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糖果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0:16  新浪育儿 雨欣妈

  新浪网友:雨欣妈

  人是背着记忆的包袱向前走的。有记忆,也便有了回忆。可很多的时候,我发现,所能回忆起来的东西,不过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断,或者,是一首怀旧的老歌、一张发黄的相片、一本卷边的日记,再或者,就是一枚色彩斑斓的糖纸。

  糖纸,当然会让你联想到糖。而现在,却是女儿剥开了我记忆的糖纸。小孩子总是愿意吃糖的,不管他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从小,我们就刻意控制着女儿的食糖欲,这使得女儿把糖认做是无尚的美味,每每必食之而后快。在这无可抵挡的强大欲望面前,我只能妥协。看着女儿喜滋滋地接过糖果,塞到口里,惬意享受着的模样,自己也会被感染。

  爱吃糖的人牙大都不好,我也没能例外。小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吃了好多的糖,而那些糖果往事又承载了多少泛着甜味的回忆哟。

  只比女儿大不了多少吧,可那时的生活却远远比不上现在。别说糖了,就是每天的饭食,也只是个勉强温饱而矣。那年月父母挣得都少,家里负担又重,生活环境特别的艰苦,很多东西,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都是奢侈。

  吃糖往往跟过节有关。这个时候,父母会从微薄的积攒中拿出些许钱来,特意给我们买回五颜六色的糖果,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炕上,父母就那样微笑着,看着我们摆弄着花花绿绿的糖纸,看着我们很久也不舍得轻易剥开一颗的样子。而剥开的第一颗糖,我们总是先塞进父母的口里,接下来,才是我们的盛宴。那糖在口里慢慢融化了,真是甜哪……。

  夜幕下,全家人都在笑着,生活也似乎有了滋味。我不曾猜测父母当时的心情,可在今天的我看来,父母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因为想到自己没能给我们一个更无忧的童年而心存内疚。可我又知道,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父母把我们拉扯大,的确已经很不容易了。父母何止是不愿意我们过得更好些呢。

  那年月的糖,跟现在自是不能相比了。无论是颜色、形状、口感还是品种都算不得上乖,可是,吃糖的日子毕竟有限,一年也就那么几次,在穷困中长大的我们,一旦得到好吃的糖果,那种心情,真的是美到了极点呢。

  不多不少,我和姐姐每次都是等份的,或几块,或十几块。然后,轻轻地剥开糖纸,放一块在口里,细细地嚼着,任丝丝的甜在口腔中流淌,余下的便宝贝似地揣在兜里,寻个秘密的角落留着慢慢享用。其实是想把这珍贵的糖吃得长久些的,终是小孩子,抵挡不住诱惑,直到最后一颗也被自己消灭干净,才算断了念想。偶尔会追在姐姐的屁股后面讨糖吃,便被大不了多少的姐姐羞个无地自容,没趣地走开。

  糖呢,多半是硬糖,软糖很少呢,奶糖干脆就没有。不过有硬糖吃,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当时父母两人的工资合起来才五十几块钱,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一个月的生活,而能吃上糖,大抵是母亲的功劳。粗线条的母亲不会温柔,却是一把持家的好手,于是我们有了糖吃,全家人的生活都被照顾得很好。

  现在的女儿可算生活在蜜糖罐里了,别说是糖了,就是她想要天上的月亮,父母也要想法摘去。因为太幸福了,所以她也就不可能了解自己的母亲当年是怎样地盼望着吃糖的日子。那时的糖才真叫糖呢,而现在,生活富足了,却再也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了。

  还记得有一段时间,不知是谁送了一个六角型的糖盒,马上就成了母亲的宝贝。每次买回糖来,母亲在分给我们之后,总要余一些装到这个宝贝里放在高处,这无疑给馋嘴的我们增添了几许神秘感。其实母亲只是想让我们多吃几天罢了,而心急的我们,总要趁母亲不在的时候,攀上高高的桌子,伸长胳膊去够放在柜顶的这个盒子,往往有时拿不稳当,整盒糖便散了满地,慌忙拾起,偷拿几块,复又放归原处,加以伪装。而一旦吃心再起,还会如法刨制,绝不手软。开始母亲还在奇怪,随即明了,是自家的两个偷吃鬼作祟,便在家里四处藏这个宝贝,跟我们玩起了藏猫猫,而我们,就是那偷腥的猫,一准会逮到放鱼的位置,让母亲伤透了脑筋。

  再以后,生活渐渐好了,吃糖的时候也多了起来。糖有了好多的品种,什么高糖饴呀、大虾酥哇都曾是我的最爱。再后来,不老林、棉花糖、话梅、大白兔等等占据了我家的糖果市场,再后来,许是长大了吧,我们也就不那么喜欢吃糖了。

  很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还收藏过一阵子糖纸呢。吃过的糖纸舍不得扔掉,把它们压在书里,待平整之后码放在一起,捡不同颜色的举在眼前,透过它去看小草,看天空,看这个色彩丰富的世界,自会收获一份明媚的快乐。或者,是用它来折纸,看它们在自己手下幻化出生动活泼的小动物,绽放的花朵,千姿百态,心灵仿佛也跟着跳跃起来。

  很多年过去了,吃过的糖也早已数不过来了。惟有童年的糖果,永远在记忆深处,散发着醉人的幽香。童年的糖果,璀璨了并不丰富的童年星空,给平淡的生活注入了鲜活的元素。童年的糖,和其他好吃的食品,开心的游戏一起,汇成了纯真快乐的童年之河。

  而现在的孩子,虽说不必再去盼望吃糖的日子,终是比我们那一代,少了很多的快乐。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新浪亲子中心原创杂志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