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玩具做成了凶器?

2017年07月05日 06:30 健康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暑假是儿童眼外伤高发期。最近,一款“牙签弩”,让很多家长看急眼了——

  巴掌大小、金属质地,虽然这“箭”只是牙签,发射初速度却足足有每小时200多公里,有的射程甚至能达到20米。据试验,如果把“箭”换成绣花针,可以射穿一个易拉罐。金属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玩具了。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小男生不会对枪械、弹弓、弩机望眼欲穿,谁的童年没有几个弹弓、几把玩具手枪?但令人不安的是,一旦“玩具”变“玩命”,不仅引发无辜的伤痛,更会引发巨大的法律纠纷。

  有淘气的弩,得有安全的盾。家长教育好孩子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要为此筑起更高的安全防线。牙签弩被曝光后,淘宝购物网上所有产品已经全面下架,但管理的思维不能顾此失彼。看到已经暴露的“明枪”,是否也查一查潜在的“暗箭”?

  其实,随手在购物网站一搜就能发现,违禁物品真不少。一款吹镖,既有儿童玩具式的吸盘吹镖,也有可开刃甚至涂麻醉药的金属吹镖。小孩子当然会步步升级比“武器”的威力,但不管淘气如何升级,义务是在成人这一面的。管理的思维需要谨严,不能因为“牙签弩”叫“牙签”,钢珠弹弓“只是弹弓”就泰然处之。

  玩具安全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在2016年1月1日实施的新版玩具安全标准中,即明确了通用安全和不允许对儿童造成任何伤害的定性要求。按照这个标准,如牙签弩这样的产品是不可能允许生产、上市流通的。

  最可怕的不是暗箭伤人,而是明明发现了类似风险,但行动上却无动于衷。确保安全的水位更高一些,首先要严查生产违法劣质玩具的生产厂商,在源头上掐掉危险源;其次,防止检查走过场、治理“打地鼠”,更要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再次,也要管理流通环节,尤其是当网购越来越便捷,网购年龄越来越低,电商平台有责任清查类似产品,保证危险品不是“唾手可得”。

  眼前的困境在于,法律规范不足、违法成本太低、执行不力。卖家一旦有被发现,下架便是了。这样的情况也不止存在于玩具。比如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出的“禁止向18周岁以下儿童售酒”的禁令大多形同虚设。

  执行的门虚掩,标准再高、呐喊再多也无用,类似的安全风险还是会形成“诸葛连弩”。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是一连串事件,这道隔离墙真得用心砌筑。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孟 其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