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游泳就不会溺水?错!

2016年06月23日 06:30 南方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每年夏天高考后、暑假期间,各地都会有学生溺水身亡的报道。近日,揭阳4名高三毕业生溺水身亡引发关注,除此之外,青少年因下水救人而溺水的事故也不少。水库、池塘、河流、湖泊这些野外环境是青少年溺亡的主要场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西富医生提醒,会游泳并不代表不会溺水,选择正确的施救方式利人利己。

  会游泳,并不代表不会溺水

  在日常生活中,游泳池、浴缸、浴盆是5岁以下儿童婴儿溺水的主要场所,家长们在陪伴小孩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让儿童脱离自己的视线之外。而对于已经会游泳的小孩,家长们认为孩子水性好、技术熟练,于是放松了警惕。

  “让孩子学会游泳并不能有效预防溺水事件。我的小孩游泳技能已经远远超过我,每次带他去泳池,我都会跟在他身边,因为会游泳的孩子更需要看护。”王西富解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自己的小孩会游泳,就以为“万事大吉”,但其实存在很多危险及各种突发的情况。

  像水库、池塘、河流这些地方,水底状况复杂,水下可能存在锋利的石头、玻璃碎片等,容易刺破游泳者的脚、腿,还有一些水草、绳状,也可能会缠住游泳者的脚部导致无法游动。另外,如果水底的坡度较大,从浅水区无意识滑到了深水区,游泳者出现了腿部抽筋的情况,就更加危险了。

  同伴溺水,“人链”救人不可取

  当看到小伙伴溺水,如何施救,采用手拉手人链式救人?王西富提醒,“人链”救人这个看起来很棒的主意,实际上这个方式不是害死一个人,而是害死一串人。王西富说:“如果1个人在水里,3个人手拉手依次入水施救,但不是往岸上拖拽的力量大,而是往水里陷入的力量超级大。”

  当看到有同伴溺水了,到底该怎么办?王西富提醒,溺水急救有三大原则:

  一,岸上施救优于水下施救。救人是个技术活,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营救溺水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二,借助器械优于赤手空拳。救人时要保持冷静,不能逞匹夫之勇,可以选择投入救生圈、绳索、木棍、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三,团队救援优于单枪匹马。救人,不鼓励孤胆英雄,应召集更多人,采取适合的救人方案。

  溺水急救心肺复苏别轻易放弃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正确的施救同样重要。首先判断意识和自主呼吸,如果没有呼吸,应即刻心肺复苏,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试图排出其肺内的水上,更不要单纯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王西富介绍,“心肺复苏应包括人工呼吸,先清理气道,优先给予人工呼吸更佳。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可能会有水从口里喷出,不要随便停止按压。”

  王西富提醒,在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之前,不要停止心肺复苏。即使在溺水者相对较长时间的溺水之后被救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持续给予心肺复苏,有案例表明在冷水中溺水者,在复苏成功后其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所有曾一过性呼吸停止,或吸入水,或一过性意识丧失的溺水者,在恢复呼吸和清醒后,应继续在医院观察至少24小时,以免漏掉可能的肺或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监测和变化。

  情景模拟,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对于较大一点的小孩,如初中生、高中生,家长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身边,如何给孩子做好预防教育呢?传统的方式,一般采用说教,告诫小孩不要去玩水、外出游泳,可有时候收效甚微。

  王西富建议,如果在学校的游泳课上或者是在家庭游泳训练中,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小孩一起参与实际演练,设置挑战性环节,最后与孩子一起讨论溺水的防范与急救,会让小孩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强。

  “当参与水上活动时,例如漂流,我们可以讨论水域游戏风险评估、水域的救生措施设置是否足够、每人是否有救生衣等。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施救等,来引导小孩的自我防范意识。”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通讯员 黄月星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