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缓解入园带来的焦虑(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9:04  《妈咪宝贝》 

  入园初期,无论宝贝闹与不闹,妈咪那颗悬着的心是怎么着也难以放下。究竟谁能给妈咪一颗定心丸,让妈咪的焦虑心情一扫而去?

  妈咪焦虑1

  宝贝入园后,突然发现宝贝并不真正具备上幼儿园的能力。

  生活实例:

  方女士和先生工作特别忙,生了宝贝以后就放在了乡下姑妈家。自由自在的小家伙长得很结实,有那种农村宝贝特有的健康肤色。两年之后,该上幼儿园接受教育了,方女士就把宝贝接了回来,就近办了入托手续。入园那天,老师和小朋友给新插班进来的小家伙举行了一场欢迎仪式。可小家伙不说话,也不哭闹,只是好奇地看着这一切。妈咪见宝贝这么稳定,心里别提多得意了:这宝贝不认生,我可以走了。宝贝果然也不跟着妈咪走,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然而,到中午吃饭时小家伙突然发现问题了,开始嚷着要回家,并哭声响亮,不吃也不睡。第二天,方女士再送宝贝去幼儿园,宝贝死活不干。妈咪生气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和玩具比农村还多,还有老师教你学知识,你为什么不去?”妈咪越说,宝贝越闹,但终因工作不能耽误,宝贝还是得每天都上幼儿园。

  幸亏这个班级只有宝贝一人是新生,幼儿园还派了一个老师专门照顾他。小家伙每天不在教室里待,整天就在园子里转。别的小朋友都睡午觉了,老师还在牵着他到处转。等其他小朋友醒了,开始做游戏了,他却转累了,自己躺在床上睡着了。外面下雨,老师搬两只小板凳,陪他坐在走廊里看雨,他嘴里一直念叨:“回家,妈妈,妈妈,回家。”

  分析:

  现在,不少妈咪因工作紧张而把宝贝寄养在亲戚家里,或者请保姆帮着照看宝贝。看着宝贝离开妈妈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对宝贝特别放心,但同时也对宝贝的发展、需求等方面不是太了解,因而对宝贝能力的判断出现偏差。尤其那些平时很活跃,不怎么认生的宝贝,妈咪更容易忽略宝贝入园前的适应问题。即使宝贝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已经“达标”,但是在心理素质上,他还是像大多数宝贝一样,无法避免分离焦虑。

  焦虑缓解法:

  为了提高宝贝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咪应重点训练一下宝贝的能力:

  生活方面——宝贝吃饭以自己用勺吃为主,以大人偶尔喂为辅;可以自己大小便,或者知道告诉老师要大小便了,家长还要事先训练宝贝蹲坑或者坐便;能自己或者配合大人穿脱衣服;能自己睡小床,初步养成午睡习惯。

  语言方面——说话比较清楚;听明白老师的话后有一定的语言、表情或者动作反馈;在成人的启发下,能简单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

  交往方面——在集体场合敢于说话;对其他小朋友有朴素的同情心;知道不用“打、砸、抢”的方式跟小朋友交往。

  心理方面——能在外面与小朋友玩一会儿,不过分依恋父母。

  妈咪焦虑2

  宝贝在家被宠惯了,到了幼儿园,老师却不能给予宝贝母亲般的关爱。

  生活实例:

  2岁半的天天上幼儿园了。妈咪很不放心,于是,每天早晨送去以后一定要看着天天吃完早餐再走,晚上还没有到接宝贝的时间,她就早早地去了,想看天天晚餐吃得怎么样。老师跟妈咪说这样做不合适,叮嘱妈咪早上送来后放心地走,老师会让她吃饱的,晚上就不要提前来了,以免对其他宝贝的吃饭情绪有影响。因为,这时候宝贝正盼望着家长第一个来接,看别人的妈妈来了而自己的妈妈没来,他们就不踏踏实实吃饭了。再说,这样下去,宝贝会更加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妈咪反驳:“我的宝贝上幼儿园已经3个月了,就没有在园大便过,在家里拉的大便干得要命,有时3天才有一次大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说:“宝贝得多运动,多喝水,天天不喜欢运动,总坐着,水也喝得少,生活的好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妈咪说:“不是这样的,以前他的排便规律好着呢,主要是上幼儿园以后紧张害怕,缺乏母爱和亲情。”老师问:“那我们整天为宝贝做的照顾和看护,就不是给宝贝爱和亲情吗?”妈妈说:“这是你们的工作,跟母爱和亲情是两码事儿。”老师没再接话,但心里很不是滋味。

