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乐乐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他今年15岁,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在学校也是老师们都很喜欢的好学生。随着乐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步入了青春期,也就拥有了许多同龄人的烦恼。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乐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尤其表现在和父母的关系上。乐乐的父母一直都很疼爱这个独生子,把他的一切饮食起居都照顾得很好,从吃饭、穿衣、外出等等方面都尽量为乐乐安排妥当。可是,乐乐却开始厌烦这种无微不至的方式,他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不应该再由父母摆布。然而,在爸爸妈妈眼中,他还是个孩子,是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于是,乐乐和父母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就变得明显起来,他们经常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吵架。一次,乐乐的学校组织春游,学校要求学生们自己带中午饭,妈妈给乐乐准备了炸鸡翅和煎鸡蛋,可是乐乐怎么也不愿意吃这些油腻腻的东西,要到外面买着吃,妈妈说不卫生所以不同意,乐乐就赌气不带午饭了,结果乐乐饿肚子,而妈妈也很伤心。
还有一次,爸爸想带乐乐去拜访一位长辈,可是乐乐就是不愿意去,爸爸问为什么,乐乐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不去。爸爸很生气,一怒之下打了乐乐一顿,乐乐自己也很委屈:“我不想去,为什么要强迫我呢?”乐乐的爸爸妈妈为了青春期的乐乐操碎了心,而乐乐也感到很无奈:“爸爸妈妈都不理解我,长大太苦恼了!”
【追根溯源】
青少年的想法和行为是经常变化的,因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种变化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变化影响着青少年与自己周围人的交往,其中最为关系密切的是父母和朋友。
青春期的少年在与父母相处时大都遇到过和乐乐差不多的情况。在青春期,青少年与家庭、父母的关系,对父母的认识、态度以及父母对他发展的作用、要求,均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他逐渐获得了使之走向成人的能力,同时,他重新构造着自我概念,开始寻找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这时,他重新认识父母,理解父母的含义及其作用,开始与父母构造一种新的关系。他开始尝试与父母拉开一定距离,就像刚刚学步的婴儿离开父母去证明他的独立行走能力一样。青年人也开始在心理上远离父母,去验证其独立存在的能力。于是,青年自人生最初在婴儿期断乳之后,开始了第二次断乳——心理上的断乳。
他要开始由被支配到要求自主、由依赖到独立的历程。当他进入出发点并开始向目的地迈进时,自然或不自然地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距离膜,即出现了“代沟”。所有这一切,都必然影响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
青少年的人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塑造的,无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还是对它的反对。家庭中的民主氛围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有极为有益的作用。允许青少年有发言权、自主权、自己做出抉择的自由,同时培养其责任感和自制力,有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父母都有自己的人格,而且可能有着人格上的缺陷,这是不可避免的事。但这些人格的缺陷并不是必然地传给下一代,父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并能够坦率地向子女指出其中的不足,与子女建立诚实、信赖的关系,就能够使子女扬弃父辈的缺点,发展良好的人格。
即使在再好不过的家庭中,青少年也是难免会犯错误的。但在一个好家庭中,父母往往是对青少年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非难地说:“你看,你要是当初听我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当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支持时,青少年会反省自己的过失,体验责任感。相反,非难会使青年人反感,他反而会试图推卸责任,并以敌意的表现充当对其过失的补偿。子女的过失从根本上说并不意味着父母的正确,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负有责任的。因此,对青少年的过失,父母采取理解和帮助的态度是最明智的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纵容过失。事实上,理解和帮助是比非难更好的“批判”,因为它能达到人的内心,在那里引起人自身的自我谴责,因而它具有非难的方式想达到而达不到的效果,它比非难具有更大的使人承认和改正错误的力量。
如果从青少年的角度看待什么是好家庭,很容易看到,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观点很不吻合。在青少年看来,一个好家庭首先、最基本的特征,应当是他们在其中享有权利。他们要求自己做自己的主宰,自己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有自己评判事物的标准,由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自己有交友的自由;此外,他们还要求在涉及家庭事务的大事上,自己享有发言权,他们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意志,把他们当做成人来看待。
曾经有一个初中女生向班主任诉苦:“老师,我发现我跟爸爸妈妈之间的代沟问题越来越严重。有时,我在家看港台电视剧,爸爸妈妈就不让,说那些东西都不好,可是我真的很喜欢。还有时候我看一些时尚杂志,妈妈都给我没收了,好像我做错了一样。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都喜欢这些东西,爸爸妈妈不喜欢也不应该强行改变我们的意志啊!”
“代沟”问题是在青少年与父母关系中常见的。所谓“代沟”是指青年一代在生活态度、价值观、自我概念上与成人一代相分离,它表现在青年一代与成人一代不能相互理解和交流。在现代文明中,在教育与工作相分离的社会中,代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今天,由于教育的广泛普及和延长,而社会本身却处在迅速变化的状态,代沟问题日益扩大。对于代沟,无论责备青年还是成人一代,都不是解决的办法,必须要理解两代人在精力、目标、志向、需要、时代上的差异,
要认识到:困难、问题都是双方面的,它有着广泛的文化根源,应由双方来弥合和联通这一代沟,任何一方放任自己去对另一方加以指责,代沟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
我们再来看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几乎每个青年人,哪怕他再孤独,也总不免有些很知心很要好的伙伴。而且,也几乎没有哪个青年人不想有自己要好的知心伙伴。在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生理、心理、社会性等各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在这个纵向时间轴上,青年人感到一切都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他们感到困惑,对自己不能把握世界,尤其不能把握自己而感到不安。青少年迫切需要一种稳定感,需要能够把握住自己及外界的变化。为此,他需要一个镜子,一个对照。而同伴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这个镜子,使青少年能够进行对照。青少年在与他同龄、同样经历着迅速变化的同伴身上,捕捉到自身的镜像。由于两者都处在同样的发展历程中,彼此相互同步,于是能够看到自身相对的稳定性,从而获得稳定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青少年的困惑不安起到了慰藉作用。
从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来看,青少年与父母在年龄、能力、情绪、社会经济地位等各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种种对比。这种种对比对青少年来说有其极不情愿接受的一面,因为种种对比中,青少年总是处在弱的、小的、低的或差的一面。青少年总是希望能减少这种对比,消除这种明显的反差,而同伴关系恰恰是能使青少年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或途径。在同伴中,彼此有着很大的共同性,有同样的不足、同样的欠缺,也有同样的长处、兴趣和志向。因此,在同伴团体中,青少年体验到平等,不再为反差担忧,感受到了一种安定感。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