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中之魁话豆腐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9日 08:23  新浪育儿 雨婕妈妈

  新浪网友:雨婕妈妈

  有人把大豆比做五谷中的营养之花,那么我说豆腐则可誉为花中之魁。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黄豆中合蛋白质36.3克,每500克大豆所含蛋白质,相当牛肉1250克,鸡肉1500克。大豆的单位蛋白质的含量,是小麦的3倍,玉米的4倍,大米的5倍,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称。大豆含有脂肪、糖、胡萝卜素、钙、磷、铁及亚油酸,还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对促进儿童的发育尤为重要。因此,营养专家建议幼儿、孕乳期的妇女应多吃大豆食品和豆制品,以保证幼儿、胎儿正常发育营养需求。

  大豆蛋白质易容溶于水,容易为人体吸收,大豆蛋白的人体消化吸收率一般可达60%以上,如果做成豆腐,吸收率则可提高到90%以上。因此,豆腐和用豆腐加工而成的各种豆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豆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浆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岸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始的自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封地在淮南。可是刘安不想过问政事,却只想长生不老,他曾招集大批方士炼丹、制药、求仙。他们懂得化学知识,改进了民间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洁白细嫩的豆腐就制作出来了。

   到五代时期,豆腐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圆豆腐、水豆腐、冻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别都是豆腐的鲜货制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豆腐的发酵制品,有臭豆腐、乳腐、长毛豆腐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副食品。

  以豆腐为主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菜肴,更是数不胜数。以烹调方法命名的有:瓤豆腐、烩豆腐、煎豆腐、炖豆腐、烧豆腐、炒豆腐、锅塌豆腐、挂霜豆腐、焦溜豆腐、锅爆豆腐等;按所配辅料命名的有竹笋豆腐、番茄豆腐、肉末烧豆腐、蟹黄烧豆腐、鲫鱼炖豆腐、虾干烧豆腐、青椒豆腐盒、虾籽烧豆腐、鹌鹑炖豆腐、土豆烧豆腐、油菜烧豆腐、香肠烧豆腐、香菇烧豆腐等等;诸如:什锦豆腐、一品豆腐、桃花豆腐、鸳鸯豆腐、绣球豆腐、荷花豆腐、罗汉豆腐、东坡豆腐、如意豆腐、蝴蝶豆腐不但名字富有诗意,而且菜名的典故更是有趣。

  拿东坡豆腐来说吧,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谪居黄州时,由于官职被贬,薪俸不高,生活过的比较简朴,每次待客,常常亲自下厨做菜。因苏东坡喜爱食猪肉外,亦常爱做食副食菜肴,并颇有研究,久之,人称此肴为“东坡豆腐”。

  而麻婆豆腐的由来,更具传奇色彩。据说,在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成都北门外的万福桥旁有家小饭馆,店主是市民陈森德之妻。这家小饭馆主要是招待出入成都城的普通市民,饭馆连个字号也没有,更谈不上名气。倒是开饭店的老板娘很勤快,待客也热情,因她有一脸麻子,人们便叫她“麻婆”。在饭馆的对面有—家专营牛肉的肉铺,还有—家专做南豆腐的豆腐店,生意都很好。

  一天,麻婆望着临街几家生意兴隆的店铺,心里想:要使自己的饭店生意兴隆,得搞几样物美价廉,受人欢迎的菜才行。搞什么呢?她看着对门的牛肉铺和豆腐店。对,何不用这两样东西搞些菜来试试呢!可是,怎么才能做出既合四川人的口味,又能省钱的好吃食呢?她根据常来吃饭的顾客的口味和经济条件,决定做个菜试试。

  于是,她从豆腐店买来了刚做好的南豆腐,又从牛肉铺买来了新鲜牛肉。麻婆先将牛肉切碎,把豆腐用开水煮了煮之后,盛起并滤干水;再用旺火起油锅,把牛肉末、豆瓣酱、辣椒油炒一下,然后倒入豆腐,加上汤,用火炖;炖好之后勾上芡,又撒上些青蒜苗。盛到碗里之后,麻婆怕味不够鲜,又洒了点花椒粉。她尝了尝,味道不错,香味也很浓,只是不知顾客满意不满意?当麻婆把豆腐端到几位顾客面前时,几个顾客连声说:“麻婆,做的啥子哟,这么香呀!”几个顾客吃了几口之后,一个常来吃饭的小商贩拍着桌子,竖起大拇指,大声叫道:麻婆,妙!妙!麻辣鲜香烫,好吃极了!”小贩一嚷嚷,立刻又招引了一些人进来品尝,吃者无不大声叫好。

  自此之后,麻婆便专门经营起这种豆腐来。到麻婆的饭馆餐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很快兴隆起来,她做的豆腐更出名了。麻婆的饭馆名气虽然有了,但却没有正式的字号,常来的顾客只好叫它为“陈麻婆豆腐店”。慢慢地,这个不成名字的字号便成了这个饭馆的字号,她创制的豆腐便叫做“麻婆豆腐”。

  一百多年过去了,麻婆豆腐越传越广,走出了巴山蜀水,闻名大江南北,美味全世界。

  古今中外,有关名人志士与豆腐的故事也很多。

  清代诗人袁枚为豆腐折腰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有“南袁北纪”之称。

   袁枚好吃,也会吃,是一位烹饪专家。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吃起来,清嫩鲜美,叹为观止。袁枚急请教做法。主人秘不肯传,笑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袁即席折躬,躬毕大笑,说;“我今为豆腐折腰矣!”主人告诉他这个菜叫“雪霞美”,以豆腐似雪,芙蓉如霞而得名,并告诉他如何烹调。袁枚归家后如法炮制。毛俟园吟诗记此事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一折腰。”袁枚为豆腐折腰,一时传为美谈。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出访我国,下榻泰山宾馆品尝“豆腐宴”后说:“这不仅是一顿丰盛的美餐,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并建议以后多给外国人做豆腐宴吃,也可以到国外开豆腐餐馆,专做豆腐宴。

  改革开放以来,豆腐的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开发。

  许多地方推出了“豆腐宴”,使其成为当地旅游业中的一大特色。广东河源就是一例。

  广东河源是客家菜发祥地之一,“东江酿豆腐”是客家的代表菜色,早已享誉在外,深受游客的喜爱。“豆腐宴”则是当地旅游部门近年促成的一个旅游新产品,具有客家菜的基本特色,共有20多个以豆腐为主料的品种。自推出了“豆腐宴”后,深受海内外各界的欢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豆腐早已不单单是经济实惠、老幼皆宜的美味食品,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经济载体,其内在价值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所以,称豆腐为营养的花中之魁是当之无愧的。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我爱美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