  分析:

  宝贝新入园,对环境和老师陌生,老师对宝贝也陌生,妈咪不放心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想着宝贝在幼儿园老师面前,不能像在家里跟妈咪在一起一样,纵情依偎、撒娇,妈咪的心里就禁不住酸溜溜的。看着宝贝不放心妈咪离开的神情,些许畏惧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妈咪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哎,世上只有妈妈好!离开妈咪的宝贝好委屈!”

  不少宝贝新入园都有大便干结的现象,主要是宝贝生活不适应和心理焦虑造成的,家园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就能帮助宝贝调整过来。“缺乏母爱和亲情”是家长自然流露的“心情词汇”,但不是对幼教职业判断的“理性词汇”。

  焦虑缓解法:

  要在观念上理解教师之爱与母爱的差异。母爱是伟大的,但宝贝要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母爱,还需要教师之爱、同学之爱。教师之爱虽然没有母爱那样缠绵、感性,更没有血缘之亲,但是执着、专业、理性,所以,付出绝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和体力支出,其中渗透着专业特点和理智之爱。

  接纳教师与宝贝之间适度的距离感,这点空间有利于宝贝接受教育,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性。

  如果发现教师的某些关照与宝贝的实际情况不太贴近,可以与教师直接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商讨合适的解决办法。

  不在宝贝面前表露对教师的不满,维护教师在宝贝心中的信任和热爱。

  妈咪焦虑3

  宝贝上了幼儿园,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分离焦虑。

  生活实例:

  丁丁上幼儿园2周多了,大多数宝贝都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他每天去幼儿园的路上都会泪眼婆娑,一副离不开妈咪的委屈模样。到了家长接宝贝的时间,即使妈咪差不多每天都第一个到幼儿园,丁丁也总是一端上小饭碗就眼巴巴地盯着教室门口,盼着妈咪的身影快快出现,连饭都懒得扒上一口。偶尔赶上哪天妈咪稍微去晚了几分钟,小家伙则必定大放悲声,搞得别的小朋友不知所措,连老师都会乱了手脚。

  分析:

  分离焦虑程度与宝贝的依恋发展阶段密切相关。6-24个月的宝贝处于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并在24个月到达高峰,即开始寻找跟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并对其产生强烈的依恋。只要这个人一走,他就完全没有了安全感。妈咪哪儿去了?难道她不要我了吗?一定是她不要我了!宝贝就是这么错误地判断着。因此,这个年龄段宝贝的分离焦虑最厉害。24个月以后,宝贝开始有能力把依恋对象伙伴化,能够暂时容忍妈咪离开一会儿,知道她走了还会回来,并不会抛弃自己。长到36个月时,宝贝对分离现象的正确判断和适应能力就更强了。由于现在的宝贝大多居住在比较封闭的单元楼房中,与成人相守的比较多,与同龄人接触的少,这种生长环境拉长了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导致很多宝贝到30个月才进入依恋对象伙伴化阶段,从而加重了分离焦虑。

  焦虑缓解法:

  妈咪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要多带宝贝出去转转看看,多给提供接纳新环境的锻炼机会。

  与宝贝玩捉迷藏的游戏。妈咪躲起来,爸爸牵着宝贝找,但是不要很快就被宝贝找到,培养他“妈咪走了还会回来”的意识,这样,他才会相信你在幼儿园门口说的那句话是真的:“宝贝乖乖,妈咪下班就来接你”。

  24个月以后的宝贝已开始具备依恋对象伙伴化的基本能力,妈咪要主动引导和培养宝贝对他人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不要多情地故意“煽忽”母子相依不舍的情绪。(文/晏红 编辑:雨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入园  分离焦虑  自理能力  关爱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