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癌多由母亲引起

2016年08月18日 06:00 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家住河南的9岁男孩小刚,原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可让他父母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一次偶然的腹痛却查出患有原发性肝癌。而导致小刚身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母亲本身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成年人。据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周丁华介绍,近年来小儿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平均发病年龄在10岁左右,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特征,由于临床上极少见,临床医师警惕性不高,加之患儿对病情陈述差,来自农村病例多,早期无特殊表现,因而小儿肝癌具有“发病急、病期晚、误诊率高、病程短”的特点。小儿原发性肝癌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而乙肝病毒(HBV)感染先引起病毒性肝炎,继而出现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细胞反复损害形成肝癌,而小儿HBV的感染大多由于母婴垂直传播所致。

  因此,许多小儿肝癌患者可能在胚胎时期便携带了癌变基因,出生后由于某些环境因素刺激才突变致瘤,其发展有个相对较长的自然病程。这些“恶毒”的肿瘤生长快、病程发展快。开展胚胎期的围产检查、预防HBV DNA母婴垂直传播及对HBV感染后病儿进行定期的甲胎蛋白与肝脏B超检测,可帮助患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成活率。还应重视对HBV感染母亲及婴幼儿的定期随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或给予抗病毒治疗,对可疑患儿定期检测甲胎蛋白,结合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预防小儿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或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小儿原发性肝癌生存率、延长存活时间的目的。

  周丁华教授特别提醒,小儿肝癌的发生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父母患有乙肝或肝病,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要到医院检查。另外,如果小儿上腹部出现上腹部包块和腹胀,可以摸到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不平滑,局部有触痛,还伴有发热、乏力、鼻出血、脸色苍白、消瘦等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多为发作性隐痛)、恶心、呕吐、腹泻,这时,家长就要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莫鹏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