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亲子中心杂志投稿论坛轻舫遥遥原创:
灯管做的风铃,你见过吗?可以挂在床中间或室内天花板上,风起时,轻轻摇曳,发出欢快而悦耳的“叮叮”声,如晃动着的五彩的梦,映衬着记忆中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
现在的城市居民鲜少用灯泡照明了,而灯管风铃正取材于灯泡中心的那根管子。中学时,忽然风行起一种自制的手工风铃:用废弃的报纸裁成方形,再卷成管儿,裹上五颜六色的包装纸,用线串成三角体的支架,响铃就用精致而透明的灯泡管做成。灯泡管是上小下大的柱体,顶端有一小孔(串钨丝用的),底端是敞口的,用线把它们一只只串起来,然后一串串挂到支架上就成了风铃。如果想要风铃有色彩,就从旧绒线捋下绒毛塞进灯管,自然形成浓淡相宜的颜色,煞是好看,整体上一点儿也不输当时精品店里卖的风铃。
灯管风铃在当时是很好的馈赠佳品,逢同学生日,送个自己动手做的灯管风铃,漂亮大方,又能达成心意。因为羡慕眼红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儿,我已不满足于别人送的风铃了,我希望自己能做。于是笨手拙脚如我,几番努力,也终于学会了做风铃。
然而,原材料的来源是个问题,一串风铃可能用上几十、上百只灯泡管呢,这些灯泡管来自何处?难道挨家挨户去收集废灯泡?那得费多大的劲儿呀!好在暑假就要来临时,同好此道的梅打听到了灯泡管来自于县里效区一个灯泡厂。
这消息不亚于得知神秘金矿的位置,令人振奋鼓舞。丹、梅和我决定趁暑假“偷袭”灯泡厂。
那天一大早,我们三人每人骑了一辆单车从家里出发,象出笼的小鸟一样朝效区飞去。驶过马路,路过田野、小桥,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灯泡厂。
我们把自行车停在厂门口,伸头探脑地徘徊了一会儿,见没人出来盘问或驱逐,才放心地走进去。厂区很安静,估摸工人都在厂房里劳作,偶尔有几个人走动。我们惴惴地绕着厂房遛了一圈,愣是没找着门道,废的灯泡或灯泡管到底放在哪儿呢?难道要向工人讨要?
“奇怪了,他们的灯泡管从哪儿弄来的?”我和丹问梅,梅茫然地摇摇头说:“他们只说灯泡厂有。” “说不定得走后门让人从仓库里拿呢,灯泡厂里有认识的人不?”我问,剩余两人齐摇头。看了看厂房的窗户,我起了坏心:“我们扒着窗口看一下,如果有的话,就拿几只,有人问就直接向他要没用的,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既来之,就不想空着手回去。况且,我们那么渴望灯泡管。
象“特工”一样,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布署了一下:让梅到厂门口看着自行车,如果被逮还可以逃出一人,我和丹继续在厂内转悠。扒着厂房的窗口往里望,车间里的工人正把灯泡装盒,工作台上除了完整的灯泡,没别的。工人发现动静,也只是转头望了望我们,就继续忙活了。
沮丧地跳下窗台,“唉,算了,赶时不如逢时,运气不好。”放弃了原来的目的,恢复了好奇性子,东窜窜西遛遛,拈花惹草。厂房对面有个小拱门,里头草木深深的样子,象是个小花圃。我钻进去,看到杂草里有一堆堆白晃晃的东西,那是什么?走近些看。揉了揉眼睛,天啦,这积堆如山的不是灯泡管是什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手舞足蹈的,就差没叫起来。丹发现情况也跑进来:“就这些了。”我们欣喜若狂,掏出携带的塑料袋,顾不得脏,一把把往袋里抓,那情形就象阿里巴巴发现山洞里的财富,狠狠地装满了几只塑料袋。
从小花圃探出头,看看左右没人,故作平静地走出来。走了几步,因为兴奋,我们轻轻地跑起来,准备去向梅报喜呀。老大远的梅看到我们向她跑去,却象见了鬼似的扭头就跑,晕,梅的百米跑可是年级榜上有名的。我和丹先是莫名其妙,接着也慌慌张张地狂奔起来。三人一前两后直奔到厂门口,气喘喘吁吁地趴在自行车座上。我哭笑不得地问梅:“你,你干嘛跑得那么快?看见我和丹,象见了鬼似的。” 梅说:“我看到你们跑,以为碰到什么情况了,才跑起来的。” 我和丹气还没喘匀,又开始大笑,直笑得揉肚子,这就叫“做贼心虚”。其实灯泡厂那堆废灯管估计是无人问津的,落在我们手中叫“废物利用”,只是,我们没有问谁该不该拿。
三人分了“赃”,各自把灯泡管带回家洗干净,大大小小地做了好几串风铃,自己装饰的、送人的,随心所欲。还精心地做了一串,悄悄送给那个“暗恋”已久的班长,如愿以偿。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