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永远的眷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 07:39  新浪育儿 心绪zx_006

  新浪网友:心绪zx_006

  丈夫爱回老家,每年除了公公的祭日及清明节外,总要找理由多回去一两次,并喜欢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去。所谓老家,不过是一座空空的院落,已多年没有人居住,那是丈夫的出生地,他的童年和大部分的少年时光是在那里度过的,我能理解丈夫的恋乡情结。因为对于我的老家,我有着与丈夫一样的眷恋和一往深情。

  老家,虽然我在那里只生活了十年左右的时光,但它却给予了我许多,不仅是我童年的家园,更是我生命的根。十一岁那年离开它,就很少再有机会去亲近它,可是无论我走到那里,对老家的依恋和渴望总象影子一样伴随着我,长大以后,才知道那就叫思念。多少次梦回故乡,总是要拔山涉水,历尽艰难,而最终还是不能抵达。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晚上,读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睡下之后,又一次梦寻故乡,在梦里我好象是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就在我的双脚即将踏上那条小路的时候,我又醒了。醒来的我心里充满了遗憾和惆怅,觉得堵得荒。那条小路是我在故乡的泥土上留下脚印最多的一条路,五年小学时光,天天我都要从这里走过,可自从小学比业后随父亲去外地读书离开家,我几乎就再也没有走近过它,我多么想我的双脚能够再踏上这片让我久久思念的厚实的热土啊,即使是在梦中。然而,我的老家,我童年的家园,我知道现实的它依然还在,可是那里早已是物是人非,那里的环境、那里的人、那里的一切一切,都不复是原来的样子,即使是在梦中我也不能再走进它,它只能永远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然而还是不甘心,还是想回去看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已长得如同自己当年一般大小的孩子,我越来越怀念我的童年。

  母亲随父亲进城多年,父亲现在也已经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身体都不是很好,然而在老家又种上了一点地,每年麦收时节总要回去看看,兄弟们都劝二老,不要再种了,都一大把年纪了,不愁吃不愁喝的,那么辛苦干什么。父亲说:“不就是每年给自己找个理由回去看看,而且还可以到地里活动活动。”父亲从我记事起就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来,一年四季的农活都是母亲一个人干下来的,虽然父亲一生很少在家参加劳动,但对于老家、对于土地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我和兄弟们也不再说什么,只要他们乐意、他们开心就行。每年这个时节父母回去的时候,我都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抽空回去一趟,一来可以帮父母搞搞麦收,二来可以看看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多年以后的今天是什么模样,然而人到中年,真是身不由己,说着说着,还没等成行父母已从老家住了十天半月的回来了,于是不得不遗憾地告诉自己说,那就等来年吧。所以说,对于老家,我还不光是心里想它,梦里梦它,每年也在真切地做着回去看它的打算。

  于是,为了使自己这么多年的打算不至于最终再成泡影,今年的麦收时节,我于父母回去的第三天就动身起程了。一大早起来,我告诉女儿:“我们回老家吧?”女儿问:“回谁的老家?”我说:“妈妈的。”女儿立即欢呼雀跃:“噢,回妈妈的老家了!”显得比我还兴奋。坐上表弟的车,出城不久,女儿就忍不住的问:“妈妈,有多远?”我哄她说:“不远,你睡一觉,醒来就到了。”女儿开始感觉不舒服,趴在我身上迷迷糊糊。下了公路,女儿的精神头又上来了,每走过一个村庄她都要问:“是这儿吗?”我的回答总是:“不是。”又走了一段路程,又一个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女儿继续问:“是这儿吗?”我仔细看了看,回答:“不是。”这时却听表弟说:“是这儿,到了。”我心里一惊,再仔细端详:啊,仿佛像,又仿佛不像。因为曾经那么熟悉,此刻这种熟悉的陌生感让我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母亲知道我今天回来,已早早的在门前等候。一进门,我就抑制不住激动地说:“院子比原来大了,”母亲笑着说:“还是原来的它,是你在城里呆久了,看小的空间看惯了。”我感慨着这种静止的变化。原来的西屋也已不存在了,而西屋窗前的那棵枣树还在,我扶摸着它、仰望着它,想知道它还能不能认出当年常在它身旁喜戏的我来。我问父亲:“为什么这颗枣树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粗大呢?感觉它好象没有太大的变化。”父亲说:“是旁边这颗树把它给遮盖了,长得慢。”我回忆着小时候每年到了秋天在结满了红红的枣子的它的下面用棍子打枣子吃的情景,那枣子可好吃了,又酸又甜……正想着,又听父亲说:“唉!老了,都不结果子了。”我又抬头望了望,指着树上的枣花给父亲说:“你看上面还有好多花花呢,还结的吧,只是我们不能再吃到它了。”父亲说:“也许吧。”这时邻家奶奶和大娘听说我回来了,还没等我来得及去看她们,她们就先过来了,进门就说:“孩子,你回来了?”听到这句话,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我们这儿嫁出去的闺女再回娘家,见了面常说:“你来了?”或“啥时来的?”而她们却说:你回来了。这话让我听了感觉多温暖啊!她们没拿我当外人。邻家奶奶说:“老了,不中用了,一身的病,他们还说我血压高。”说着从带来的包里拿出来好几瓶药让我看,问我吃了管不管用;这时大娘也把她大约六、七岁大小的小孙子拉到我面前跟我说:“从小这儿的医生都说他有心脏病,你看是不是真的?”我便把我的手放在她孙子的胸前,感觉的确有问题。这时我真后悔没有带血压计和听诊器回来,虽然平时也常有不少老家的人去医院找我帮忙,但此刻我感觉,我为她们、为我深爱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的还是太少了。

