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亲子中心杂志投稿论坛lclcy111原创: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这条哲学定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相当适用。比如我现在就可以把儿子的成长脉络分成两个阶段:行为飞越期和心智倒退期,二者交替互现,循环往复。通俗一点讲,就是今天他送你一个渴望良久的惊喜,儿子有进步了!可是未知哪天,他又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给陶醉在骄傲满足中的你兜头一瓢凉水,奇怪他怎么可能又退步了呢?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儿子在即将过两岁生日时发生的口吃现象。
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当他极明显地把某句话中的第一个字重复了三遍以上,我的心“咯噔”一下,太突然了!以前没有一丝迹象,否则全天候精心服伺观察的我应该不会忽略!
可是,也正是由于我们如此看重,原本应当被家长故意视而不见、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就这样被郑重地点破了,很快引起了家庭上下的一致重视,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儿子自己对自己讲话本身的极度关注,和对父母焦虑情绪的不知所措。后果可想而知,问题严重了!
后来听老人讲,发现小孩子出现口吃的情况一定不要点明现象或提醒纠正,那样注定会适得其反,可是,这在当时已经是马后炮了——为时晚矣。
事到如今赶紧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书上说孩子三岁后最容易发生口吃,“因为这时的孩子想讲的话和表达能力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有时会有暂时性的口吃现象。”接下来介绍的小而化之的处理方法同老人们的经验之谈如出一辙!
可能儿子语言发育较早,从而口吃也随之提前了?但是,事实上有许多孩子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口吃现象呀?被这件事搞得焦头烂额的我无意中从卢勤著的《写给年轻妈妈》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在第二章“了解我们的孩子”——“孩子渴望倾听——倾听孩子说话”一节中,知心姐姐讲到自己在儿子小时候,因工作繁忙,没时间倾听儿子讲幼儿园里的事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她说,儿子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是这样吗?我开始仔细回忆与儿子对话的情景,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那时正处于所知词汇量远远供应不上表达需要的时候,而我在揣测出他的心意之后,就急不可待地越俎代庖了!表面上是抢了他的话头,替他把一句话说完整,更深层次上则是打断并扰乱了他的正常思维,令他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了。天长日久,形成他讲一句话时首字出口思维就卡壳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我,真正要为自己如此的“善解人意”大呼悲哀了。
我还注意到,儿子属于想到什么马上就要表达,而且说话语速特别快的类型,这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和老公日常谈话时就是如此;表达不当,无法得到我的正确回应时情绪特别激动,这更加剧了口吃的严重性。
但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只解开了我一半的心结,到底该怎样医治才是根本?既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讲话有问题,事情就相对复杂了。这时候,家长的态度将决定事情的转机,甚而可以说决定孩子的将来。我和老公达成共识,一方面相信书中的经验,强迫自己克制忍耐,把焦虑和忧愁深埋在心底,只当没听见儿子的语病,不要求他重讲慢说,努力把自己当初制造出来的紧张气氛缩小化。另一方面,我甚至无中生有,在他已然在一个字上面重复数遍,并用充满胆怯、恐惧、茫然、无助等等无限复杂的眼神注视着我的表情和反应时,我鼓起勇气表扬他说得好,比上次进步了,你一定会讲得越来越好,妈妈相信你今后说话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你不要在意爸爸妈妈从前的态度,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说话这件事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是好样的!
经过一番坚苦卓绝的持久战,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我以为战斗就这样结束了,今后不会再有事了,可以长松一口气了,可是,我错了。就在我心中沾沾自喜,咦,好象有段时间没听见儿子说话重复啦!同一个问题就又来了。
虽然有首战告捷的成功经验,但是会出现反复的情形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所以一切又无可避免地重新开始。在稳定心绪帮他组织语言中我逐渐发现,要想把他的全部意思表达清楚,得到他的首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可都是些包含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等颇为复杂的条件句啊。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当儿子身体健康,情绪愉悦时,也是他反应敏捷,聪明毕现的时候;相反,身体不适,情绪不振,相应地就会反应迟钝,行为不驯,讲话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如今,当他找不到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他会中途停顿,无奈地说,我说不清楚。这一点颇令我宽慰,而此时我已推测不到他的想法了。很显然,小儿的思维又向前迈进了。
我依旧相信,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