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宝的音乐能力(附图)

  【故事】

  明明是一个喜欢声响的小宝宝,但是对于声源和声音的关系似乎还不太清楚。一次,明明在桌子旁玩弄一个铃铛,听着清脆的铃声心里非常高兴,自言自语道:“这个铃铛真好听!”转眼就到了晚餐时间,妈妈要明明把铃铛拿到一边去,免得妨碍吃饭。明明看看手里的铃铛,又看看香喷喷的饭菜,非常矛盾。妈妈觉得很奇怪,就问明明原因。明明非常严肃地说 “妈妈,铃铛拿到一边就不会响了,可是我喜欢听它响。”妈妈笑着说:“不会的,你拿到一边试试,如果不响,今天的鸡腿都给你吃……”

  冉冉6岁了,自从听过《高山流水》后便痴迷于中国古典音乐,缠着爸爸买来几盘古筝、埙和二胡演奏的CD,每天都会听几小时,而且会在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放上一段《春江花月夜》,说可以给他们解乏。一天,冉冉在听如泣如诉的埙独奏时,眼睛逐渐变得湿润起来,妈妈问她原因,冉冉说:“里面的小朋友一定找不到爸爸了,听她说话的声音多伤心呀!”妈妈觉得很好笑也很感动,就告诉了爱人。冉冉的爸爸听了很高兴,说:“咱们的冉冉已经可以欣赏音乐了。”

  【理论分析】

  幼儿的音乐能力包括了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和驾驭音乐的能力。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同样适用于研究幼儿的音乐认知能力,幼儿对音乐同样存在着守恒认知的不足,上面故事里的幼儿混淆了声源和声音(铃铛和铃声),并且认为声源移动之后就不会发声了,正是这种认知特点的体现。

  幼儿驾驭音乐的能力在不断发展中,主要可以从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和欣赏能力三方面来看:

  1歌唱能力的发展

  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歌词

  3岁的幼儿对词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可以较为完整地唱歌词片段了,常常故意把自己不理解的歌词省略掉,只是随着音乐哼哼。4~6岁幼儿掌握歌词的能力有明显进步,可以较为完整地唱整首歌的歌词,错字、错音现象大大减少。

  (2)音域

  音域是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范围。幼儿的音域比成人要窄得多。一般来说, 3~4岁的幼儿可以唱出5~6个大约在音域c1~g1范围内的音,其中听起来最舒服的在d1~g1之间。4~6岁幼儿的音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但一般都能唱到c2。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目标就是使幼儿唱好c1~c2音域范围内的音。

  (3)节奏

  3岁的幼儿可以较好地掌握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构成的同心跳、呼吸、脉搏等相适应的歌曲节奏。4~6岁的幼儿已经可以很好地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包括带附点的节奏和切分节奏。

  (4)音准

  音准就是“着调”,是幼儿在歌唱时最难掌握的技能。3岁前婴儿的唱歌音准很差,他们唱歌往往是“跑调”的,所唱出的旋律只能大致接近于正确旋律。4~6岁幼儿对音准的把握能力有了一定提高,通常来说,4~6 岁幼儿可以唱准有琴声伴奏的较简单的歌曲,但是没有伴奏时,又会出现“跑调”的现象。

  2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

  打击乐器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乐器之一,演奏时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因此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幼儿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打击乐器操作能力

  人们为3岁的幼儿专门设计了一些打击乐器,如鼓铃、串铃、碰铃等。在这些打击乐器中,幼儿最容易掌握鼓铃和串铃的演奏方法。不仅仅是因为便于模仿,还在于这些乐器可以促使3岁的幼儿去探索同一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使得奏出的音量适度,音色较美。受到良好教育的4~6岁的幼儿,能接触到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并逐步使用小肌肉动作来演奏乐器。

  (2)随乐能力

  随乐能力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合拍”,是幼儿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协调音响与音乐的能力。一般来说,在家里很难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幼儿的随乐能力主要是在幼儿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3岁幼儿在刚进幼儿园时,随乐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通过1年左右的练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随乐意识,演奏也可以合拍了。4~6岁幼儿的随乐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奏。

  3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包括倾听和理解两方面内容。

  (1)倾听能力

  “倾听”指有意识地听,倾听过程需要注意力和情感的参与。2岁左右的婴儿已经可以倾听音乐了,对他们喜欢的音乐还可以倾听很长时间,甚至还会要求重复播放某一曲特定的音乐。

  3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有了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是分辨和描述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他们会有意识地注意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差异,也会分辨出雨水落在草地上、水泥地上和水坑里时的声音差异。另一方面是分辨和描述音响,能够区别出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沉重的”还是“轻柔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4~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不仅能听出音乐的音区、速度、力度、节拍等方面的变化,还能听出乐段和乐句之间的重复和变化。有些幼儿还会理解音乐的情绪差异和风格差异。

  (2)理解能力

  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他们对音乐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所引起的情感、联想的理解两方面。

  2岁以前的婴儿已经萌发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他们往往喜欢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音响柔和的音乐,并做出积极的反应。2~3岁的婴儿已经可以初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并开始产生初步的想像和联想。3岁的幼儿能初步理解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4~6岁的幼儿基本上可以理解儿童歌曲的歌词,包括内容比较复杂的儿童歌曲。同时,他们对曲调意义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也明显提高,上面故事里冉冉和妈妈的对话就反映了这一点。

  可见,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是随着各个心理发展阶段而循序渐进的。

  【专家建议】

  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幼儿的音乐教育。要更好地促进幼儿特别是有音乐天赋的幼儿的音乐能力的发展,家长需要了解和发现幼儿的音乐能力,并努力为幼儿创造高质量的音乐环境,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

