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送礼是大势所趋
“教师节”前一天的晚上10点多,章女士还驱车四处买鲜花,因为上小学的孩子说:“明天,同学们都会带鲜花去送给老师。”虽然章女士几天前就听儿子说过这件事,但是一直没有当真,儿子一看鲜花还没有买,哭闹着不肯睡觉,迫不得已章女士才出门四处寻找还在营业的花店。章女士说,以前孩子在“教师节”、“圣诞节”也要送礼,只不过花钱买几张贺卡就罢了,而现在居然要买鲜花,不知道明年还要出什么新花样。
和章女士不同,吴先生是一个饭店经理,因为女儿学习不好,他给老师们送的礼要重得多。每年开学和放假前,吴经理都会摆下宴席,除了女儿的任课老师还要请上学校的头头脑脑。吴先生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学不学习我不管,但是不能在学校里受人欺负。几次饭局还在我的能力范围,如果女儿学习好点,将来可以省下巨额赞助费。”
另一些家长则选择送一些实惠的礼品,如水果、烟酒等,也不一定选择在节日,而是借着向老师询问孩子功课的机会,乘机给老师。一位家长说:“以前是老师主动家访,现在除了家长会,做家长的还要多找机会去见见老师。去得少了,一些不太负责任的老师就会对孩子说:‘你父母一点也不关心你,丢给我们老师管’之类的话,不但伤害孩子的心灵,而且老师的态度的确对孩子变得冷淡。而送过礼以后,老师也许多少会在课堂上关照一下孩子。”虽然,家长们给老师送礼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家长的心都是一样的,希望老师在学校多关心点孩子。
老师:校内送礼迫不得已
“教师节”不但是学生送礼给老师的时候,也是各班级对各科任课老师表示表示的时候。一位北京海淀区某中学当班主任的李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她说,学校学生们之间的送礼风其实是从班级和班级之间竞争开始的。李老师今年“教师节”按照惯例,让班干部用班费给各科任课老师买一些小礼品,因为班费总共不到三四百元钱,却有八九个老师要送,因而李老师嘱咐学生买质量比较好的笔记本送给老师就可以了。但是班干部却告诉李老师,其他班级送给各科老师都是高档的床罩、像册,甚至有手表。
除了每年“教师节”,一届学生毕业也是送礼的高潮。这时送礼不再是送给老师,而是学生送给学校的“感谢礼品”。因为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离校,只是交一些钱或者剩余的班费,而买礼品的任务就落在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身上,如果上一届学生送学校一对景泰蓝的大花瓶,这一届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于这个标准。这次送的礼品,不但要贵重还要有吉祥的寓意,因为学校把这些礼品摆放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每个到学校的学生都能看见。李老师今年7月高考结束以后,代表学生给学校送礼,因为上一届学生送的是一个琉璃地球仪,象征着学校学生遍全球;李老师千挑万选送给学校一个一尺多长的水晶帆船,象征学校一帆风顺。李老师说:“这些华而不实的礼品摆在每个新生都能看见的地方,对校风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影响。”
学生:为了朋友不得不送
中学生高某这两天正为过生日请客吃饭发愁,上次好朋友过生日吃的是必胜客的比萨,这回他也不能低于这个标准。就记者了解,现在京城的中学生到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店请客已经不新鲜,而到“必胜客”、“仙踪林”等地吃掉几百元也不稀罕。甚至有男生要到中餐馆像成年人一样喝酒划拳。
而为生日送礼,更是学生们之间一件重要的事情。刚开学不久,一位家长发现孩子拿回家里很多衣服和两双鞋。他担心孩子胡乱花钱,就询问孩子。孩子说,这些衣服和鞋都是同学们买来送给一个过生日的同学的。因为他们把学费都花光了,回家担心家长责骂,决定向家长另外找借口要钱,因而礼品不敢带回家,托她暂时拿着。
除了为送礼大手大脚地花钱,学生送礼还出现庸俗化。为了标新立异,一些丑陋的蜘蛛、装在盒子里的骷髅都成了学生们喜欢的礼品。而价格不菲的芭比娃娃也是学生喜欢的礼品。送礼导致学生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女生的超前消费,大部分花在服装和化妆品上。很多女生柜橱里,不难找到国际知名品牌的服装和化妆品。男生讲究穿名牌衣服,不穿耐克、阿迪以外的牌子,最便宜一两百元钱一件,每年都要买五六件;至于五六百元钱一双的运动鞋,一年里少说也要买四五双。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董老师认为,学生模仿意识比较强,缺乏判断力,家长在孩子学习用品消费方面,应该注意引导和教育,而不要过分迁就。学校也应该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在物质上攀比。否则,孩子可能会通过小偷小摸的行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最后,贻害孩子终身。(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