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邂逅小人书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 08:37  新浪育儿 asqwd

  新浪网友:asqwd

  童年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小伙伴做玩打仗的游戏后到别人家去看小人书,那些“小人书”官名应叫连环画,常由富有故事性的画面和简练的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历史之悠久可上溯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两组西汉故事画。清末民初有了石版印刷。刘伯良绘制的《薛仁贵征东》是第一部加文字说明的连环画。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等之后,现代流行的连环图画模式和名称开始全面应用和确立起来。新中国的1949年至1966年为连环画的繁荣期,产生了如《一颗铜钮扣》、《林海雪原》、《渡江侦察记》等精品,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四大名著连环画。“文革”以后的1977年至1985年为连环画创作的鼎盛期。这种手掌大小的文字与美术相结合的图书形式,成为最流行的大众通俗读物,主导了几代中国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人书使我的童年时光鲜活流动,带给我快乐,也让我成年后再次翻阅它时,让嘴角边涌出鲜明的笑靥,虽然这个“笑靥”的使用很有一种女性的味道,但小人书确实带给我一种现在都无法说清楚的感受。

  谈起对小人书依依不舍的情感,使我武断地淘汰了所有小于三十岁的人,因为他们恐怕很难体味到那种对连环画的难舍难分的依恋感觉了,即便是同龄的人中,也不会人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喜爱绒毛玩具的女孩子很少会对小人书有异样的感觉,就象那时的小男孩儿不会对女孩子手中的勾针、布娃娃、橡皮筋等游戏感兴趣一样。

  那时的家长一如我们现在做家长的心情,并不是单纯地鼓励孩子们做打打杀杀的游戏。说实话,我到现在都在心里怀疑当时我们的父辈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孩子们要在闲暇时会做些什么,远不如现在做爸爸妈妈的又要让孩子学钢琴、外语、各类补习班那样,既累孩子也苦自己。但望子成龙的心愿绝对殊途同归,只不过表现的不象现在这样无微不至罢了。每个男孩子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小人书,我一直认为:这就是家长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一种成龙成凤的企盼!因为在当时,家长可以用来关爱孩子的并可视经济条件而做到的,只有给买小人书或是铅笔、小刀之类的文具用品。其实那个时代的大人爱憎极端分明,大体是因为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做错事要挨打,没有挨过打就不会体会到得到一件心仪的玩具或是小人书时的欣喜,正是存在了会挨打又会得到奖励两种极度不同的心情体验,那个时候的孩子常常会有一种满足的感觉。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的童年时在我们大院里的孩子中,有两个伙伴分别拥有玩具枪和小人书最多。遇有下午不上课的时候,听动静就知他们在干什么,如果院里无人喧哗,那么证明大家相安无事,有可能在小人书最多的那个玩伴家看书,如果都在大院中打闹,说明有玩具枪的同伴正成功地组织起了游戏,如果有一半的孩子堵在了有小人书的那家门前,表示团伙中产生出了两派,一拨习文,一拨尚武,双方旗下的小喽啰正在利用他们手中拥有的优势,招兵买马,招降纳叛。

  大概是院子里的小孩多的缘故,隔三岔五的总会有别的小伙伴有新的小人书,这点比迫不得已去书摊上去看要好的多。当口袋里有攥得发亮的零钱的时候,一定会直扑书店,买什么书似乎不必考虑,平时放学或不上课时,书店是常去逛的,当时买不起可以贪婪地隔着柜台看封面,早已盯好了心仪的小人书,现在要做的只是让梦想成真罢了。

  我看过的好多小人书都是别人的,也常常利用小伙伴的粗心,隐匿过别人的小人书,有被小伙伴携大人之手上门追讨回的经历,总觉得自己小时后的书都没怎么丢,但大了以后再翻箱倒柜地寻找,却总是找不到了,看来童年时的伙伴个个都是蹭书的高手,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盗人,从这个方面来看,反衬出童心的可爱,大家都看了,却大部分人都没有留住小人书的踪影。相信很多和我同龄的男人都会有这样的回忆,在现今的收藏市场上,无论邮市或连环画市,你总会找到几件你曾经拥有过或是懒的去捡的东西,象什么林主席的邮票,现在日益珍贵的纪念章等等很多东西,当时的孩子只是没想到将来这些东西会转为实实在在的金钱,而金钱在时下的社会里,又象小时无时不在吸引着我们的小人书一样,社会的轮回总是在不经意间奉出一种新的时尚,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总有一种没赶上或搭错车的感觉。

  前几日听收音机中的一些广告,其中一条广告说八个样板戏的小人书出齐收藏本了,既是特殊纸质印刷,又是那个年代署名为集体创作的作者们为该书亲笔签名等等,主持人在收音机中苦口婆心地告诉听众,只有几套发行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数量不多,而这套小人书价值人民币2988元。听完这条广告后,我唏嘘良久,这种以喜欢小人书的面貌出现,行炒卖小人书的“炒家”,他们将连环画当作赚钱的工具,借成人怀旧的心态,“恶炒”小人书。这样价值高的东西退后历史三四十年来看,这哪能还是孩子们当时梦想的东西,一件可望不可即和真正能伴随成长的东西绝对是不一样的,童心可贵,因为没有世俗的纷杂,所以孩子的童年总是纯净,才总让人在成年后勾起回忆。

  大概是我拥有太多的童年情节了吧,成人后的感慨远没有重见小人书的那种感觉来的真实,有点象现在吃在嘴里的每一种水果,在北方,香蕉是那时极稀罕的水果,现在吃在嘴里时竟然什么感觉都没有,是小时候吃不到没有使味觉贮存在脑子里?还是化肥上的太多了,使味道变了?我无从而知。

