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摔倒、总歪头 需警惕低视力

2016年06月19日 06:30 扬子晚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低视力即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3,而大于等于 0.05者。根据统计数字,每10000名儿童当中,约8~18名属轻度低视力,另外约1~3名属严重低视力或失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眼保健中心主任医师童梅玲提醒广大家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低视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患儿父母及其家庭成员、配合医生,共同努力,最终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一样可以迎接美好人生。

  宝宝很“淡定”,原来是看不见

  乐乐是个三岁的小男孩,现在已经可以独自吃饭,玩耍,最让妈妈自豪的是,乐乐还会识别很多国家的国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能力,似乎许多三岁的宝宝都能做到。但若你知道乐乐曾经是个低视力宝宝,出生后几乎失明,他现在所掌握的一切就是个奇迹。

  因为妈妈在孕期的一些突发原因,乐乐出生有着许多的波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一系列的突发情况,让乐乐的家人几欲绝望。从新生儿科出院后,妈妈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宝宝四个月时,细心的妈妈发现乐乐有些奇怪的表现,他只对发出的声音作出回应,喜欢盯着天花板上的灯,但对大人玩具的逗弄,以及人脸的凑近毫无反应,这种“淡定”根本不像一个四个月大的孩子。随后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过程中,才得知乐乐是个低视力的患儿,有着光感,但无法看清眼前的事物,需要进入干预与训练周期。

  目前,得益于医院眼保健中心的有效干预,乐乐仍在不断进步中,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她的“早发现”开启了孩子的另一段人生。现在,乐乐可以与同龄孩子一起进入幼儿园,也没有因此推迟或干扰到他今后的学习。

  “2015儿童眼保健门诊量约77000人次,发现眼部异常儿童有1130人。其中低视力就有43人。严重程度各不相同,目前都已经进入干预周期。”据眼保健中心负责人童梅玲主任医师介绍,低视力不仅是看不见看不清,成长发育更会受影响。

  随着新生宝宝机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在正常环境下,普通儿童运动能力自然而然地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如果低视力,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就会失去想去接触外界的动力,孩子的运动能力因无法随着机体的成熟而自然地发展,因此有可能从早期就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状况。如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视觉障碍仍得不到改善,对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低视力儿童中更有30~70%合并其他残疾,最常见的如听力障碍、智力及肢体残疾,在认知发展、生活自理、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亦受到广泛限制。

  家长需留意宝宝的异常表现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承担指路人角色,在疾病的早发现环节,主要有赖于家长的细心与对疾病的了解。“对于低视力,通常会被认为视力问题或是由眼部疾病造成的,但是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不少低视力是由于大脑受到先天或后天创伤,导致脑部视觉区受损,以致产生视而不见的情况。”童梅玲讲道。

  对于正常的儿童,一般1~1.5月婴儿能看到较大物体;2~3月婴儿眼睛可以随人、物等运动,头亦随之转动;4~6月能用眼去寻找感兴趣的物体,用手接触物体;8个月婴儿能伸手抓他(她)想要的东西,如奶瓶、玩具等;1岁的孩子能拣出较细的棉线;2岁的孩子对空中的飞鸟、飞机均有较强的兴趣,走路时能避开障碍物。

  而低视力儿童,往往与他人缺乏眼神接触,无论观看远或近的物件时都感到模糊不清,也可能会有斜视、色弱或视野缩窄等问题。一旦发现儿童对光源过分注视或逃避或凝视、易摔倒、喜欢歪头、斜视、眼球不自主颤动、经常用手指按压眼球、会不停摇动头部和身体、当有物体接近眼睛时不会退缩或眨眼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诊。除了眼部异常表现,有的患儿会伴有面骨和牙齿的发育不良、多指/趾、心血管异常、行为障碍、情感困难、运动或言语障碍等,家长也要引起警惕。

  儿童低视力,早查早治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出生后或不久(越早越好)就能发现有视力低下,早期对其进行干预和训练,将会获得较好效果。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视力筛查,对于年龄较小的不会指认视力表的儿童,可以采用单眼遮盖试验法、光照反应检查、防御性瞬目反射检查、注视反射和追随运动检查、视动性眼震仪检查以及选择性观看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低视力儿童的早期治疗,与许多疾病类似,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尽早抓住大脑发育与重塑的关键期,尽早提供适宜的早期视觉训练,最大程度的提高其视功能,最终提高和改善其生命和生活质量。如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眼部问题所引致的低视力,应及早接受手术和光学治疗,可令其视觉功能有明显改善。

  若低视力是由脑部受损所致,则可通过持续训练以提升其视觉功能。一是提供各种看的机会,鼓励低视力儿童更好地使用视力;二是帮助低视力儿童掌握视觉技巧,学会视觉操作,提高其利用自身残余视力的能力。部分受限于目前医疗条件而无法有效提高视力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教育干预,环境变更(如增大印刷尺寸,降低强光,增强对比),采用“低视力”设备(如眼镜、助视器、点读笔等)来扩大残余视力功能。此外,支持家庭干预和训练,对于儿童的最终学习,独立和社会/情感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钱莹 于丹丹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