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小语是个正在上高三的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女孩,但是她的人生并没有像她想像的那样充满阳光。有一天早上,人们在江边发现了她的书包和她留下的遗书。原来模拟考试的英语成绩下来后,老师发现小语和另一个坐在她后面的同学的卷子一模一样,学校认为两人串通作弊,给两个人都记了大过,全校通报批评。回到家中,父母也严加训斥。但是小语觉得很委屈,她没有抄袭,也没有和那个同学合谋,自己认认真真答卷却换来记大过,这样处分太不公平。她上的是重点中学,同学间竞争很激烈,每一次模拟考试后,都会根据成绩排座位,小语不愿坐在象征着“差生”的最后一排,不愿背负“作弊者”的名声,她觉得这个大过毁了她的整个未来。于是,她穿着红衣服(从电影中她得知穿红衣服死掉的人会变成厉鬼,向陷害她的人寻仇),带着对所有人的仇恨跳进了滚滚江水。
自杀,这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近年来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和青少年联系在一起。动机复杂多样,生活、学习中的重大转变与挫折,与家人或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无法应付和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种种正常的压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自杀。
自杀是指任何有计划的旨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动,是指当一个人的烦恼和苦闷发展到了极端,内心极度痛苦,无法控制情绪上,对“破局”的事态产生恐惧,对现实生活感到绝望而采取的最后的消极的“逃脱”手段。自杀的意念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并会经历摆脱抑郁的心理冲突过程。这一过程可能延续短短几天,也可能拖上数月,甚至几年。
【追根溯源】
为何正处花季,却要折断生命的翅膀?生命中有如此不能承受之痛吗?
青少年自杀者中,有因不堪忍受父母争吵而以死寻求安乐之国的,有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决定结束生命的,有失恋后冲动之下走上不归路的,也有被别人误会觉得委屈而以死报复的,也有觉得活着没意思或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而选择永远消失的。
促使青少年选择自杀的不是单一因素的简单作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现实情况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动因主要有个人心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
已经十点了,雯还没回宿舍,大家有种不祥的预感,雯这两天情绪一直很低落,总说活着好累,没人关心自己等等。大家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学校接到派出所的电话,雯投湖自杀了,大家很震惊,没想到她真的走了这一步。
1个人心理因素
首先,从青少年整个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剧烈变动时期,尤其是情绪的暴风期。对未来、人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设想,对现实有了各种欲望,然而同时也开始敏感地体会到各种现实存在的矛盾(包括考试、升学、就业、交友、恋爱等诸多人生选择),体验到失望、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面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不满足感,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并不成熟,无法找到正确的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因而青少年时期是最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危机期”,自杀企图即是心理危机的一种突出表现。
其次,从学生个体的人格特质来看,性格内向、孤僻、偏激或冲动,以及神经质或受挫能力、自控能力较低的青少年,较容易自杀。有的内心有强烈的孤独感、痛苦感,这种体验长期积累达到一定极限时,一个偶然因素即可导致轻生念头产生。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造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非正常心态往往使他们看待事情很偏激,较容易走极端,而且受不了一点委屈。这种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造成自杀的首要原因。
2外界环境因素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有的时候,生病的是孩子,需要医治的却是大人。青少年的自杀,其自身脆弱的心理因素确实是主要原因,但由大人们建构的外部世界所带来的压力同样是将他们推上绝路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很多青少年自杀的诱因来自外界环境,敏感冲动的性格加上外界现实存在的强烈刺激,很容易促使他们走上绝路。
我国近几年陆续出现了关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报道和研究。资料显示,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理想与现实的诸多不快……这些都会诱发导致自杀的危险性情绪。
(1)学校学习生活的压力
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一个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最让其感到压力的外界环境。压力带来情绪焦虑、紧张恐惧、身心疲惫,进而引起抑郁,这是造成中学生自杀的一个主要模式。美国研究者布洛姆(Brown D.T.)研究认为:学校的压力源,一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二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成绩与考试;四是来自于学校的批评与处罚。来自学校与学习中的任何一方压力源,当使学生不堪重负时,他们往往极有可能以死来逃避或抗争。
2001年高考前夕的6月,寒窗12年的高中毕业生们正紧张繁忙地备考,四川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投河自尽;无独有偶,1997年湖北省一名高考学生自认为高考失误,于成绩通知前一天在家服下一瓶安眠药再也没醒来;青海省西宁市一高三学生因第三次模拟考试成绩没有像前两次模拟考试那样名列前茅跳楼结束了年仅18岁的生命。
某重点中学一名优生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5分,任课老师一次次说教使该学生情绪越来越紧
张,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出汗、手抖、肚子疼等考试恐惧症状,终于,在又一次考试失误后,该学生自杀了。
(2)家庭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另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是其物质和精神上的主要依托。一旦这一环境脱离了正常状态,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难承受。
家庭的负面影响包括多种情况,首先,不完整或出现危机的家庭会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打击,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孤独无助,以及对周围评论的恐惧,都在时刻冲击着他心理承受力的底线。研究资料表明,体验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其自杀的可能性将是同龄人的9倍。
