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 10:17  新浪育儿 杨小燕2350

  新浪网友:杨小燕2350

  小时候,我有块心病,一直困扰我多年:我怀疑母亲不是我的亲娘。

  有种种迹象加深了我的猜想:比如姐姐和妹妹都长得如花似玉,却惟独我其貌不扬,夹在她们中间反衬的我歪瓜咧枣;又比如姐姐从小体弱多病,妹妹温顺似水,只有我体壮如牛,而且比牛还多了两根倔筋;姐姐妹妹都文文静静,我却酷爱上树掏鸟、下河捉鱼;受表扬、得赞美的总是姐姐、妹妹,挨揍躺在地上撒泼打滚鬼哭狼嚎的总是舍我其谁。唉,如果真是同一个母亲生的怎么会有如此的天壤之别呢?更有力的证据是有一段时间,姐姐吃白面馒头,我吃玉米面窝头。母亲说吃馒头长不胖,吃窝头才长劲呢,没看见姐姐瘦的风一吹就打晃吗?我深信不疑,窝头啃得津津有味。我家住在村西头,村民们收工后都经过我家,看到我和姐姐坐在门口吃饭,就逗着玩,

  “嘿,有意思,怎么大的吃馒头,小的吃窝头啊?”

  “俺娘说吃窝头长劲儿,傻瓜才爱吃面呢。”我小脖子一梗,颇为自豪。

  村民们被我逗的哈哈大笑,“真是个小傻瓜,窝头哪有馒头好吃啊,不信你尝尝,馒头好吃吧?你娘疼你姐,不疼你。”

  “俺娘为啥不疼俺?”

  “不是你亲娘呗。”

  “那俺亲娘呢?”

  “你亲娘在那个大土堆里呢。”村民们只觉得好玩,随手指了指对面的土堆。

  “俺不信。”

  “不信?喏,那就给你讲讲。”村民们就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编造了一个惟妙惟肖的故事。幼儿的智力贫乏的苍白,况且我天生的痴,刚才尝了馒头,的确比窝头香,觉得上了母亲的当,再想一想为什么总是我捡姐姐的旧衣服、旧鞋子穿?为什么总是我挨打?为什么这么多的村民都说母亲不是我的亲娘?于是我信以为真、悲从中来,把窝头一扔就扑到那个土堆上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号啕大哭起来。母亲听到了跑过来,我连踢带打,让她滚,仿佛真是受尽了“后娘”虐待终于得到解放的小孩一般。拉我回家后我又挣脱了跑出来,死死搂住土堆,口口声声找亲娘,谁说什么也不行,开玩笑的村民说是假的也不管用了,一直哭闹到天黑了睡在土堆上。母亲被折腾的筋疲力尽,但她没有责骂我一句,也没有打我一下,只是从此多病的姐姐再也不吃馒头了,天天和我一起啃窝头。我小小的心里也有了一份猜疑与隔阂,我下决心要查清楚自己的“身世之谜”。

  我还没有来得及展开调查,家里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爸爸被从外地召了回来,单独叫到爷爷家接受族里权威们的“审判”,命令他马上和母亲离婚,休妻的理由是母亲不会生男孩,断了我家长房的香火。“审判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大半天,母亲紧紧地搂着我们三个坐在小屋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宣判结果”,善良的有些软弱的的父亲终于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没有说服权威们,也许根本就没有给他“申诉”的机会。爸爸请母亲收拾好东西回娘家,他自己则要出家当和尚去。最坏的“判决结果”出来后,母亲反而镇定下来了,她没有大哭大闹,也没有惊慌失措。母亲平静地炝锅煮了一碗面条,又卧了两个荷包蛋,双手捧到爷爷面前,说,“爹,您老消消气,先吃碗面,别饿坏了身子。说实话,我也想生个儿子,可生不生得了儿子不是我说了算啊。您老和各位长辈都仔细想一想,除了这一条,我还有半点对不住咱家的吗?如果有,不用赶,我这就走。可如果没有过错,谁也别想拆散这个家。我没生儿子,就三个闺女,我不强求别人喜欢她们,我自己看着高兴就行了,她们就是我的命根子,也是您老的亲孙女。”

  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我的太姥爷是秀才,姥爷德高望重在城里上班,舅舅任村干部,在这一带很有威信。爸爸虽然人品出众,但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五六个。姥爷家本来反对这桩婚事,是母亲愿意才同意的。母亲结婚时,我最小的三个叔叔、姑姑还是不满十岁、挂着鼻涕到处乱跑的小孩。嫁到这家徒四壁的婆家,母亲没有丝毫的嫌弃,她起早贪黑、洗衣做饭,通宵熬夜为弟弟妹妹们赶制新衣、新鞋,她孝敬公婆,有口皆碑。如今,弟弟妹妹都长大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她在家里的地位却江河日下、遭到嫌弃,因为“不会生儿子”要被扫地出门了。

  爷爷无语,他本来也是受人怂恿,并非出自本意,就这样母亲留了下来,但也更多了一些冷落和孤立。在当时封建意识还很重的农村,没有儿子的人家被叫做“绝户”(意思是绝了香火),很受歧视,而且也很难见宠于公婆,婆媳为此互生怨恨、甚至反目为仇的比比皆是。我虽然怀疑母亲不是我的亲娘,怪她取代了我想象中“亲娘”的位置,但也觉得她受的委屈太过分了,母亲还会一如既往的孝顺爷爷奶奶吗?

