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童年故乡的端午节

http://www.sina.com.cn    新浪育儿 深圳冰冰妈妈

  新浪网友:深圳冰冰妈妈

  南下快七年了,印象中清楚的记得,每年端午节前,也不知怎么搞的,南方的烈日都要生病休假,顽皮的雨大肆横行于天地间。开始还有些新鲜,久了,便有些闷。特别是每每临近端午节,一种淡淡的惆怅,便在心中悄悄弥漫开来。

  我的老家在湖南常德的一个小镇上,那里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有勤恳朴实、热情可亲的乡亲。端午,于他们是一椿大事,能赶回家的都得回家过节,我们一家也不例外。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包粽子。

  镇外空地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粽叶,一年四季,寂寞地绿着,唯有端午它们才得以大展风采。包粽子的第一步是选粽叶,这像做什么衣服得用什么布一样重要。最好是在端午前几天的每个早晨,赶上朝露采。这时许多新叶刚舒展开黄绿的身子,柔美透明,也有些半开半闭,不想醒来似的。你都别被它们迷惑了,这种嫩叶不经煮,没什么香味,而那墨绿的呢?一摸就扎手,太老了不韧,也不行。最好选头天夜里就已舒展开,褪出黄色,渐显翠绿的叶子。这种叶子一般厚薄适中,大而韧,好包又香。当然,另外也得选些小的做“搭头”──就是粽子头上的那块。采回来后一叠一叠扎好,放在遮阳透风处备用。

  再是选米。首先要干凈、新鲜,并在前两天就得按家人的口味,将糯米、普通米按比例掺和好后泡上。到了初四,便都放下手头的活儿,一家人一起包粽子。

  往往男人搓麻绳、洗米,并在米中掺上早备好的豆子、瘦肉什么的,搭台子搁米筛,用椅子背拴麻绳,做出包粽子的架式来。而女人则去煮叶子,这也颇讲究,要用大火猛煮,煮到明黄时就得赶紧捞出来。不黄不韧,暗黄的则太脆,都不好包,只有明黄还稍带些绿的叶子特别柔和,特别香,包出来的粽子才更有味儿。捞出来轻轻漂洗干凈后就用盛了清水的大盆子装着,煮好后的叶子经络分明,亮黄亮黄的一片,单身一片的还在水底得意的轻晃,好看得有些不真实。

  等一切准备就绪,一家老小便围着米筛坐下,会包粽子的靠前,不会包的则靠后帮着选递叶子,顺便挑挑米里的壳粒儿什么的,也是抓紧全家相聚的时间,嗑些家常,添添兴头。

  包粽子是一种很有精深的工夫。女人灵巧的手,扯片叶子,捏住叶尖,轻轻一转,便是个圆锥形的叶卷儿了,再放支筷子进去,每放一勺米就用筷子插一插,偶尔还用手挤一挤,如此反复,直到把米紧紧扎满。这样包后煮出来的粽子才会饱满松软,如果米扎得不紧则稀稀的不成形也没味道。最后,拿片小叶子,对叠,盖住筒口,把多余的边捏在一起折转到一边,顺便用手指头捏捏周围,便有了三角形的粽子头。然后放在麻绳上,几缠几绕后一拉,那粽子便被稳稳扎牢在绳子上悬起来。接着是第2个,第3个,一个一个扎下去,一般扎到30个、60个为一串,也有新女婿送丈母娘扎到120个一串的!!扎完后,把搭头修剪整齐,一个三角头,一个三角头,齐齐整整,亲亲密密一大串儿,煞是好看。更有手巧的,还包出什么凤头、狮子头的。

  待粽子包完,男人往往留下收拾残局,女人则去上锅。在我们那儿,一家人总是这样分工协作,安安稳稳地尽着自己的责任,不多表达,但于平常细节里透露出一种深厚的亲情。在厨房忙活的女人不像包粽子时那么紧张了,待煮的粽子下了锅,往往会故意嗔怪男人几句:“看你劈的柴,这么少,煮了几次粽子了还不知道?”或是“劈这么小,你守着烧呀。”隔屋的男人要么笑笑,要么随意答一句:“我劈了就好了,还讲啥子呀。”惹得一屋的人大笑。

