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生子女时代的家教进行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 08:25  人民网  

  莫入“重智轻德”误区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研究表明:幼儿主要受家庭影响,小学生主要受家庭和学校双重影响,而初中生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则基本上平分秋色,高中生侧重受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独生子女时代的家教如何进行成为一个时代所面临的困惑和忧虑: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如何爱孩子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能否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渴望?可以说,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的未来!

  基于此,“大家谈”的家庭教育单元受到广泛关注,收到来信、来稿、短信及电子邮件、网上跟帖4000多件。我们从中选编了近百篇稿件,分别就“‘棍棒’教育、零花钱、看电视、性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孩子上网及‘问题少年’”等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但相对于家庭教育的丰富内涵,讨论仅是抛砖引玉!我们倡导这样一种观念:做好父母不仅是对自己家庭的贡献,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岁月,家长付出怎样的爱心、耐心、精力都不为过;我们呼唤这样的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读懂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愿天下父母学会因势利导,科学育儿,做称职的父母;传承我们闪光的美德,修正我们成人的不足,“爱而不溺,严而有格”,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杞人忧天,真正走出“重智轻德”的误区,不再酿造新的苦果及悲剧,切实负起未成年人家庭德育的责任!这是大江南北雪域高原乡镇边陲雪片般的来稿中表达的共识……为此我们特奉献一期“八方热议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以德为先

  家长们在丰富孩子知识,培养他们成“才”的时候,往往忽略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培养成为一个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培养成能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人。也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目前,普通家庭缺乏德育动机和有效的德育举措。家长望子成龙,最关心的是孩子要学习好,将来能上一个好大学,谋一份好工作。于是顾不上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在有限的教育过程中,又往往是讲大道理,孩子们不愿听,也不相信。家庭道德教育落不到实处。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少人迷惘而不知所以,出现了观念错位和重利轻义的倾向。这些也侵袭着千家万户。名利诱惑随之侵袭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心田。

  不同的家庭类型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事业型家庭,孩子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教育;矛盾型家庭,孩子经常处于不和谐环境中,情感处于被压抑状态;严苛型家庭,家长张口就骂,动手就打。一些孩子为逃避打骂,不敢说真话,逐步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娇惯型家庭,过分娇惯溺爱,造成一些孩子不比学习,比穿戴、比花钱,等等。各家庭要着意扬长补短,养育身心健全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就要自觉地做合格老师,让孩子学有好榜样,赶有好目标,把思想道德建设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一颗平常心 科学带孩子

  我们很多家长缺少平常心态:一方面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爱和鼓励,另一方面却又急于求成,太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光添彩了。

  望子成龙,只是一厢情愿,泱泱大国终归还是由普通的百姓组成的。郑板桥对其子说过:“读书中进士做官都是小事,第一是要做个好人。”大家不妨像郑板桥那样,多些平民意识。要紧的是根据子女的特点,悉心教育,全力培养,尽父母应尽的责任。

  父母对子女要有平常心。杜鲁门成为总统固然让其父母自豪,但其兄躬耕土豆田里,也让其父母骄傲。有了平常心,才能让孩子从自己的位置出发,脚踏实地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些许成功的快乐,激励从容向上的信心。在此过程中,父母既不是无所作为的旁观者,也不是包打天下的救世主,而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陪伴者。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思想品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摆正孩子文化课考试的分数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教育孩子最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学会做人。家长要用素质教育的标准,综合考核和评价孩子。

  打铁先得自身硬

  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必须从净化家庭环境做起,家长自身要过硬。江苏常州曹建明

  对孩子进行教育,情感的感染力比说教更有效。一个好家长的情感应稳定、含蓄、深沉,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尤其要善于“制怒”。家长随心所欲地发脾气,最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心灵创伤。

  为人父母不容易,品端身正是根本。父母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言而无信、迷恋麻将扑克、庸俗无知,子女又怎能相信和敬佩我们?

