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每一个妈妈都要经历的痛苦回忆。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分娩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眼下,水中分娩是个热门话题,这使得千百年来一直经历躺着生孩子的中国女性们,也可以选择在水中生小宝宝。
●水中分娩的历史
早在1803年,法国就出生了第一个水中婴儿。当时是因为产妇感到精疲力竭,迫于无奈,想在热水浴盆里放松一下,没想到宝贝很快就降生在水里。1965年,苏联还有一位孕妇竟然在大海中顺利地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创办了第一家水中分娩中心。自此之后,美国有6000多名婴儿在水中出生。有条件实行水中分娩的医院也从1995年的10家发展到目前的150家。
2003年3月1日,上海一名教师顺利在水中产下一名健康的婴儿,成为中国首例水中分娩的妇女。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水中分娩的婴儿数迄今已过百人。
●水中怎样分娩
水中分娩一般会在一间特殊的产房进行,在一只形似按摩浴缸的“分娩水池”内,待产孕妇泡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温水中,水温保持在36至37摄氏度,环境温度为26摄氏度。在助产士指导下,合理换气、放松……慢慢地一个小生命就顺利降临人世。婴儿生出后,在水中呆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
水中分娩它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水包托的力量可以给产妇心理上安全的感觉,水的包容作用对产妇的产道和盆腔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在水中有利于孕妇休息,更容易放松,产程缩短,也减少了孕妇的会阴侧切率。对于正常的低危孕妇,在有经验的助产士帮助下,水中分娩是安全的。
●婴儿会不会呛水
专家介绍,婴儿在宫内羊水中虽然有胎动,但肺没有张开,脐带没有剪断之前,即使从妈妈肚子一出来就泡在水里也不会呛水。由于分娩池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环境类似,胎儿在离开母体以后很容易适应这种水体环境,水中诞生的婴儿比普通方式诞生的婴儿受到伤害的概率要小。而且,分娩并不全是在水中,婴儿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母亲离开水中的一刹那出生,但有时分娩却是发生在水中。但如果新生儿的头部已经接触了空气,再把婴儿的头放进水里的话,那么,婴儿呛水就在所难免,这是因为婴儿在接触空气后肺已经张开。
●消毒方面较复杂
相对于床上分娩,水下分娩在消毒及如何防止感染方面,显然要复杂一些。一些常见性传播疾病,如乳头瘤病毒、淋病和艾滋病等一旦消毒把关不严或有疏漏,就难免发生交叉传染。另一方面,中国妇女和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妇女生理、形体有所不同,中国的孕产妇一般产程较长,产道及会阴条件较差,不利于水中分娩时进行胎心监测、产程进展监测和产后新生儿抢救与复苏。
●哪些情况不宜水中分娩
对孕妇来说,是否选择水下分娩,还要看自身情况。有关专家认为,自然分娩的人群最佳年龄在20至30岁,年龄太小心理准备不足,超过30岁可视为“高龄产妇”,由于生理原因,以做剖宫产为妥。身患疾病或有流产史的产妇,以采取更稳妥的生产方式为好。因为疾病往往会引发综合症,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胎儿巨大的孕妇不适合水中分娩。生头胎时,产妇的产道没有经过生养扩张,容易造成会阴撕裂也不适合水中分娩。水中分娩的婴儿,重量应该控制在3公斤左右。
相关链接
导乐分娩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有95%的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孤独感,而几乎100%的产妇都希望在分娩时身边有人陪伴。于是1996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分娩方式———导乐陪产。所谓导乐陪产就是在分娩过程中雇请一名有过生产经历、有丰富产科知识的专业人员陪伴分娩全程,并及时提供心理、生理上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人员被称为导乐。
家庭式分娩
引进这种分娩模式,是借鉴了国外的家庭式产房,从环境上下功夫,使产妇从心理上消除对医院的恐惧感,进而可以轻松地分娩。产房的布置很家庭化。消除了产妇因为对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坐式分娩
早在18世纪以前,女性就采用过坐式分娩。长久以来,仰卧位分娩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其实不然。专家认为:传统的仰卧弊端明显,往往使产妇骶尾关节难以扩张,导致骨盆出口狭窄,子宫压迫盆腔大动脉及大静脉,造成胎盘血流减少而影响胎儿,这种分娩姿势是与生理相悖的不利姿势。而坐式分娩有六大优点:一是可以缩短产程;二是可使胎儿对宫缩的压力增加;三是可以增大骨盆的出口间径;四是可以减少骨盆的倾斜度,有利于顺利分娩;五是改善胎盘血流供给,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六是产妇在分娩时感觉舒适,可以环视周围一切,减少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
“笑气”分娩
1853年,英国医生第一次将“笑气”(氧化亚氮)用于无痛分娩,这个产妇就是当时的英国女皇。吸入“笑气”不影响宫缩和产程,因此不会影响分娩质量。而且痛感的降低还有助于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还有,产妇吸入的气体中,50%是“笑气”,另50%是氧气,提高了产妇血液中的血氧浓度,也对即将出世的胎儿有益。
硬膜外麻醉(腰麻)分娩
这种麻醉方式镇痛效果较为理想。通过硬膜外腔阻断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减少疼痛,由于麻醉剂用量很小,产妇仍然能感觉到宫缩的存在。(本版稿件综合《科技日报》、《新闻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