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长辈洗脚、学做一次饭……如此别具一格的孝心教育,在海门实验学校,成为中小学生的一堂“必修课”。
采访中,海门实验学校办公室的成老师拿出一本学生作文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日前要求学生在节日帮长辈洗脚后的体会作文。一位姓陈的初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手中握的好像不是一双脚,而是两块粗糙的‘木板’,我流泪了,我切切实实感受到父母拼命工作的原因。”
去年9月以来,海门实验学校把孝心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挖掘教材中古诗、现代文及现实生活中名人尊老爱老的教育资源,教育学生尊敬长辈,讲究礼仪。不仅如此,该校小学部还制订了8万字的《礼仪教育读本》,初、高中部颁发了文明礼仪30条规定,明确把是否有孝心作为学生及班级考核的一部分。
为何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孝心教育?据这位老师解释,目前,中小学生都是清一色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被长辈们如众星捧月般抬着、哄着,极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个棘手的难题。所以他们想通过文明礼仪入手,从我国传统美德“孝”字入手,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
而一项校园调查也显示,现在孩子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对长辈的关心多停留在表面,实际行动较少,不少独生子女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年龄,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孝心教育在浙江、山东、江西等地,也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着进行。他们甚至开设“孝敬课”,让学生自编“孝敬小报”,自制“孝敬卡”,讲“孝敬故事”,参加“孝敬演讲会”,并评比“十佳孝星”、“班级孝星”等等。
大多数家长对学校这样的孝心教育持赞许态度。南通市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难以体会祖辈父辈为家庭为后辈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难以理解长辈的一片爱心和一腔希望,忤逆父母、不敬长辈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校也未能及时发现和教育,没有把尽孝作为考察学生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尽管大多数家长赞成,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不解。他们认为,学校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将来考上理想的学校,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至于孝心,那是封建社会强调的一套,现在还提孝心教育,显得缺乏时代感。而且他们坦言,将来的社会,独生子女面临的压力要比父辈大,等他们成立小家庭后,需要孝敬的老人更多,所以并不指望子女将来对自己尽孝道,只希望他们对社会有益就行,希望能像朋友一样平等交往。
与这些家长的观点差不多,一些学生私下对记者说,他们并不觉得帮长辈洗脚、做饭就是孝心,如果长大能挣好多钱,给父母雇个保姆,那不是更有孝心吗?为何一定要亲自帮父母做这些事呢?
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南通市教科所理论研究室主任杨曙明认为,过去中小学德育教育,讲大道理多,相反,对身边的、传统的美德比较淡漠。德育不是靠灌输,而是要操作,要体验。孝心教育所提倡的就是一种体验行为,容易让学生产生道德认识,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最后就能变成他们的道德行为。所以,他赞成孝心教育,他同时也建议,孝心教育,应把对家庭的孝和对同学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结合起来,让独生子女首先能爱父母、爱同学,然后知道爱家乡、爱祖国。(记者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