  发现和考察幼儿的音乐能力

  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周广仁认为,家长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音乐能力,并可以通过专家的测试来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考察。他给出了一些好办法:

  1六招发现宝宝的音乐天赋

  (1)宝宝是否自幼喜爱唱歌

  宝宝从很小就十分喜欢唱歌。尽管还小,不能非常清晰地哼出歌曲的调子,但常能听到宝宝小嘴里发出哼哼呀呀的歌声。稍大一些时,不仅会唱别人教的歌曲,而且还能哼唱出平时“自学”的歌曲。

  (2)宝宝唱歌时是否非常有乐感

  宝宝唱歌时,虽然不一定理解歌曲的内容,但是却能用与歌曲所表达的内容相吻合的表情歌唱。而且音调准确,很少走调,善于领会不同节奏音乐的不同趣味,仿佛本能般地受到节奏的感染。

  (3)宝宝平时是否喜欢接近各种乐器

  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宝宝只要看到乐器(不管什么乐器)就会表现出亲近并很愿意摆弄它们,有时甚至能够摆弄出准确的曲调来。

  (4)宝宝听到音乐时是否特别专注

  宝宝喜欢听古典音乐,对音乐的美特别敏感,总是受到音乐的强烈吸引。不管是在何种场合,只要听到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也无论是哪一派的作品,宝宝都会安安静静并且全神贯注地倾听,即使时间很久,宝宝也不会吵闹或困倦。

  (5)宝宝是否具有出色的音乐记忆力

  宝宝对于那些只听过一次或很少几次的音乐,能够很快、很清楚且准确地记住。

  (6)宝宝对各种声音是否有特殊的兴趣

  宝宝对于生活中及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有着特殊的兴趣,并且很敏感。如各种各样的风声、水流声、波浪声、树叶声、雨滴声及虫鸣鸟叫声等都会使其专注倾听,再如宝宝能够从脚步声、几声敲门声或是电话中的一声招呼中正确判断是哪个人。

  如果4个以上选“是”,建议家长带宝宝去进行专业考察,以免耽误宝宝音乐能力的发展;如果全部选“是”,家长可千万别放弃大好良机哦,因为您的宝宝很可能就是“音乐神童”。

  2对宝宝音乐能力的专业考察

  对宝宝进行专业考察,首先要选择专业人士当“主考”,如艺术课教师、音乐家或至少是通过了国家级音乐考试的小哥哥、小姐姐。

  (1)宝宝是否能准确模仿乐句

  先让宝宝听一个乐句或小小的一个乐段,看看宝宝能否在听过一两遍后便准确地模仿乐句或哼或唱,总之准确就好。

  (2)宝宝是否能准确模仿不同乐音

  看看宝宝是否能够唱出他所听到的各种单音、双音及和弦(多个合在一起弹奏出的声音)。

  (3)宝宝是否能模仿不同节拍

  测试者用手打拍子,打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节奏点,看看宝宝是否能准确地模仿测试者打出的节拍。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有些音乐天赋很高的宝宝,可能由于对考察方式及内容感到陌生而不能将真实水平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如果宝宝在一次考察中表现得不够理想,并不意味着宝宝音乐才能不高。家长应该给宝宝一个熟悉考察内容的时间,然后再考察一次。而且,考察结果总会是相对的,家长应考虑到宝宝是否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否则即使天资再高,也很难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要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一个较为宽松和自由的音乐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在幼儿期的天赋发展》一书中指出,许多天才钢琴家并非来自音乐世家,但大多都有温和、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家长,以及轻松、自由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创建,离不开家长的耐心,但也需要方法,下面是一些建议,家长们不妨一试:

  1播放背景音乐

  家长可以选择清晨、午餐和晚餐时间、游戏时间播放一些高雅音乐,这些背景音乐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周围环境的音乐元素,时间和音量皆适度的背景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乐感。有的时候,播放背景音乐还可以起到一些特殊的目的:当幼儿过度兴奋时,家长播放和缓、抒情的音乐可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当幼儿昏昏欲睡但又不到睡眠时间时,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可以使其振奋。

  2参加各种音乐活动

  播放背景音乐是创造音乐氛围的良好方式,带幼儿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则是带领幼儿进入艺术殿堂的好方法。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演唱会,观看芭蕾舞、歌剧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接受艺术熏陶。这可以培养幼儿的乐感和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调,开阔幼儿的艺术眼界。

  3听唱简单的童谣

  幼儿大多天生喜欢唱唱跳跳,家长不妨为幼儿挑选一些活泼欢快、内容简单易懂的童谣,时常带着幼儿听听、唱唱、跳跳,引导他们关注童谣的节奏、音色、旋律的起伏和乐曲的情绪等。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准和对音乐的喜爱。

  4做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敲碗打盆、跺脚拍手等成人看来并没什么意思,但这可以使幼儿玩得很高兴。因此,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游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比如爸爸可以先用手拍出一个节拍,幼儿进行模仿,也可以让幼儿先做示范,用他们发明的节拍来考爸爸妈妈。又如向不同的易拉罐、塑料瓶、纸袋子里放入数量不同的豆子、石子、沙子、小玻璃球等,做成各式各样的“沙锤”,再由幼儿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有节奏地晃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只要注意安全,这一游戏完全可以成为别开生面的个人演奏会。

  5学习演奏乐器

  学习演奏乐器,有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种精细动作需要手眼协调能力和较为集中的注意力,但是对于不满4岁的幼儿来说,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且比较喜欢玩,注意力大多难以集中,难以适应枯燥单调的乐器学习。这对不满4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味强求只能造成他们对音乐的厌烦,因此幼儿最好还是在4岁之后学习演奏乐器。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音乐能力  唱歌  童谣  乐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