儿(比如只爱吃涮肉的牛牛)在饥饿的状态下对某种食物形成的偏好,家长应当有意识地逐步减少幼儿的饭食,并可以带他们出去进行适量锻炼,在幼儿产生饥饿感之后,换几种口味的菜肴给他们,并同其他家庭成员对话,津津有味地品尝和夸奖菜肴的美味。一般来说,经过几次这样“先馋后夸”的过程就可以把原来的不良偏好“切”断了。
上面已经讲过,幼儿选择食物的原则并不是食物本身的好坏,而会首先关注食物的外表是否好看或者吃起来是否方便,因此,家长可以考虑购买或者做一些有卡通形象或者比较新颖的主食,以便激发幼儿的进餐积极性。
饭食本身引起的幼儿偏食问题是较好解决的。食物的色、香、味不好或者每餐饭食比较单调,会使幼儿食欲不振,家长在烹调时如能注意营养的同时,又注意到饭食的色香味和品种,是可以很好地调动幼儿进餐积极性的。
幼儿吃零食应得当。一些偏食的幼儿平时吃零食过多,特别是饭前喝饮料,吃巧克力、糖、饼干、点心等,虽然量不大,但幼儿本身的食量普遍不大,吃了这些东西就已经饱了,哪里还有胃口再吃饭呢?有些幼儿甚至以零食为主,一日三餐倒成了陪衬,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当理智地控制幼儿的零食摄入量,也应控制好吃零食的时间,决不能离进餐时间太近。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