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自儿童医院的消息,近年来,临床流脑患儿的发病率比有所上升,而且病儿的发病时间比较集中,在2-4月份达到高峰。由于流脑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在这个流行季节,父母应给予高度的警惕。
病 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指数:★★★★★
易感年龄:6岁以下幼儿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
隔离期限:至少从起病直至症状消失
潜 伏 期:2天-10天
春天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因为春天主生发,万物蠢蠢欲动,细菌、病毒亦随之活跃,加之春天新鲜蔬菜品种少,幼儿胃口又较差,导致抵抗力下降。春天刚开学,幼儿园狭小的空间,病原较容易传播。
传播途径——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流脑是喉咙带菌,因此咳嗽、打喷嚏、接吻、说话,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在空气不流通处两三米内,接触者均可能被感染。
1.恢复期带菌者 约有10%~20%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在排菌,极少数病人排菌可达数月。
2.健康带菌者 最重要的传染源。这部分人比病人约多10~20倍,由于无临床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咳嗽、喷嚏、说话等将飞沫进入空气传播。
由于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易造成2岁以下婴儿传染。而人口稠密、居室拥挤、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人口流动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暴发流脑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又分为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若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还有一种轻型流脑,较多见流行后期,起病较缓,病势亦轻,发热不高,神志清楚,亦无瘀斑,仅为鼻咽炎症状,有少量小的出血点。
症状表现——发热、皮疹、脑膜刺激症状
流脑的感染起自鼻咽部,然后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因此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会产生如下症状:
1.最初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小部分孩子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表现类似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之,患儿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
2.早期出现的皮肤症状
观察孩子皮肤,可发现针尖、绿豆或黄豆大小的出血点,这些斑点融合成片,形成出血斑、淤斑。随着皮疹的出现,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差。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在发烧同时又出现皮疹,应带孩子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且不可自行处理,随意给孩子吃药。
3.实验室化验和脑膜炎症状
血液常规化验表现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随着病情发展进程,患儿出现脑膜刺激症,在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此时,孩子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睡中尖声喊叫或嗜睡。若病情得不到控制,患儿还会出现神志恍惚,甚至昏迷。
远离流脑,预防是关键
1.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消毒剂都可杀灭脑膜炎双球菌;
2.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服;
3.在“流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场所去;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外出要戴口罩,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4.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可用0.3%的呋喃西林或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每天2次,连用3天或使用中草药藿香、佩兰、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立即隔离患者。
5.流脑菌苗保护率为80%以上,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菌苗应用于6个月~15岁儿童。初次免疫年龄从6月龄开始,共2针,间隔3个月;然后在2、4、7、10岁龄时各复注射一针,初种及复种都要在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治疗——早期、全程、足量使用抗菌素。
一、普通型流脑治疗方法
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抗生素,达到抗菌、退烧、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的治疗目的。
二、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除抗生素治疗外,还应积极抗休克,消除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
流脑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早期采取科学、准确的治疗,能彻底治愈且不留后遗症。彻底根治流脑,患儿可获得终身免疫。
知识提要
不要把流脑和感冒、乙脑混淆起来
由于,流脑的早期症状和感冒、乙脑有相似之处,导致父母才用了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延误了治疗的时机。因此,父母还是应该学会一些鉴别的知识。
1.“流脑”与“感冒”的区别
流脑的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咽痛、流涕、咳嗽等,常被人视为感冒,延误了治疗。父母要特别留意患儿是否随之表现出突然的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有出血点等流脑的典型表现。特别注意周围小朋友是否有类似病况。
2.“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从症状方面看 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而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是由蚊虫先在牲畜中传播,再传播给人;
从季节方面看 流脑流行于2~4月份,初夏时明显下降。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从症状上看 两者发病都是发热、头疼、恶心呕吐,随着病情发展,都可能出现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的。虽然两者重症患儿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从恢复情况看 流脑病程7~10天左右,恢复期时会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若治疗及时,愈后较好,大多不会留下后遗症;乙脑病程需2周左右方进入恢复期,个别患儿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从实验室化验结果看 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文/罗蓉蓉)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