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常烂 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

宝宝嘴常烂 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
2018年11月14日 08:43 新快报
■廖木兴/图■廖木兴/图

  专家指出,口腔溃疡和吃水果蔬菜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口腔溃疡、烂嘴很常见。“一定是缺乏维生素了!”很多人以为多吃蔬菜水果就能好,其实并非如此。专家甚至指出,有些水果吃多了还会加重溃疡。事实上,口腔溃疡与饮食、口腔清洁、消化不良和压力的关系更密切。

  口腔溃疡和吃水果关系不大

  开饭了,两岁半的大宝坐在餐椅上捂着嘴喊疼。张开小嘴一看,在一侧口腔黏膜上发现三四个米粒大小的白色溃疡点。就医后被诊断为普通的口腔溃疡。妈妈很不解,日常孩子吃不少水果蔬菜,但口腔溃疡还是时不时发生,为什么?

  张汉樑表示,事实上,口腔溃疡和吃水果蔬菜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有些水果吃多了,还会起反效果。“菠萝、芒果、榴莲、三华李等,因为有的偏湿毒,有的易过敏,对幼儿来说不宜多吃。现在正值盛夏,在冰箱放久了的水果,小朋友吃了,也容易因寒凉引发消化不良,导致或加重口腔溃疡。”

  不过,日常常吃水果有很多好处。“要选择雪梨、苹果这些温和的水果,最好常温给小朋友吃,且不宜吃多,如果小朋友不想吃了,没必要逼着吃。”

  孩子口腔溃疡时 宜吃软的常温食物

  如果孩子发现了口腔溃疡,家长要学会以下几点:

  首先,要观察,除了口腔溃疡,小朋友有没有其他的症状表现,如果3-5天还没好,就要警惕是否一些非典型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颊炎(不一定会发热)等传染性疾病,若是,需要就医;如果不是,一般这些天也就自己好了。

  其次,让孩子吃较软的、放置至常温的食物即可。

  注意口腔清洁,减少孩子压力

  要防治小儿口腔溃疡,首先要重视孩子的口腔清洁。“有牙齿萌出就应该开始刷牙,日常进食后养成漱口的习惯,必要时使用漱口水。”张汉樑称,若孩子还不会漱口,饭后、进食甜点零食、摄入甜饮料后,喝上几口白开水也可以。“口腔健康不仅可大大减少口腔溃疡发生的几率,也会缓解小儿口气问题。”

  其次,九成以上的口腔溃疡源自饮食。煎炒烤炸、硬脆的食物小朋友吃多了,就容易伤害口腔黏膜,引发溃疡。建议孩子的食物以蒸煮为佳,减少煎炒。还要注意少吃零食,特别是高糖高盐的零食,应少吃或坚持吃完后漱口。

  再次,消化不良也会引发口腔溃疡。张汉樑称,部分口腔溃疡的孩子伴随大便偏软、黏马桶等情况,但孩子活蹦乱跳,也没有肚子疼的毛病,很难让这些表现与口腔溃疡联系起来。应该让孩子均衡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五谷都要保证摄入。此时还可煲山楂菊花水,放常温给小朋友当饮料喝,有助于调理肠胃。

  压力也可导致口腔溃疡。别看孩子小,压力可不小。很多家长盯着孩子,这不让、那不让,孩子当然有压力。建议在安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想办法让孩子释放天性。小朋友减少了压力、心情舒畅,对于防治口腔溃疡有帮助。

  Q&A 问中医

  “解毒”功能很重要 30岁后要养肝!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其对应的功能,肝脏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解毒”,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和代谢,以及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30岁后就要好好养肝了!

  Q:哪些症状警示肝有问题?

  固生堂:1、消化差。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功能不好的人消化功能差,会有食欲不振、食后胀满、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油腻、便秘等症状。

  2、维生素代谢异常。缺乏维生素可致夜盲、皮肤粗糙、唇舌炎症、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等症状。

  3、黄疸。肝功能不好的人胆色素代谢异常。

  4、指甲变形。健康的指甲是中部拱起,边际曲折向下。若指甲的中部不凸起,边际翘起,往往与肝阴血缺乏有关。

  5、脸色发黑。肝脏细胞受损时,正常肝脏中的铁质就会从肝脏流到血管当中,造成脸色发黑,男性更多见。

  6、尿色呈茶水色,大便呈稀便。

  Q:如何养肝?

  固生堂:1、蔬果汁护肝。胡萝卜、苹果各20克,菠萝100克,加入120克水,打成泥汁,带渣饮用,可助消化、排便、清理肠道。

  2、清淡饮食,增强体质。多吃清淡食物如香菇、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3、早睡早起。人体困乏时气血循环缓慢,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也能使肝脏得到“锻炼”。

  4、吃梨。润肺的重要性不亚于养肝。梨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可生食、蒸、榨汁,也可蒸熟后与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食用。

  5、给肝脏带点“绿”。中医认为,五色归五脏,“青色入肝”,绿色食物能有益肝脏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可多吃西兰花、菠菜、青苹果等。 ■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某唐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