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 民间育儿十个“坑”你跳过几个?

2016年06月24日 06:3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扒一扒 民间育儿十个“坑”你跳过几个?扒一扒 民间育儿十个“坑”你跳过几个?

  1号坑:“捂汗”能退热

  “捂一捂能退热”的说法已经流传很久,因此很多老人在宝宝发烧时都会主张给孩子多穿一些衣服,这样才能降温。

  科普:孩子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因此,宝宝发烧的时候绝对不能捂热,衣着一定要适度。否则会影响散热,尤其对于新生儿体温在38.5℃以上时,一旦包裹的过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

  2号坑:剃胎毛、眉毛、睫毛

  有些地方孩子满月后有剃胎毛、眉毛、睫毛的习俗。美其曰让孩子以后的头发、眉毛和眼睫毛长的漂亮,黑长。

  科普: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表示这个习俗既不科学,也容易对宝宝产生皮肤产生伤害。因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生长是完全根据人体生理需要,非常科学和巧妙地安排好的。小婴儿的皮肤娇嫩,比成人薄,大约厚1毫米,成人皮肤大部分厚为2毫米。而且表皮的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均很薄,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丰富,但是防御功能差,对外界刺激抵抗力差,所以很容易因剃毛受到伤害,而且易于感染,一旦感染不容易控制,并且造成感染迅速扩散。小婴儿的头发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同时与遗传、营养与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头发的多少和颜色并不决定以后头发的特点。一般孩子在2~3岁后自然逐渐变黑。眉毛和睫毛是保护眼睛的两道防线,可以阻挡外来的异物进入眼睛。睫毛还可阻挡灰尘、飞虫进入眼睛。当强烈的光线照射时,睫毛可以像帘子一样挡住强光,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如果剃去眉毛和睫毛就等于去掉了保护眼睛的防线。另外剃掉睫毛容易损伤眼睑边缘而发生细菌感染。小婴儿的眉毛和睫毛到3~5岁时它们的长度几乎与成人相等,所以家长根本不用担心眉毛和睫毛长不好。

  3号坑:“把屎把尿”要趁早

  很多人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会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大小便定时定点的训练。

  科普:宝宝刚出生时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膀胱容量小,肾脏代谢也不完善。大部分宝宝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膀胱才能发育得能憋住尿了,才能明白自己必须上厕所时的身体感觉信号,并会提前告诉你。另外,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一般都能灵活坐、站、行走、蹲、起了,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从生理上看,他们开始能够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从心理上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因此,一般不建议一岁内的宝宝进行把尿训练,因为家长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4号坑:枕秃都是缺钙惹的祸

  枕秃在小宝宝中太常见了,可以说十个宝宝里九个都有过枕秃,其中又以小宝宝更多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枕秃似乎成了缺钙的代名词。只要看到宝宝头上一圈不长头发,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宝宝缺钙了。于是开始给宝宝补各种钙,可补了半天,宝宝还是有枕秃。

  科普:宝宝枕秃与缺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枕秃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也缺乏科学依据。如果宝宝真的缺钙,除了枕秃,还会有多汗、睡不踏实、肋骨变形等其他特征,并非只有枕秃一种表现。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医师刘康香表示,小宝宝还不会坐和站,大部分时间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被大人抱在怀里,他的小脑袋与枕头、床单、大人的衣服、皮肤接触的时候很多,加上小宝宝除了能控制颈部,可以来回摇头外,还不会翻身,因此他只能来回来去的转动他的小脑袋,脑袋转来转去,头枕部就会来回来去地在床单上或衣服上蹭来蹭去,时间长了,小宝宝的头发就会被磨掉,尤其是后脑、耳朵两侧等突起部位的头发最容易被磨掉,就形成了枕秃。

  枕秃是一个暂时现象,是否有枕秃与宝宝的健康状况几乎无任何相关性,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能自己坐、自己站,躺着的时间减少,以及入睡和睡眠的逐渐安稳等,枕秃也就自然消失了。

  5号坑:骨头汤补钙最有效

  每每一有空,父母经常会给孩子熬一锅骨头汤喝,把它当作补钙圣品。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什么,补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孩子需要长个儿,不能缺钙,否则骨头长不好。骨头汤富含丰富的钙,喝骨头汤自然能让骨骼很结实。孩子缺钙,不妨喝碗骨头汤来补一补。

