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自己带

  这些年,妈妈整天与小区里带孩子的奶奶、姥姥们为伍。其实,从家长里短的奶奶、姥姥那里,妈妈听了很多故事,学到很多道理,偷师到不少东西。

  楼上的贝贝姥姥为人热情、开朗。老人家有两个女儿,贝贝是大女儿的孩子。大女儿在将近四十的年龄生下贝贝,而二女儿快四十了还没要孩子。这个高龄姥姥当得相当辛苦,满头白发了,天天接送孩子,却也相当快乐。

  在高龄姥姥刚当妈妈的那个年代,姥姥在二女儿出生后就把大女儿送回了老家由奶奶带。

  因此,我推测贝贝妈妈、小姨与姥姥的关系是存在着缺憾的。对贝贝妈妈来说,由于妹妹出生所带来的与妈妈关系的中断是有着成长创伤的。这一创伤不仅会影响母女之间的关系与亲密度,也会无意识地影响到她的生育决定。她会觉得生孩子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甚至是一件会带来伤害的事。而体验过姐姐与母亲关系的小姨,也会无意识地受此影响。她会在姐姐与母亲的关系中体验到负罪感,从而影响她的生育决定。

  隔壁楼的强强爸爸也是家里老大,他有个弟弟。和贝贝妈妈家里的情况相反,弟弟出生后,哥哥跟着爸爸妈妈,而弟弟送回了老家由奶奶带;至今这个弟弟逢年过节都是回老家陪奶奶过。而伤心的强强奶奶会一再告诫我,孩子一定要带在自己身边。

  “孩子一定要自己带”,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作为母亲,无论生一个或两个,如果没法陪伴孩子的成长,生育的意义又何在?

  我有不少朋友只因在外打拼,生完孩子就把孩子留在奶奶、外婆家。外人会羡慕地说:“生完孩子还这么潇洒,二人世界轻轻松松!”可是,这样做所遗留的问题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也难以弥补。

  从出生到三岁,可以说是孩子生理、心理决定性的成长期。当然奶奶、外婆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生理成长支持,甚至能比妈妈自己带得更加白白胖胖。但母亲所能给予孩子的心理支持却是谁都无法替代的。

  依恋,这种生命最初的温暖感觉,是奠定我们一生人格及心理水平的基石。一岁婴儿会典型地表现出下面四种依恋类型中的一种——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只要有妈妈在场,在任何环境中他们都能显得很自在,他们会独立地探索环境,偶尔回到妈妈身边。尽管当妈妈离开时他们也会心烦,但妈妈回来时他们马上就会回到妈妈身边寻求拥抱。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并不会黏着妈妈,当妈妈离开时,他们看起来也并不难过。而且当妈妈回来时,他们的表现会十分冷淡,似乎在回避她。

  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对妈妈的反应十分矛盾。在陌生环境中这些孩子会紧紧地挨着妈妈,几乎不去探索环境。他们甚至在妈妈离开前就显得有些焦虑,而当她真的离开时,他们表现出巨大的哀伤。而当妈妈回来时,他们却表现出矛盾反应,一方面寻求与妈妈的接近,另一方面却又踢又打十分生气。

  混乱型依恋的儿童更是会表现出不一致、矛盾和混乱的行为。当妈妈回来时,他们会跑到她身边却不看她,或最初似乎显得平静,后来却爆发出愤怒的哭泣。他们可能是最没有安全依恋的孩子。

  心理学家们早已得出结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出更少的心理困难。他们在成年后更善于交往,具有情绪能力,其他人也会觉得他们更加积极、更加浪漫。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平和、体贴、懂事。但有没有想过,我们能做些什么让他们乐观、平和、体贴、懂事?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头三年是父母最可以给孩子施加影响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人格尚未形成的头三年,父母给了他快乐的家庭氛围,他的人生就奠定了快乐的基调。父母给了他稳定、亲密的关系体验,他未来的情感世界就一定是美好的、包容的。父母给了他理解、体谅,他就学会了体谅他人。父母给了他尊重、认可,他就学会了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从母体中分离的婴儿需要母亲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心跳、熟悉的气味,这是他一切安全感的源头。

  最初几年父母的亲密陪伴,好比是一笔长期存款,可能在当下看不出太多优势。由父母带大的小孩不会比奶奶、姥姥、保姆带大的高多少、胖多少。但是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更平静、更合作。而且,你会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发现巨大的差别。

  由父母高品质的爱陪伴长大的孩子,能更平静地度过青春期。因为他们从小就已拥有父母充分的尊重,而不需要通过反抗、叛逆来体会自身的存在感。他们不会有太多焦虑和恐惧,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将自己的焦虑与恐惧投射到他们身上。他们成年后的情感世界会更加丰富,他们的恋爱会更加顺利,家庭会更加幸福,因为他们曾经体验过爱和幸福,所以他们能给予他们的爱人爱和幸福。

  我老公也曾经羡慕不用带小孩的同事和朋友,开玩笑地建议:“把孩子放奶奶家上幼儿园吧!”但我知道,同样心理学出身的他也一定舍不得错过与孩子最最亲密的这些年。同样被爱滋养大的他,也一定愿意用自己的爱滋养杭杭和睿睿。

  就在昨天晚上,爸爸抱着睡着了的杭杭回家,他感慨地说:“我好像抱着整个世界!”

    本文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授权摘自《二孩时代》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二孩时代 二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