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关心学生们的午餐问题

  到了吃午饭的时分,学校附近的超市、快餐店、街头饭摊出现不少穿校服的孩子。他们有的买个汉堡充饥,有的买个盒饭打发,有的则在路边摊上吃几串肉串、鱼丸了事,有的就近在父母单位搭食。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的午餐相当部分是“放任自流”的,除了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外,不少学生的午餐长年累月是在学校附近的快餐店或街头小摊档里对付的,既不卫生,更无营养可言。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就餐,但因许多学校食堂规模小而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就餐。另外,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监督,学校食堂的饭菜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记者问一个小学生午饭在什么地方吃,他告诉记者,原先午饭在学校吃,不过学校的饭菜不那么好吃,就转到学校附近一位专门给学生提供午饭的阿姨家吃,不过每餐的费用比较高,光一顿午饭一个月要300多元。他的同学就近在妈妈单位吃午饭。学校附近一位卖钵仔糕的摊主说,每天中午生意特别好,常常供不应求。由此可见,许多孩子的午餐是到处打游击啊!

  在去年召开的广州市第十一届大五次会议上,13名代表就向市人大提交议案发出呼吁:应该加紧组建广州市学生营养配餐中心,不能再让中小学生打游击吃午餐了。苏宜香教授建议,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有食堂的学校,最好配备营养师。二、不具规模的学校,午餐可由中型配餐公司负责解决,车程最好不超过20分钟,避免饭菜因长时间的运输而变味、变凉。

  儿童营养问题多

  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苏宜香介绍,我省虽然是经济强省,但儿童营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中小学生平均能量摄入可以基本满足需要,但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摄入仍然偏低,导致身高与体重达不到标准,以致于儿童体格发育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其二,微量营养素缺乏,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是最容易在烹调、加工过程中丢失的物质,精致食品、快餐食品中的维生素就更少得可怜。据调查,我市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约40%血清维生素A低于正常值,1/4儿童B族维生素缺乏。

  其三,肥胖儿童越来越多,约占总儿童人数的5%~7%。由于油炸食物、高蛋白高能量的动物食物摄入多,又懒于活动,很容易引起肥胖。

  苏教授认为,引起以上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缺乏健康意识及营养相关的知识;一些独身子女,个个都是宝贝,从小养成不良饮食习惯。重要的是大多数中小学生一日三餐膳食结构不合理,家长由于工作忙就给孩子钱让他自己解决早餐与午饭,结果孩子的三餐形成了“早餐凑合吃,午餐随便吃,晚餐过度吃”的特点,远离了平衡膳食的原则。同时,家长不知道怎么在孩子身上花钱,跟着广告走,使儿童过早地、不适当地使用保健品。事实上,营养就在普通的食物中。

  图:你的孩子这样打发午餐吗?张华摄

  吃好每一餐

  苏教授建议,早上家长就不应忽视给孩子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最好是一杯牛奶、面食包类、一个鸡蛋,外加半个水果。午餐应丰富而有营养,包括大米饭、动物性食物,有颜色的叶子菜和瓜茄类3~4菜供学生选择。晚餐最好变换饭菜花样,开发孩子的新口味,尤其是尽可能多满足孩子在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以及其他成长所需的基本要素方面的需求,最好吃些鱼类和豆制品,还是以清淡为主。实际上,孩子本能地模仿他们的父母,在您的陪伴下,他们会吃得更好。为了能够让他们发现新的食物,同样也要让他们学习做饭,没有什么比在一起设想简单易行的菜谱更能令人胃口大开的了。

  >>>链接

  营养,就在普通食物中

  1、粮食类,包括谷物类、除大豆外的干豆类(如赤豆、绿豆、苦豆、白扁豆以及薯类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是膳食中的主要热量来源。此外,还提供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应避免单纯吃细粮,要吃些粗粮、杂粮、全麦制品等。

  2、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膳食纤维。深色蔬菜营养较为丰富。

  3、水果类,各种鲜果均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

  4、动物性食物类,包括畜肉、禽、鱼、蛋、虾、动物内脏及海产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其中鱼类和禽类脂肪较健康。

  5、奶及奶制品、豆奶及豆制品类,包括新鲜牛奶、羊奶、酸奶、奶酪、奶粉、豆奶及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和磷脂等。奶制品还提供丰富的钙,是天然钙质的良好来源。上述五类食物又可称为营养性食物类。

  6、油脂和糖类,包括动植物脂肪、各种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也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适量食用原则。

  文/张华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