  当有一天我去书店为孩子买书时,诧异地发现在书架上竟陈列着好多的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山乡巨变》、《红岩》等,那个时候的我有一种无法遏止的冲动,我移动不了脚步,我轻轻地摩娑着还散发着书香的小人书,极其小心地翻开书页,那熟悉的画面、每一个情节,不但使我看到了小人书的旧颜更使我一下子想起了当时看这本小人书的情景,每一个回忆在隔了三十多年后,竟然是那样的清晰,以至于可以想到孩提时的那份难得的安静、那份极其的满足!书的价格早已不是童年那个可以少吃两根冰糕就能换回一本厚厚的小人书的价格了,但在长成后倍感中年疲惫的我来说,那种小人书可以带来的清凉,那份久违的闲适,那种不象吃水果怎么也吃不出童年时的渴望感觉的经历,我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份来之不易的弥足珍贵的童年感受。

  我始终认为连环画是一门种很能反映出画功技巧的艺术,画家在创作连环画中往往精益求精,追求艺术风格。不像时下流行的卡通、漫画书等流水线产品,只适合青少年作消遣读物。目下充斥于市场的日本卡通读物,我个人感觉在艺术性上似不及连环画。如今娱乐形式多元化,小人书再也不是孩子们消遣娱乐的唯一方式,日本的漫画、美国的卡通片纷纷登陆中国,现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漫画形象都是《机器猫》、《灌蓝高手》、《樱桃小丸子》中的人物,大概这种事情就象肯得基、麦当劳的快餐一样,对孩子们极具吸引力,但我个人吃快餐时总有一种不饥不饱的感觉。查资料得知,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连环画界有“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雅致细腻、栩栩如生;王叔晖的《西厢记》隽永飘逸、维妙维肖;刘旦宅的《屈原》质朴凝重、遒劲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贯》虚实相间、梦笔生花;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杨逸鳞的《青春之歌》色彩鲜明、独树一帜;聋哑画家毅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触生动、振奋精神;贺友直表现湘西农村题材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小人书多是作者深入生活,千锤百炼推敲出的再创作的作品,当现在翻起新版的老连环画时,脑子里就时常记起故事的发生所在地,那里有鲜明的地域感觉,或是房屋瓦舍,或是茶杯碗盏,尺许画面中纳天地之大,虚实交错,不着一墨处,你绝对感觉得到,那是一片蓝天或是苍茫的大海。《李双双》中有一处在门上留言的画面,钥匙不会写,就画了个形状,孩子不会写名字就画了个孩子头,你真的能感受到作者当时那份深入农村后对生活细节的把握。

  小人书培养了我阅读的习惯。当我小学二年级时开始看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原著时,虽然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但依靠读小人书时所积累的功底,以秀才念字念半边的精神,竟然都读了下来,后来在字典上和课堂上为似曾相识的这些字验明正身时,发现大部分都蒙对了。但有一事例外,《西游记》的原著我至今没有读过,虽然这本书静静地立在我的案头,但我始终懒得拿起它,小人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有趣的情节,都以画面的形象展示了出来,对于一本神怪小说来说,有形的画面总是要好过干枯的文字的。

  书店中的陈列架上,竟然找到了老版本的《小兵张嘎》。这本小人书,我记得当时已经骗到手并保管起来了,那个在狗尾巴绑上炮竹的情节是电影和电影版的小人书中都没有提到的情节,不知何时,这本书竟失落了,而且我没有一点映象,是主人要回去了?还是被别人又骗走了?想起来真的很可笑啊!很自然地说出“骗”这个字,可能缘于“窃书不算偷”这一冠冕理由吧,当时的小人书并不是贵重的东西,完全可以用来赠给好友,象现在的市面上流行的一些小礼物般。

  光说惦记别人的书了,其实我也丢了不少,如《一颗铜纽扣》这本小人书,是在我还没有记下情节的情况下丢了的,现在只能依稀想起封皮的样子以及厚厚的程度,没有用金钱衡量的尺度,我心疼它就是因为第一我没看完它,其二它的厚厚的页数!

  小人书的好处很多,如放寒暑假时,老师多会布置假期中要写日记,每天那么多的快乐游戏不知好好地归纳去写,只是一味的贪玩,待到假期快满时,才发现日记欠帐太多,小时的我语文学的很好,严厉的父亲基本不查我的语文作业,只管数学。我应付写日记的方法有好几种,半页纸的数量,绝不多写,密不传人的诀窍就是找打仗的小人书,多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故事为主,翻开小人书封皮后的第二页,那里有《故事提要》,找不长不短的抄下来,从情节到受到什么教育,那个提要上都写到了,格式一般为“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什么,反映的是……”整个一假期就是看书了,基本反映出我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的形象。不料有一天,父亲临时抽查了一下日记本,于是本人被严厉训斥一番……

  严格的说,我并不是要收藏小人书,我只想把那份儿时的记忆拥在身边。肖复兴先生说:“怀旧是一张网,企图打捞着过去失去的岁月。其实,我们什么也不会打捞得到,失去的一切早已从网眼里流走。回忆,更是一种温柔的欺骗,因为回忆中的美好,和当时真实的样子已大不一样,岁月和我们自己的心绪将回忆镀上一层美丽自慰的光泽。”

  夜深人静时,偏居于家中一隅,悄悄捻亮台灯,翻阅那些记载着童年欢乐的小人书,这个时候已不单单是在看书了,而是在审阅一份成长的历史,一份成长的快乐,一份久逝的宁静!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爱心随笔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