  爷爷的生日越来越近,父亲很久没有寄钱回来了,家里已翻不出一个蹦子,不要说给爷爷祝寿,就是咸萝卜都快吃不上了,怎么办呢?母亲很要强,她不借钱,更不会向娘家张口。她拿出陪嫁的银镯子,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叹口气又放回木箱里。这副银镯子是她最心爱、最珍贵的东西,是她最奢侈也是唯一的首饰,除了结婚时她还没舍得也没有机会戴过呢。聪明的姐姐祈求地望着母亲,“娘,您不会卖镯子的吧?您答应以后给我们的!”“不会,不会,”母亲像安慰我们,又像在宽慰自己,“上次看病都没卖呢,再想想,也许还有办法。”然而母亲还是偷偷把买银器的小贩叫回了家。姐姐放学回来找不到镯子,抱着母亲的腿哭了,我从未见过姐姐哭的如此伤心,“娘说话不算数,你骗人,你卖了镯子!”姐姐和妹妹哭的像泪人,我受到感染,也哭了。可怜的母亲又何尝不心酸,她红着眼圈挥挥手,让我们去追回小贩,我和姐姐得了赦令似的飞奔出去,可是找遍大街小巷哪里还有小贩的影子呢?这副镯子是我们的传家宝,很小的时候它就是我们的向往,我在心里曾多少次和姐姐争过它们。现在,母亲卖掉了我们共同的希望,这副承载着我们童年梦想的镯子永远地消失了!它化做了母亲的一份孝心,一份情意。

  包产到户的春风吹活了农村,但对于没有壮劳力的我们来说日子却更难过了,长年的劳作已经使母亲疾病缠身。迫于无奈,母亲领着我们投奔到爸爸工作的城市。没有户口,没有住房,要吃、要喝、要穿、要上学、要看病、要买各种不得不买的必需品,处处都用钱,处处都有等着开销的大窟窿。爸爸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微薄的薪水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五口,我们的生活极其困顿,全家挤在一间临时借来的办公室里,领导三天两头在大会小会上点名不点名的批评爸爸,逼他赶快腾房子。我们没来之前,爸爸是连续多年的劳模,受人尊敬,现在,我们拖累了爸爸,使他变成了领导讨厌,在单位抬不起头的“罪人”。贫贱夫妻百事哀,饱受白眼、生活拮据、压力重重的爸爸在外边沉默寡言更加卖力的抢着脏活、累活干,但如今这些突出表现在别人眼中似乎已是他理所当然,甚至是“罪有应得”的了,没有人说他好,还要三天两头地遭到领导“传讯”谈话;回到家里,爸爸的脾气却越来越暴躁,动辄发怒,我们象一群关进笼子的小老鼠整天胆战心惊,处处要小心地看着爸爸的脸色,生怕一不留神就触动了“炸药包”。曾经多么慈爱的爸爸变的凶神恶煞一般,母亲只能象老母鸡似的保护着她的小孩,尤其是我脾气很倔,母亲总要提心吊胆、生怕我顶嘴触怒爸爸,招来打骂。

  贫穷,有病,被人瞧不起,没有退路,看不到光明。瘦弱的母亲不但没有能够静下心来调养身体,还不得不天天拖着小车在烈日底下卖冰棍,用嘶哑的叫卖填补我们的一日三餐。记得有一天,母亲病了,脸色蜡黄地躺在床上,又瘦又扁,象个没有活力的稻草人一样。母亲轻易不停活,看来她实在是支撑不住不能出去卖冰棍了。少了这一重要收入,又添上一个病人,这日子可怎么过呢?爸爸的脸色开始难看,为了点什么又发火了,脾气大的吓人。母亲当然知道爸爸为什么发怒,她挣扎着爬起来,默默收拾好东西,摇摇晃晃地推着冰棍车走出门去,我背着装零钱的破皮包黯然地跟在她后面,沉重地走在这异乡的土地上,望着母亲虚弱、瘦小、无助的背影,心里充满了辛酸的无奈和悲凉。我可怜我的母亲,为了三个小女儿,她病怏怏地走在这陌生的冷冰冰的大街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她安慰,甚至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她流流泪;我怨恨我的爸爸,怨恨他只会在家里耍威风,怨恨他对母亲的不近人情,即使是“亲爸爸、后妈”又怎么样,“亲爸爸”还不如“后妈”!我回过头去瞪随后跟来的爸爸,然而令我惊讶的是,我看到爸爸眼里噙着亮闪闪的泪花……

  晚上,母亲给小姨回信,她说:这里一切都好,吃不愁、住不愁,孩子们都上学了,孩子的爸爸也很关心我,带我去看病,什么也不用我干,我天天闲呆着都长胖了。告诉爹娘保重自己,千万不要挂念我们。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我已过而立之年,儿子也已经两岁多了。有道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父母,特别是母亲对我的呵护倍至、舔犊情深;越来越真地体会出母亲的吃苦耐劳、宽厚朴实。一次闲聊,姐姐笑着问我还记不记得儿时我抱着土堆找亲娘的事,我不好意思,摇摇头说忘了。姐姐说,那天晚上,母亲把我抱回家后哭了。“妈妈怀着你几个月的时候,检查出来身体里长了个肿瘤,当时也不清楚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幸好后来查明是良性的),医生和家人都力劝母亲打掉胎儿,保全大人。可是妈妈说什么也舍不得,她说不要大人也得要孩子,妈妈是在拿自己的命保你的小命!你刚出生不久就得了肺炎,差点死掉,妈妈还没出月子,不顾自己的身体整夜整夜地抱着你,寒冬腊月带着你到处求医问药、拜佛烧香,你的命大越长越壮,妈妈却落下了一身的病。唉,妈妈为你操心最多,也数你最没良心,你还哭着闹着说妈妈不是你的亲娘,多伤妈妈的心!”我心里涌动着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母亲,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居然怀疑这样可敬的母亲不是亲妈,这种“心病”真令我无地自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明天,我们就带着孩子回家看看爸爸和您。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童年回忆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