  科普:曾有记者做过一个实验表明:25升骨头汤摄入的钙才相当于一小盒牛奶。骨头汤含钙少脂肪嘌呤却很多, 经常喝不利于身体健康。浓白口感好的骨头汤是因其中的脂肪含量高, 并非钙含量高。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的, 不容易溶解到汤里。只喝骨头汤也补充不了蛋白质, 蛋白质存在于肉里面。如果孩子确实缺钙,爸爸妈妈应该咨询医生,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补钙,轻易相信一些偏方或者口口相传但是未经证实的方式来给孩子补钙,轻者可能没有作用,甚至可能是得其反或者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6号坑:学步车 每个家庭必备的育儿神器

  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能早点走路,毫不犹豫给宝宝买了个学步车。心想有了学步车,宝宝学走路就容易了。

  科普:美国儿科学会还真不推荐婴儿用学步车。因为曾有孩子使用婴儿车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而摔伤。处于安全考虑,不推荐使用。除此之外,学步车不能帮助孩子学习走路,相反会耽误孩子正常的动作发育。美国儿科学建议,那些固定不动学步装置(如弹跳椅)或活动中心是最好的选择。这种两种装置没有轮子,但座位可以转动并且有一定的弹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你也可以给宝宝选择结实的四轮小车或儿童手推车。不过,需要记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一定要确保它具有可以推动的把手且可以承载一定的重量,孩子爬上去的时候,不会翻倒。

  7号坑:给宝宝绑腿防O型腿

  一些老人喜欢将宝宝的腿绑直,传统的“蜡烛包”襁褓方式,会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然后紧紧地用小被子包住。据说,这样能防止宝宝长大出现“O型腿”。

  科普:这种做法十分不科学,它可能会使宝宝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风险增高,将来出现走路腿疼、甚至跛行,留下终生残疾。

  8号坑:想长个儿 吃田七炖老母鸡

  高个儿貌似被默认为一种美的前提,因此大家都特别关注长高这个话题,轻的父母到处寻觅哪些方法能让孩子长高。吃田七炖老母鸡能长个儿这个偏方已经流传很久。

  科普:一些中草药号称能增高,其实疗效不确切,而且大部分中草药中起作用的成分都是性激素或类似物,副作用也偏大。民间还流传的田七炖老母鸡、石蛙等偏方也有人在大胆尝试。但目前,并无科学依据显示吃这些能长个子。

  9号坑:挤奶头

  一些地方女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挤奶头,其理由是防止以后奶头内陷。

  科普: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表示新生儿生后4~7天常见乳房肿大,如黄豆,蚕豆,甚至胡桃那么大,有的还可以见到乳晕,分泌白色的液体。这是由于母体中雌激素通过胎盘残留在孩子体内影响所致。有的地方有挤奶头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陋习。乳房肿大虽然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情况,但也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只不过不是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给新生儿挤奶头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从母体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要面对着各种病原体的威胁,而新生儿对多种疾病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通过母体获得,但是他们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很不活跃,有的抗体还是不能够通过胎盘给予孩子,因此新生儿体内的非特异免疫还不成熟和完善,抑菌杀菌能力很低。所以往往是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感染,但是对于抵抗力相当弱的新生儿来说也是灭顶之灾。因此需要我们仔细的,科学的呵护。千万不要给孩子挤奶头。

  10号坑:去胎毒

  一些地方在孩子出生后给孩子吃的第一口食物不是妈妈的初乳,而是黄连水,美其名曰“去胎毒”。

  科普: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表示无论是中医和是西医的理论中都没有胎毒这种理论。一般去胎毒的中药多是苦寒成分,这些中药对孩子的脾胃都有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刚出生的新生儿胃很小,这时的新生儿觅食和吸吮反射特别强烈,孩子生后应该尽早吃初乳,初乳的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婴儿预防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建立十分重要。同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比成熟乳高很多。同时初乳还有通便作用,可以清理初生儿的肠道和胎便。如果这个时间不给孩子吃初乳反而给孩子灌了一大堆黄连水,既不利于母乳喂养成功,也让孩子失去了人生的第一次免疫的机会。

  新浪育儿综合报道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