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才生孩子乳癌风险增3倍

2016年05月19日 06:00 金陵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无疑是最让人恐惧的一类恶性肿瘤;不过其实在所有的癌症里,它是相对“友好”的一类。因为只要发现够早、治疗够及时,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可以说绝大部分患者都有机会和别人一样,健康愉快地生活,连怀孕生子也可以实现。

  但是这也是有前提的,江苏省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乳腺癌专病门诊专家卞卫和说,在乳腺癌预防中,有2个“5”和1个“12”,只要做到这些,不仅肿瘤远离你,即便不幸中招,你也有最大的机会健康存活下去。

  乳腺良性病会不会癌变?有些会

  “要想远离乳腺癌,首先得了解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到底有哪些。”卞卫和告诉记者,乳腺癌作为和雌激素关系密切的肿瘤,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与之相关的一些风险人群。比如初潮特别早、12岁之前就来月经的姑娘就要小心。而现在孩子青春期普遍比过去早,女孩子经期也比过去早,这点家长就要注意,在当事人成年后也应该更注意自我检查;另外,绝经时间晚于55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2倍,也要小心。

  从未生育、没有母乳喂养经历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很高。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生育年龄普遍比较迟,而如果第一胎的生育年龄超过35岁,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3倍左右!所以即便这些女性之后有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的经历,仍旧要警惕乳腺癌。

  另外,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在直系亲属比如母亲、姐妹中有人患过乳腺癌或者卵巢癌,该女性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比一般人群高2-3倍。如果家族中有多位这样的患者,当事人也要更加小心。而多次不良妊娠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昼夜作息紊乱以及肉食摄入量偏高、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女性也更容易患乳癌。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在临床体检中,许多女性会被查出各式各样的良性乳腺病,这让许多女性很紧张。对此,卞卫和解释,“如果是普通的小叶增生,一般认为和乳腺癌没有直接关系,女士们不用紧张。但如果是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纤维瘤等,还是需要警惕的,应该让专业医生进一步诊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在同一位女性身上,可能同时存在良性增生与恶性肿瘤,即便良性增生本身不会癌变,却要警惕因此带来的漏诊,因此有经验的专业医生诊断就更为重要。

  “美胸变橘皮”可能暗示肿瘤出现

  乳腺癌绝对是一种早期发现至关重要的肿瘤,因为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长期生存甚至恢复健康。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足够“早”。

  现在推荐<35岁的女性一年至少检查1次,大于35岁半年至少检查1次,如果发现乳房有任何微小异常,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在医学上称为‘橘皮症’,一定要高度警惕,因为这很可能预示肿瘤发生。”卞卫和强调,而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酒窝症)也是乳腺癌的常见特征。

  当然,更有效的检查就是通过乳腺B超和乳腺摄片,对乳腺进行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无创、便捷,完全可以纳入正常的体检范围内。“一般年轻女性可以每年体检时顺便做一个乳腺B超,而年长女性可以结合B超与乳腺摄片,1-2年检查一次,就能做到有效筛查、早期诊断了。”卞卫和说,如果有明确家族史的女性,还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明确患病风险,以确定适合自己的筛查预防方案。一旦发现可疑肿块,及时通过穿刺、活检等方式就可以明确诊断,最大限度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2个“5”+1个“12”让你远离它

  当然,从中医角度来看,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也有一定的关系。卞卫和说,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顾护人体的正气是预防乳腺癌、防止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根本。“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药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因此,顾护脾胃是扶养正气的关键。而只要每天做到2个“5”和1个“12”,就能帮助你尽量远离它。

  每天5个数字

  每天250mg钙(1杯牛奶),250-350mg碳水化合物(6-8两的米饭或面食)、3份高蛋白食物(包括蛋、大豆等)、坚持4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保证500g蔬菜和水果(可减少50%的癌症发病率)!

  每天5种颜色

  红:红枣、红苹果、西红柿、红辣椒、红心火龙果等。

  黄:胡萝卜、红薯、马铃薯、玉米、糙米等。

  绿:绿茶、绿叶菜、西兰花、青椒、青瓜、西芹等。

  白:燕麦、薏米、鱼肉、鸡肉、百合、洋葱等。

  黑:海参、黑木耳、海带、黑芝麻、香菇等。

  每天养生12条

  一贯知足,二目远眺。三餐有度,四季如春。五谷皆珍,六欲有节。七分打扮,八分交友。酒薄烟断,十分坦荡。时宜有律,十二分开心。□通讯员 冯瑶 金陵晚报记者 李花 朱菁菁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