  煮粽子往往很费时间,女人添上大火,只管拿了瓜子盘儿就客厅看电视去了。慢慢家人也都会围上去,盯着电视里的端午助兴节目,扯些半年来的家庭琐事,或是出门回来的人讲讲外面的事儿。偶尔,女人会派个人下去看看添些柴,这多半是小孩子,他们也乐去看,重要的不是看火,而是看快熟了没有。

  如此几次,一闻到锅里香了,他们就大叫:“妈!妈!香了呢!下来看看!”客厅里的女人便拍拍手:“叫什么叫?有那么好熟!”一边不经心地讲着,一边还斜几眼电视才慢慢起身。有经验的主妇一般站在厨房门口,便能用鼻子分辨出快熟了没有。如果她觉得差不多了,才会上前揭开锅盖,待一屋子的粽香飘散些后认真看看粽子的成色,还得用手指捏一捏,感觉柔而胀才真好了。但她们一般都不会急着出锅,仍盖好,只管领了孩子看电视去了。这叫焖,焖过的粽子才滑润,香软。

  一直等到电视上出现了某明星卖某洗发水之类,女人才不急不徐地起身再去厨房。孩子则亦步亦趋地跟着。咂着嘴,看着年轻而从容的妈妈,熟练地用刀割下一支,慢慢剥开,一股带着新竹叶儿的香甜便直钻人的鼻孔。刚出锅的粽子,甜润中含着豆子什么的滋润,通体莹白,咬一口,慢慢揣一会儿,一股爽滑至温润到心坎儿里,说不出来的美!看着身旁眼睛瞪得大大的孩子,她偏不急,又用筷子插插,感觉整个粽子都柔柔、粘粘了,才真熟透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总是将第一支粽子用碗盛好,叫一声:“放糖吃还是吃咸菜去找爸爸!”孩子接了欢天喜地的走了。她才又切下几支端到客厅去,也总是先问一声男人:“你要放什么?”“你知道我喜欢吃什么的!”男人说。女人便嗔道:“鬼才知道!”回头却又笑了,添上他喜欢吃的佐料,递过去后才忙自己的。如果家里有老人则不同了,庄庄重重地从爹妈孝敬起才行。

  第二天正端午早晨,家家户户都是围着桌子吃粽子的,称之为小团圆。在家乡端午节并不怎么纪念屈原,而是一年的切分点,仅次于大团圆过新年的。等到吃完,小孩子早跑出去玩了。而大人也开始另一项重要的活动:串门。乡里乡亲玩得好的都要串到。热情的主妇总会摆上一桌的擂茶招待客人。擂茶是芝麻、茶叶、姜及豆子等东西擂成的,用开水冲了,热嘬一口,香润中含着点儿辣,被我誉为“土牛奶”。而配菜除了豆类瓜果,各式咸菜,也有整个儿的粽子。往往是十多个人围成一桌,边吃边交流些包粽子的经验,闲话家常。如此往返,镇上小路上人流如织,直到夜色渐浓才会歇下来。

  这一天镇上的大路也不会寂寞,新婚的主妇会带着男人回娘家过节,礼品往往就是几大串粽子,遇上一家兄妹多,挑回来的粽子更多。纯朴的乡人,何况是至亲,有点什么都喜欢相互分享。

  五月初六,节日的气氛丝毫减。只有小孩子要上学。他们往往都会尽己所能的提一大串粽子,按妈妈吩咐的去分送给自己的老师尝尝鲜,乡里人历来特别敬重老师。

  我久不回家,每天生活在南方城市里忙忙碌碌的,虽然有老人陪在身边,但这里的气氛让我们早已渐渐地忽略了这个节日了,只有当公司发下两个粽子两个水果一瓶可乐的时候,才想到:“哦,端午节了么?”

  在记忆的深处,故乡的端午节,早就在我告别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凝结成一种不能触碰的、永远的乡愁了。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童年回忆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