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学艺成为孩子的负担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3日 09:27  千华网-千山晚报  

  “兰兰,快起床!上午有钢琴课,别迟到了。”于是,小学三年级的兰兰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嘟着小嘴、睡眼惺忪,被妈妈拉出了家门。

  “兰兰,快吃饭!下午还有两节美术课和一个小时的舞蹈课呢。”于是,兰兰又赶忙把口中的食物咽下,背着画具坐到了“思想者”的石膏像前……

  下午5点,兰兰终于揉着酸痛的脚尖从舞蹈教室里走了出来,“兰兰,晚上要把钢琴教材的第八章全部弹熟,跟你一起学琴的小蔓已经会弹《梦幻曲》了,你要刻苦。”于是,兰兰脸上刚刚泛起的轻松笑容倏地不见了。

  也许,很多孩子对兰兰的作息表并不陌生,也许,一些孩子的周末安排比兰兰还要“充实”。“兰兰们”的作息表里折射出如今才艺教育的日益普及,这种普及让我们欢欣,而同时这个作息表也折射出了一些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才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满街都是艺术家”吗?才艺教育的选择会不会盲从?才艺教育的方式会不会不当?才艺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否会失衡?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找到正确进行才艺教育的路了吗?

  学艺半数儿童为才艺忙

  在最近举行的号称“全国儿童艺术最高赛事”的全国少儿才艺大赛上,全国仅报名参赛的少年儿童便有80万人,而这个数字反映的还仅仅是少儿才艺教育中的一个“精英群体”,即学艺术学得较为出色,达到一定水平的一部分,显然,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学艺”群体在支持着80万这个数字。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学习音乐、舞蹈、口才、书法等各项才艺,我们的教育似乎正在走向一个“才艺时代”。

  在鞍山,才艺教育的步伐一点也不落后于全国水平,仅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就有2400多名学生在这里的各种才艺班里学习,每天傍晚,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几路公共汽车上都会挤满很多背着琴盒的孩子和陪伴他们的家长。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有数万名儿童在利用业余时间“求艺”。前不久,记者在我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级做了这样一项调查,让全班学生写出自己的特长,结果,在全班56名学生中,只有两人表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而其余54名小学生则都填上了钢琴、古筝、萨克斯、绘画、书法、写作、口才、舞蹈等特长项目,有的孩子甚至一个人就填了3项特长。

  大街小巷里遍布的大大小小的“少儿艺校”,也能充分说明才艺教育的红火程度,甚至在房前楼后,人们也经常能见到一些小规模的、个人教学的“艺术班”广告,可见才艺教育的兴旺已经带动了一种“才艺经济”。

  家长祈望子成龙女成凤

  有关专家认为,才艺教育的风生水起,说到底是源于大众对教育的认知程度的提高。孩子们与玻璃球、滚铁圈相伴的时代已经越走越远,越来越多的父母们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要从小培养。在教育受到空前重视的今天,家长们煞费苦心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层面之外再给孩子附加才艺教育,就是要为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竞争早做准备。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那些积极引导孩子学习才艺的家长们所持心态不尽相同。

  心态一:望子成龙

  家长对子女的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一位郑女士这样表示,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孩子从小就要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学一门才艺是对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剂,有时候,艺术可以开发人的智慧和灵感,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学习艺术也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或许,将来孩子在就业时,一项特长会决定成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待孩子的才艺教育,持郑女士这样态度的家长占大多数。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了艺术方面的天赋,自己就应该竭尽全力地培养,也许孩子很可能像那些“神童”一样,将来成名成家。

  心态二:盲从攀比

  但是,记者也发现一部分家长对才艺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有一些甚至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看到周围学才艺的孩子很多,便也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到了“学艺”大军中。在一个二胡学习班,记者遇到了一位“陪学”的家长。这位先生提到让孩子学二胡的目的时说,“我们单位同事的孩子都在学什么乐器、口才之类的,我看人家的孩子都学,怕自己的儿子不学会吃亏,就给他也报了个班。”记者问“那您为什么选择二胡呢?您的孩子喜欢吗?”这位爸爸却回答说“我儿子以前从来没碰过二胡,说不上喜欢不喜欢,之所以让他学这个,是因为我看现在学二胡的人不多,觉得将来能‘吃香’。”

  针对才艺教育在如今大受欢迎的形势,鞍山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声咏表示,应该说,才艺教育受到重视,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也是一种经济的进步,如今的才艺热,必将对?舾赡旰笪夜丝诘淖酆纤刂侍岣咂鸬揭欢ǖ耐贫饔谩?墒牵绻页ひ己⒆咏胁乓战逃男奶蚍椒ú欢酝罚蚩赡艹鱿忠恍┮庀氩坏降奈侍猓ケ臣页ぴ疵篮玫脑竿?

