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长”不科学 孩子生长速率一旦掉队将失去长高机会

2017年11月24日 10:14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个长高的梦。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身高矮人一截常常让孩子陷入苦恼,有统计数据显示,矮小儿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交往不良,抑郁增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择偶的身高标准也正在悄然升高。

  “如何长高?”其实是一个困扰很多中国家庭的命题,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却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孩子因家长秉持“晚长”这种固有的生长发育观念而断送了本来能再长一截的机会,不少家长因为耽误了孩子最佳时机,而追悔莫及……

  专家解释说,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科学统计数据表明,孩子出生第一年约长25厘米,第二年约长10-11厘米,3岁到青春期之间,每年长高不少于5-6厘米,而青春期期间,则每年平均长高不应少于8厘米。如果生长速率一旦掉队,将为最终身高留下隐患。

  而长高就是和骨骺闭合抢时间的赛跑,从小就开始跑,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一点点去追赶,起跑越早身高越理想。如果你长大了才开始跑,再去追赶,只能冲刺跑了,即使用药刺激也成效有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科专家、上海医学会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韩连书教授表示,家长不应该只关注最终身高,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都有意义,而很多家长包括部分医学人士往往都会忽视其他年龄阶段的身高矮小对孩子的影响,这将给矮小儿童的生活带来不便。

  韩连书教授强调身高包括如下几个阶段:婴儿身高、儿童身高、少年身高和最终身高。不同阶段的身高矮小,对不同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学习、交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只是择偶、工作收入、人际交往都受身高的影响。“高富帅”一词的走红不也隐含了人们对于长高的真切渴望。

  研究表明,最终身高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而环境因素又由营养、睡眠、运动、心理、性发育情况多重因素决定。然而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韩连书教授发现,遗传因素仍然是决定孩子最终身高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父母长得高,孩子就一定不会矮。身高并非只是机械的遗传父母的基因,家族里只要有矮个的人,那都有可能遗传到孩子身上,甚至祖父母,曾祖父母的身高基因都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做出显性表现,这也就能好的的解释两个高个的父母第一胎姐姐身高175厘米,可弟弟却只有160厘米。”

  在小儿内分泌疾病治疗的第一线奋斗多年以来,韩连书教授遇到太多家庭因为期待孩子“晚长”,而错过身高的最佳干预期,最终断送孩子长高机会的事例。

  2001年出生的小静今年15岁,婴幼儿时就发现矮小,粗心的爸妈抱着再等等的想法,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小静量下身高,也完全忽视了再去医院就诊的事。转眼间小静就15岁了,小静妈妈通过量身高发现小静近两年几乎没怎么长,前年长2cm,去年才长1cm,看着小静比别人矮一头,妈妈不禁着急起来。

  经过检查后,小静骨龄太大已经16.5岁,月经来潮3年多了,最多还能再长0.5cm,没有干预的意义了。如果孩子早些进行身高干预可能达到155cm以上,但是错过了时机,最理想的结果也不会超过150cm了。

  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长”的孩子中,有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发现不长个子了才开始着急,胡乱买一些所谓“长高药”,最终贻误孩子。“这的确是中国的现状。”每每遇到被耽误长高的孩子,韩连书教授总感到十分惋惜,“医生让观察,其实每3-6个月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生那里随访,而不是等孩子发育成熟后再就医,那就晚了。”

  在多种场合韩连书教授总是疾呼,“不管家长身高多少,一旦发现孩子矮小就该及时就医,寻求专科医生给孩子的身高做一个专业分析,看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澎湃新闻记者 罗燕倩

  相关链接:

  火热报名:新浪2017早幼教高峰论坛

  火热报名:新浪2017婴幼行业盛典

  有奖调查:2017年度中国母婴消费大调查

  有奖调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新浪育儿早幼教研究院大调查

  有奖调查:中国母婴行业用户行为调查

  活动:中国母婴自媒体大赏正在进行中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