其次,家长过分溺爱或过分苛刻的教育态度,也是主要的压力源。很多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进行过多的投入,一旦失望,便会将自己的情绪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表露出来,有些甚至经常斥责、苛求、打骂,这些都会使孩子陷入巨大的压力带来的紧张、自责、焦虑、不安之中。
此外,不排除个别青少年学生的自杀直接源自神经或精神方面的疾患,此类患者会在旁人看来根本无法理解的情境下告别生命,走向死亡。
【心理警区】
探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就必须先了解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下列几方面。
1认识方面
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生命不是自己的”,“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
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总是以为这是惟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他们感到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但仍看不到生的希望,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虽然他们知道别人会对自己的自杀行为有种种看法,但在当时,想要尽快摆脱烦恼痛苦的念头使他们产生了片面的、极端的认识,坚信自杀是最好的、正确的选择。
2情绪与情感方面
从个人情绪来看,抑郁往往是青少年自杀者共同的情绪状态。抑郁症在情感上主要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和动作减少;在行为上的表现是“三自",即自卑、自责、自杀。抑郁症分轻、中、重三个程度,不同程度有不同的表现。如果发展到重度抑郁,就会产生放弃自己的愿望,自我评价很低,总是觉得自己拖累别人,甚至开始不愿意和别人接触,极度敏感,并会出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
青少年自杀者通常处于严重的消极情绪中,如极端的失望、孤独、焦虑和痛苦等,当达到无法摆脱的绝望地步时,自杀行为便会发生。
有些青少年的自杀还具有冲动性,即在情绪突发的情形下,轻率地自杀。如有的中学生因为父母不给自己买电脑而自杀;有一位敏感的女生因为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难过异常,大哭之后割腕自杀。由于这类自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因此之前基本上没什么明显迹象。而从社会情感来看,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已经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同时也割断了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而且,很多青少年自杀者心中充满着悲愤与仇恨。
3思想斗争
青少年在实施自杀前往往会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生的欲望与死的欲望斗争过程中,青少年自杀者经受的痛苦是极其深重的,这种痛苦的强烈程度最终使他们彻底放弃了生的欲望,选择以自杀结束这一切。
除了以上三点,还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的自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从众性,很多本无自杀念头的同学在别人自杀意图的感染和影响下,产生了自杀行为。专家认为,一个有自杀行为的人,会对周围至少5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事实上,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是可以预防的。想自杀的青少年通常充满心理矛盾,既想自杀又想生活下去,因此在言行中难免流露出蛛丝马迹。如果你发现身边的青少年朋友出现以下症状,需要特别加以警惕:
◆ 不止一次地说起或暗示过想要结束自己生命这一类的话。比如“我实在忍受不了啦”, “我真是一个多余的人”,“还不如死了算了”等等,或突然沉默或词不达意。
◆ 出现反常的行为。如逃学旷课,和朋友家人疏远,成天关在屋子里或突然间把自己的事情与事物安排得井井有条,有逐一还书、还钱等反常行为。
◆ 身体出现不良征兆,如失眠、无食欲、躁动不安、情绪低落,极度疲乏、生理功能紊乱等。
此外,对于近期有不幸事件或家庭危机的同学,更需要特别注意。
【心理自助】
近年来,自杀已经成为世界上统计的排在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炎之后的第五大死因。面对日益上升的自杀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将2003年9月10日制定为首次“世界预防自杀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令人扼腕叹息。在我国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字中,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们震惊地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有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自杀率在各年龄阶段中是一个高峰,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预防青少年自杀中家长和学校所应该负起的责任在社会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徘徊在痛苦绝望边缘的青少年朋友来说中,最关键的是还是自我心理救助。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淡薄,而新的激励人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又相对缺乏的今天,青少年正处于一种“信仰危机中。精神力量的缺乏,使得他们一旦身处痛苦境地时,就无法进行理性的自救,也无法在失望中看到生命具有的积极意义,最终在不断加剧的绝望中走向自杀。
因此,青少年自我救助的重点是寻求心理援助,以释放不良情绪,疏导心理死结。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疏解。
1向外界寻求心理援助
当发现自己持续心情抑郁时,应及时找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同时,也要相信你周围的朋友,相信老师和父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最忌讳把所有的不痛快和烦恼闷在心里。经常和好朋友谈心,互相倾诉,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孤立的,他们或许和你有一样的烦恼,他们也会给你提供一些有用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排解孤独感和绝望感。
2自我情绪调节
方法有系统放松法、焦虑转移法、情感宣泄法、自我暗示法等。目的是消除抑郁,减轻自我惩罚倾向,同时增强自己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时,不妨采用如下的简单方法进行自我减压:
◆ 做运动:骑单车、慢跑或游泳等都可增强体能。
◆ 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抑郁是由于怒火郁积,不能发泄所致,因此,应当让怒气发泄出来或放声一哭。
◆ 写日记:把每日的想法记录下来,是发泄的好方法,尤其是在觉得生活压力太大时。
◆ 找寻留恋的事物:把自己珍惜的收藏品拿出来看一看,翻翻旧时照片,重温一下过去美好的回忆,会让你发现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 艺术创造:绘画、舞蹈、唱歌和演奏乐器都是对抗抑郁的有效方法。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