  “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父母不学无术,饱食终日,整天进出于灯红酒绿之间,怎能教育子女立志、成材?父母利欲熏心,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又怎能教育子女以天下为己任,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影子,对孩子在未来岁月的成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家长首先应以身作则,从一点一滴,从细微上入手,注重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带好头,做好榜样。父母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必须一致,切不可明一套暗一套,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家长的人格关系到家庭的声誉,也关系到对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庭的物质条件并不好,孩子却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一些家庭物质条件优越,却苦于孩子难教育,忧心忡忡。区别就在于前者用健康的人格力量教育孩子,用良好的道德习惯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后者却忽视了人格的力量,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做“学习型”家长

  与孩子沟通是门学问。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尊重孩子;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学会表扬;要了解孩子的变化,学会鼓励;在新知识面前,要向孩子学习;在孩子动脑筋思考时,还要学会一言不发。

  家庭教育的“温室效应”有多种表现,主要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及老一辈的娇宠有增无减,造成其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等弱点。马卡连柯说过,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家庭教育中的“温室效应”如不及时矫正,后果十分严重。

  有的父母只要求孩子,不要求自己,方法简单、居高临下。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渴望父母的亲善、理解与尊重,希望看到父母可敬可亲的形象。父母应当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起好表率示范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要建立轻松、温暖、平等的亲子关系,时刻注重自身举止言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我们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应当学会做“学习型父母”。变化的时代,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提高。我们要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科学等各种知识,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发展,并且应当走在孩子的前面,这样才能成为他们当之无愧的人生向导。

  家长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现代科技一日千里,大人和孩子的知识更新应该是同步的。现代的父母要成为终身学习型的典范,不断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跟上时代发展、孩子前进的步伐。

  尊重 宽容 把关

  孩子犯错误在所难免,不能一味责怪,批评孩子要讲艺术,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孩子容易改正缺点和错误,健康成长。古人有“人后教子”的说法。家长如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切忌当众训斥孩子,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适当的方式去批评教育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无声的处罚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批评方式。

  “明父母”者,顾名思义,就是思想开明,通情达理,宽容大度,尊重孩子;对孩子在人格、道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要像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一是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养成良好的家风,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二是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三是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的长处,并将其发扬光大;四是带孩子到外面走走看看,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中领略人生和自然的丰富多彩;五是为了孩子明天的生存,让孩子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在逆境中保持奋发的精神状态。

  有时,对孩子的错误不妨作点“冷处理”。给他们些时间在实践中自我反省,改正不足,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孩子们自制力的锻炼。“冷处理”也可使家长静下心来,弄清事情原委,对症下药。不至于因自己“急火攻心”,教育方法失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家庭教育--  存在误区难度加大渴望交流

  受“大家谈”专栏组委托,中国社会调查所、成长网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哈尔滨、沈阳等地的1200名公众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目前家庭教育状况,其中家长与未成年人的比例是6∶4。

  结论之一:多数家庭教育子女存在误区,较少关注思想品德。

  当家长被问及“您平时是否注意对子女的教育?”时,53%表示很注意。“您一般教育子女时,更注重哪些方面的教育?”(可复选)79%选择学业;51%选择生存技能、业余爱好;37%选择为人处事、言谈举止;只有26%选择思想品德。这说明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偏重于学业和生存技能等方面,而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较少。“您认为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该由谁来承担?”63%的家长认为应由学校和老师承担,31%认为应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只有6%认为该由家长承担,说明家长把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责任越来越多地推向学校和社会。

  结论之二:家庭教育难度加大,父母常感力不从心。

  在回答“教育子女难不难”的问题时,67%的家长表示难。“在教育子女时,您觉得他们会完全接受吗?”76%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调查显示,家长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具逆反性格,他们常会对家长的说教置之不理。“您在教育子女时是否经常感到力不从心?”64%的家长回答“是”。

  结论之三:如何更多更有效地交流是家长与孩子共同面临的难题。

  当被问及“如果父母教育你,你能完全接受吗?”21%的孩子表示能;67%的孩子表示能接受一部分;12%的孩子表示不能接受。“你平时在为人处事时,会以谁为榜样呢?”62%的孩子表示是父母,13%表示是同学、朋友,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思想道德启蒙老师。孩子希望父母和自己进行什么样的交流呢?52%的孩子希望父母能和自己像朋友一样交流;13%希望父母像长辈与他们交流;35%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家长交流。

  (王星 沈建华 阮芳供稿)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