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日益深入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孩子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群,精彩的虚拟世界同样在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网上教育在“培养创造力”、“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优于传统的辅导方式,深受一些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是另一部分家长也存在着这样的疑虑:儿童特别是幼儿接触电脑是否过早了?学电脑会不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据了解,我市市区目前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已经达到50%以上,而这其中有40%左右的家庭拥有儿童游戏软件或学习软件。这表明,不管所持态度如何,电脑已经像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儿童的游戏与学习当中。少年儿童过早的接触学习使用电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否有益,在社会上已形成正反两方观点。
正方观点:
电脑应从娃娃抓起
电脑带给孩子的“头脑风暴”是巨大的,它将不可抵挡地成为未来孩子们认知世界的“早期窗口”。“电脑的外形虽然冷冰冰,但它能提供的软件却是五彩缤纷的,孩子一接触,往往爱不释手,甚至比课堂游戏还有趣,这是现代社会幼儿拓展视野的一大窗口。”在我市一家大型私立幼儿园任教的张倩老师这样说。
有关幼教专家指出,多媒体电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游戏工具,不仅能促进儿童智力如想像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动机等方面的发展。
家住我市南岗区的刘女士谈起自己在幼儿园的儿子时就显得特别兴奋:“我觉得孩子玩玩电脑很好!所以我非常支持他玩,并创造条件让他玩。玩电脑游戏可以培养他的性格。玩游戏时必定要接受失败,他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在无数次失败之后,还学会了放弃。而且,他玩游戏时我可以干家务又不必担心他会出危险。
已经从事少儿电脑教育工作近20年的市少年宫电脑机器人互动室的负责人陶鸿指出,“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电脑作为现代化的玩具所创造出的教育意境易于被儿童感知、记忆、想像,也易于激发儿童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引发儿童的探索、创作行为。”陶鸿认为,电脑使用不当确实会给幼儿带来视力、健康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为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避免这些负面影响。例如对于视力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渠道来解决,一是改善显示器质量,二是要求控制幼儿使用电脑的时间;对于健康问题,首先要保证幼儿园的电脑应用环境要规范,其显示器后部必须对着墙,以免造成对儿童的正面辐射。要配备儿童专用桌椅、鼠标、耳机,以保护儿童的健康。关于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性软件,通过课程实施中电脑与儿童数量比的控制来引导儿童的合作行为。
另外,由于软件在幼儿学电脑活动中至关重要,有关部门还应经常为幼儿园推荐适宜的软件,并组织进行对优质游戏软件和学习软件的研发。
反方观点:
过早接触电脑不利身心
“单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其弊端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且,过早地与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对幼儿身心有害。幼儿学电脑最大的坏处是影响孩子视力。而且幼儿小手的骨骼和肌肉还没发育好,使用鼠标不灵活。”家住我市道里区的学生家长李女士这样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反对的理由是操作电脑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并且认为让孩子过早地与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对幼儿身心有害。他们认为,电脑的互动性和它精美的运动声画效果,对幼儿甚至成人都有无法摆脱的魔力。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这对幼儿的眼睛十分不利。同时,面对网络上如此众多的信息,儿童的大脑承载量和信息处理能力却相对有限。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儿童选择有用信息的障碍,不利于儿童对知识的正常吸收,挤占了儿童阅读书籍、思考问题的时间。另外,少年时期正是完整人格的形成期,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依赖于多种集体活动,少年儿童若沉醉于带有相当虚拟色彩的网络世界中,人际交往减少,有可能造成人格缺陷。
我市一些幼儿园的老师认为,3-4岁是训练孩子计算、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若用电脑来代替大脑,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长期如此就会影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
少年儿童长期使用电脑而导致眼部疾病的患者正在增加,这是一个事实。眼科医生指出,正常情况下,人们平均每分钟眨眼15次左右,操作电脑时每分钟眨眼5次,玩游戏机时每分钟仅眨眼3次。眨眼频次减少,导致眼睛泪腺分泌泪液功能低下,引发眼结膜“泪液润滑剂”减少或不足,极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灼痛、畏光等“干眼病”症状。
中间观点:
趋利避害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市一些托幼机构中幼儿电脑教育并不尽如人意。例如电脑的配套设施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电脑的位置摆放未能考虑减少电磁辐射,电脑缺少独立光驱和辅助设备,游戏和学习软件与幼儿园课程不配套。据有关人士介绍,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幼儿园的电脑教育就会对幼儿的健康带来危害,也难以使电脑充分发挥出促进儿童学习与智力发展的作用。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在电脑教育的形式上也存在问题。有的幼儿园把电脑活动变成了单纯的电脑学科教学,直接教给幼儿使用电脑的方法,而没有配备与儿童发展相配套的软件,电脑教育内容与幼儿园课程完全脱节;也有的幼儿园让电脑学习代替了幼儿的亲身感知,学习过程变成了师生的共同教学演示过程,甚至儿童使用的电脑没有独立光驱,幼儿只能在教学电脑主机的控制下集体行动,原本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变成了“请你像我这样做”的行为规范器;还有的幼儿园只是把电脑纳入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活动区投放数量极为有限的游戏盘,然后就靠幼儿随意从家里带盘来玩。这样做虽然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对幼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电脑活动只是覆盖了少部分儿童,且难以同教师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相联系,因此电脑作为信息技术在提升幼儿学习质量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幼儿园充分挖掘。
陶鸿认为幼儿园的电脑教育不应成为教育机构附加的学科教学,而应与幼儿园的课程整合,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培养起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和广泛兴趣,在真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交换互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有关专家也同时指出“在幼儿的电脑学习这个问题上,社会各方应尽最大努力去趋利避害,想办法使电脑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文/本报记者 戴刚 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