  母亲告诉我:“堂屋也是前年新翻盖的,全村都是砖瓦房了,有的还盖起了楼房,就剩我们一家还是毛草屋,漏雨漏得厉害,不修整不行了,就是偶尔回来也得有个栖身之地呀。”我说:“怎么还是土墙呢?还是原来的吧?”母亲说:“是的,你父亲非要把它四脚落地换成砖瓦房,我没有同意,你看这墙多厚?有一尺多!还结实着呢。把毛草去掉换成瓦房,不漏雨能住人就行了。”是啊,这才是我的老家,这土墙看着多亲切啊,虽然它在我下一代人的眼里可能快成古迹了。堂屋里除了一张方桌、两张床及几把椅子外,没有一样多余的东西,方桌还是那张方桌,它不禁使我想起有一年的除夕,父亲坐在这桌旁给我们讲述家史的情形……

  中午包饺子,小女也来凑热闹,拿起面皮儿又不好意思地说:“我不会。”我说:“来,妈妈教你。”母亲笑着对小女说:“长大了,就会了。”小时候,这句话母亲也常跟我说。父亲不在家,奶奶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整天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忙,有时想帮她可又做不好,常常自责,这时母亲就安慰我说:“长大了,就会了。”那时我七、八岁吧,在上小学,母亲比我现在的年纪也大不了多少,可是现在她已是满头银发了。长大以后,尤其是做了母亲、也成了一个还算能干的家庭主妇之后,才明白,母亲这句随便说的话,却包含着生活的哲理,的确有许多事情,长大了,面对了,就会了。

  吃过饭,我来到了村西头的那片树林里,放眼望去,都是新栽的树苗,和我一起成长的那些树木,想必是早已成材,去了它们各自该去的地方。出去这片树林,就是那条梦中的小路,是我难忘的童年岁月里走过的最多的一条路,多少年了,我想它、念它、梦它,今天终于真的来到了它面前,却又仿佛是在梦中。路的两边是一望无际就要收割的麦田,阳光下麦浪滚滚、金光灿灿,散发出诱人的麦香。站在印满了我童年足迹的乡间小路上,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这条路的北面有一片地,不知为什么,每年春季种的总是小麦和豌豆,紫色的豌豆花遍地开放的时候,那真是美丽极了。刚结籽不久的豌豆生吃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而且把它放在嘴里用力的一咬能发出“啪”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在放学回来的路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赛,此刻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喜戏的笑闹声。那时还是生产队,这块地虽然离我们村很近,但却是属于后村的,每年豌豆长出来以后,都是由那一个老头看守着,他最头疼我们这群小孩子,因为我们常给他玩捉迷藏的游戏。人少的时候我们就趁他看不见偷偷摘几个解解馋,人多的时候我们就分成两队,常常是他刚把前面的撵出来,后面的一群就又钻进地里去了,实际上我们也吃不了多少,主要是破坏得太厉害,所过之处总会倒下一大片。那时我有一个要好的伙伴,她家住在村东头,我家在西头,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整天形影不离。吃饭的时候,不是她端着碗上我家来,就是我端着碗上她家去;上学自然也是天天一起去,一起回来,而且常常在放学的路上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有的同学吃过饭要上学去了,而我们俩个还没走到家,这是常有的事,大人们都知道我们俩个有落路子的毛病,所以也并不怎么担心,也不记得因此挨过太多的吵。那时候的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也不感到有什么学习上的压力,有的只是快乐、自由、无忧无虑。

  真是说不尽的童年,道不尽的往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不同的童年生活,我常常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回忆起这段岁月,而这段童年经历也一直影响着我后来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幸福的理解,而且正在影响着我对孩子的教育。

  回来的路上我问女儿:“妈妈的老家好不好?”女儿说:“好!他们都说我象你小时候。”看着女儿我笑了,我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而且不仅我自己回去了,还带着小时候的自己一起回去了。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童年回忆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