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病毒细菌活跃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易受各种出疹性传染病侵袭的时期。面对皮肤上冒出的形形色色的疹子,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刚出疹时自行购买药膏涂抹。但专家提醒,含有激素的软膏,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不同年龄幼儿的使用量是有差别的,过量使用,很容易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冬末春初,到医院门诊“看疹”的小儿也逐渐增多。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指出,春季易发湿疹,而各类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疹子也处于“活跃期”,包括幼儿急疹、麻疹、水痘、猩红热等。这些疹子大多“来势汹汹”,起病前多无征兆。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更易发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诗军也指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废物产生较多。但小儿自身调节能力较差,从而使湿疹发于皮肤。“各种疹子看起来都差不多,家长很容易混淆。”李增清指出,如果只是一般的湿疹,在疹子未破的情况下,家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患处涂抹鞣酸软膏、护臀膏或一些油性物质;如果疹子破溃,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小儿皮肤用药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激素,一般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李增清表示,皮疹软膏所含的激素有的是长效激素有的是短效激素,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加上小儿在不同年龄的使用量是有差别的,如果胡乱使用,很容易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Ⅵ型引起的一种病毒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常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多发生在春秋季。
特点:起病前多无征兆,突然高热起病,体温在几个小时内能升高到39℃~40℃。退热后,在孩子颈部、躯干的皮肤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用手按压时,皮疹会褪色;松开手后,疹子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应对:幼儿急疹一般发病后可获得比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的很少。治疗时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主要以针对高热和皮疹的护理为主。患病期间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给予牛奶、米汤、粥、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以冬春季发病为多,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特点:感染后多在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体温可突然高达40℃~40.5℃,疹子多出在耳后、额面部、躯干和四肢等。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
应对:目前尚无特效药,患病期间注意卧床休息,高热时可适当使用退热剂,但应避免急骤降温,尤其是在出疹期。注意皮肤、眼睛的清洁,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A。
水痘
水痘是冬春季节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特点:常以发热、全身分批或同时出现散在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为典型特征,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全身困倦,伴有低热、头痛、咽痛、恶心、腹痛及四肢酸痛等不适症状,然后1天左右开始出疹。出疹顺序通常由头面部、躯干逐渐向四肢蔓延。
应对: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从水痘出现开始至皮疹结痂脱落为止,要做好隔离措施。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感染。做好患儿衣物、毛巾、被褥、玩具等的消毒。另外,水痘患儿应注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病毒扩散。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以冬春季多发。
特点:起病急,突然高热,伴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从咽部侵入,可有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发热1~2天后皮肤开始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天内蔓延至胸、背、上肢。
应对:在治疗上,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应足量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年龄较大患儿如有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同时,患儿还应注意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谢菁菁 通讯员 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