  问题盲目学艺弊端多多

  影响孩子心理

  赵声咏理事长表示,学才艺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对该门艺术有兴趣、有天赋。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兴趣,强加给他们一些学习任务,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来对音乐不感兴趣,被家长“逼迫”每天练琴,结果琴技总是没有提高,于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开始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用“你怎么这么笨”等责骂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变得自卑并产生自闭倾向。

  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主任李艳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这种父母对孩子进行“强迫式”教育的方法也十分担忧。李主任说,孩子学才艺如果掺进了家长的功利目的就适得其反了。

  影响孩子成绩

  学才艺并不是越多越好。采访中,记者就遇到这样一个事例,一对教师夫妇深信“艺多不压身”,从女儿6岁起就开始让她学习舞蹈,后来又逐渐加了小提琴和国画,结果,本来活泼的孩子因为学艺过度被压得紧张不堪,到了小学4年级,学习成绩就开始明显下降。这样的学艺显然是得不偿失。

  增加家长负担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少儿学艺根本不是少儿自己的事,一人学艺、全家出动的例子并不少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每个学艺的孩子都有一个家长作陪,旁听的家长也并没闲着,有的比孩子听课还认真,把老师讲授的内容逐字逐句记录下来。一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只有6岁,上电子琴课时总走神,所以,除了接送女儿,她还必须每次上课都亲临课堂,认真听讲,回家后,再把老师讲的东西教给女儿,帮她练琴。为了女儿学琴,自己和丈夫不知请过多少次事假了,现在,女儿的琴技不怎么样,自己和丈夫倒成了半个老师。

  除了精力、时间上的付出,高昂的学费也是家长的一大负担。据我市一位音乐教研员向记者介绍,在鞍山如果学器乐,最便宜的一节课也要50元钱。如果只作为一般掌握,学习5年左右基本能够成型,这样算来仅学费最低就要一两万元,再加上买乐器、保养乐器等一系列费用,怎么也要花上三四万元才能培养成一个“艺娃”。而如果让孩子考上高等艺术院校,投入就可能更惊人了。除掉艺术院校每学期高达3至5万元的学费外,备考阶段投入的各种费用也让一般家庭应付吃力。有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艺术院校,自己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连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买,而孩子稍一表现出厌学心理,家长们马上就旁敲侧击:“爸爸妈妈为了你什么都豁出去了,你不好好学能对得起我们吗?”这也使孩子背负上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引导客观看待才艺教育

  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主任李艳苓针对少儿才艺教育指出,引导孩子学习才艺,父母不能太过主观,总是自己决定事情不和孩子商量,第二天就采取行动。其实小孩子是非常好引导的,只要家长和孩子讲清道理,事先做好铺垫,孩子是非常容易上“圈套”的。等孩子学上了,再继续引导他们坚持下去,要比强迫他们做各种事情效果好得多。

  鞍山师范学院艺术系副主任杨子华用自己亲身经历为家长们出主意,她说,她的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爱弹钢琴,可刚学了不久,女儿就厌倦了。有一年过“六一”儿童节,女儿学校组织演节目,女儿这下可着急了,学得“一瓶子不满”的钢琴能上台表演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女儿着重攻克了一首曲子,结果演出当天非常成功。杨主任说:“当她站在舞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时,她终于意识到有一门特长是多么让人自豪,从此爱上了学钢琴!”

  专家指出,并不是每个学艺术的孩子都需要考级,更不能要求每个学艺术的孩子都很专业,这要视个人的天赋和兴趣而定。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我们更应当提倡以人文精神为主旨,知识技能为手段,让孩子在渗透着人文关怀的艺术熏陶中,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首席记者雷玲)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