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保卫战:清洁口腔、纠正不良习惯
小馨才三个月大,最近给她喂奶时她总是哭闹不止,不愿意吃奶。小馨妈妈发现小馨的口腔两侧和舌头黏膜上有一些白色的斑点,以为那是奶块儿凝结在口腔里,就用棉签把这些“白斑”刮掉,没想到这么一刮白色斑点处变成了一片红色,小馨疼得哇哇大哭。小馨妈妈一下子就着急了,急忙带着小馨来诊室找我。
我检查了一下,发现小馨这是得了鹅口疮。刚出生的小宝宝如果不明原因地哭闹、拒食,检查一下他的口腔,往往会发现舌头或脸颊部位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斑片,这便是鹅口疮的典型症状。其病因与家长们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有很大关系。
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在牙齿萌出前,宝宝的口腔卫生是不用呵护的。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是以奶为主要食物来源,母乳或者是市面上卖的那些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都含有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它们能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也扮演着细菌和真菌存活的重要养料的角色。如果不及时清洁干净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任细菌、真菌、病菌存活在宝宝稚嫩的口腔里,就非常容易导致出现“鹅口疮”这样的口腔疾病,它们会影响到颌骨的发育,进而影响乳牙的顺利萌出。而且当牙齿萌出之后,相对于没有牙齿之前,宝宝更容易出现溢奶、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堆积的问题,蛀牙的元凶“变形链球菌”就开始了在宝宝口腔的繁衍之旅,这也就是乳牙患龋率较高的原因。
所以从宝宝一出生,甚至是还没出生的时候,父母们就有必要打响一场乳牙保卫战了!
宝宝的乳牙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只是还没有萌出而已。所以,妊娠期的妈妈就应该定期接受口腔检查,预防牙龈炎症的发生,同时也要储备一些关于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知识。
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没有牙齿,也就无法向大人那样用刷牙的方法来清洁口腔,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每次哺乳或用奶瓶喂奶之后,最好能让宝宝再喝点清水,把残留在口腔里的奶液清洁掉。哺乳妈妈乳头的清洁和奶瓶、奶嘴的清洁一样重要,千万要小心病从口入,以免在不经意间危害了宝宝的口腔健康。在宝宝出牙前,可以在喂奶之后或者是宝宝睡觉之前,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或者是消毒棉花,轻轻擦拭宝宝口腔内各部分黏膜和牙龈,去掉残留在口腔中的乳凝块。因为宝宝喝奶是极为频繁的,所以这种清洁工作应每天至少进行两次。
当然,想要保证宝宝的口腔卫生,除了常规清洁之外,还要注意纠正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譬如不要长时间让宝宝含着奶瓶吮吸甜饮料,尤其是在睡前。否则很容易造成宝宝的上前牙刚刚萌出一点点就发生了龋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奶瓶龋齿”。宝宝如果过早地失去了前牙或是前牙不完整,不仅会因此失去切割食物的功能,还会对发音和颌面部位的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家长要有定期带宝宝到口腔医院做常规口腔检查的意识,一方面可以及早地发现宝宝牙齿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应对;另一方面还能让宝宝熟悉牙科的环境,以后就没有那么害怕牙医啦。这些我将在后面的小节中详细介绍。
本文摘自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的《顾好牙齿:让孩子脸型美、肠胃好、更聪明》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